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9)
2023(11176)
2022(9854)
2021(9350)
2020(7579)
2019(17787)
2018(17717)
2017(34075)
2016(18507)
2015(20718)
2014(20596)
2013(20371)
2012(18480)
2011(16590)
2010(16458)
2009(14696)
2008(14141)
2007(12199)
2006(10564)
2005(9114)
作者
(52242)
(43008)
(42846)
(40751)
(27503)
(20637)
(19552)
(17088)
(16453)
(15249)
(14904)
(14391)
(13579)
(13421)
(13261)
(13005)
(12881)
(12855)
(12210)
(12191)
(10700)
(10402)
(10389)
(9795)
(9775)
(9658)
(9606)
(9563)
(8663)
(8476)
学科
(69608)
经济(69486)
管理(53904)
(50075)
(42967)
企业(42967)
方法(32870)
数学(27641)
数学方法(27304)
(19142)
中国(18105)
(17398)
业经(17249)
(16218)
地方(14478)
(14425)
理论(13297)
农业(12926)
(12390)
(12314)
银行(12274)
(11918)
贸易(11911)
(11720)
(11559)
金融(11557)
(11549)
(11420)
财务(11357)
技术(11353)
机构
大学(255591)
学院(253753)
管理(104696)
(94698)
经济(92432)
理学(91210)
理学院(90232)
管理学(88730)
管理学院(88277)
研究(82211)
中国(61178)
(54408)
科学(52381)
(43685)
(40613)
(38700)
业大(38260)
中心(37448)
研究所(37201)
(35706)
财经(35462)
北京(34352)
(34334)
师范(34012)
(32337)
(30442)
农业(30231)
(29488)
师范大学(27607)
技术(26911)
基金
项目(179543)
科学(140758)
研究(133141)
基金(129028)
(111816)
国家(110843)
科学基金(95500)
社会(81644)
社会科(77174)
社会科学(77154)
(70549)
基金项目(69442)
自然(62721)
自然科(61230)
自然科学(61218)
教育(61020)
自然科学基金(60081)
(59391)
编号(55622)
资助(52347)
成果(45072)
重点(39598)
(39093)
(37855)
课题(37834)
(37557)
创新(34844)
项目编号(34838)
科研(34200)
大学(33677)
期刊
(102992)
经济(102992)
研究(73906)
中国(46184)
学报(40222)
管理(37861)
科学(37030)
(35460)
(31642)
教育(31135)
大学(30402)
学学(28384)
农业(25126)
技术(22050)
(21065)
金融(21065)
业经(17813)
财经(16079)
经济研究(15648)
图书(15135)
理论(13565)
(13510)
问题(13040)
科技(12986)
实践(12622)
(12622)
(12183)
技术经济(11731)
现代(11712)
(11520)
共检索到361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成  郭剑鸣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灵魂,但当前国内慈善组织的丑闻事件层出,不仅沉重打击了慈善组织在公众心中的神圣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公信力评估及公信力的重塑路径4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我们反思慈善组织公信力流失现象以及加强监管、重塑慈善组织的公众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基础。
[期刊] 征信  [作者] 秦安兰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频发的慈善负面事件使得慈善组织公信力处于危险境地,但同时也带来公信力重建的机遇。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必然选择。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路径具有多维性,重建过程中需要注重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建设、公益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多元监督体系与第三方评估建设这四个方面。此外,透明度建设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突破口,提升诚信度和慈善能力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内在动力,第三方评估和监督机制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外在动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宁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载体,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援和保障,为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公信力的缺失将阻碍中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进步和发展。针对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这一问题,在分析归纳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尝试针对慈善组织内部监管缺乏、外部监督不足和舆论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从慈善组织专业化建设、政府科学化监督和社会力量理性化参与三方面提出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塑方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爱华  姜旭艳  
新加坡慈善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慈善文化和严密的监管制度。而新加坡慈善机构会计准则的执行,进一步完善了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本文旨在介绍新加坡慈善机构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以推进我国慈善组织的会计改革,增强对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监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祖平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公信力的生成受信息、期望、信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受损的信任在多次的正向回馈后可以恢复重建,但重建的速度较慢。研究表明,信息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成和重建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慈善组织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只是公信力建设的初步阶段,更深层次的公信力建设方法是提升慈善组织的能力和运作规范性,提高政府和公众等外部力量对失信慈善组织的惩处能力。为了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监管部门,制定一部科学的慈善法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曲国丽  孙冰悦  杨英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大多数却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小、资金少是这些组织的普遍问题。然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民间慈善组织如果能够增加社会筹资的渠道,依靠社会投资扩大资金的规模,同时减少投资资金的比例、减少管理费用支出的比例,最终也能得到高资金分配效率的结果。对于政府来说,投资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民间慈善组织对其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作用不明显,因此可适当减少对此类民间慈善组织的捐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付海艳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期,慈善组织的管理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有关慈善组织管理的历史进程和核心议题的文献进行跨学科的梳理与整合,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募款难的具体表现与微观基础,二是公信力重构与组织能力建设,三是内部运营机制改善,四是与政府的关系。在对文献系统评述的基础上,认为国际化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的有效融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主动研究慈善的基础理论是国内慈善组织研究当前面临的两大挑战。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鲍丽华  
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慈善法修订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慈善活动,强化了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本文从慈善组织财会监督的角度,分析了慈善法的修订对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重大影响,并为慈善组织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如何改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也为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慈善组织业务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文恩  周延风  
近年来慈善组织市场化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被视为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尝试对慈善组织市场化的背景、模式与路径等关联问题进行梳理。本文指出,行政化困境日趋明显是慈善组织市场化的主要动因。对中国慈善组织而言,市场化不仅仅意味着引进市场理念和机制,同时也意味着与政府部门关系的重塑。然而,全国范围内的深度访谈发现,慈善组织在市场化方面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逻辑(支持与怀疑);这两种逻辑及其诱发的路径依赖过程导致慈善组织的发展朝向两个相反趋势,即走向市场化和维持行政化。那么,中国慈善组织究竟应该如何向市场化运作转型?本文基于案例分析,结合路径依赖理论,提出了在目前制度环境下慈善组织市场化的可能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史正保  王李娜  
近年来,随着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慈善捐赠资金监管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从阐述慈善捐赠资金等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慈善组织、政府、社会、捐赠人与受益人在慈善捐赠资金监管中的地位,然后着重分析了它们在慈善捐赠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为探讨构建慈善组织监管为主,政府、社会、捐赠人与受益人监管为辅的慈善捐赠资金"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美华  尹新瑞  
在创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多元社会治理环境下,慈善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可以促进多元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促进社会团结与整合同时也可以提高对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关注。而慈善组织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可以从发挥社会保障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民众公民意识等维度进行深度参与。为此,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加快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等途径,提升、扩展其社会治理参与能力与领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波  
英国慈善组织审计制度由来已久,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特点突出。慈善组织审计制度国际比较研究鲜有国内文献成果,文章采用规范研究方法,考察英国慈善组织审计制度的构成、特点和可供借鉴之处。该制度主要由法律法规、慈善委员会和慈善组织财务报告标准三大模块构成,并具有鲜明特点:一是通过法律体系健全;二是专设有慈善委员会;三是对慈善组织进行分类监管,突出监管重心。慈善组织审计监督主体之间边界清晰,有效避免了重复监管和资源浪费,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在分级分类管理、披露审计费用和健全标准等领域值得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机构借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熔  
2017年11月17日,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资管新规的征求稿发布,意味着资管产品的规范即将进入新时代。"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监管模式的改变,更意味着众多资管产品需要寻找全新的合规模式。慈善如何与金融相结合,善款能否用于投资以保值增值,进而惠及更广的不特定对象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慈善信托在颁布《慈善法》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潮,但慈善信托中信托财产的使用依旧未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投资乱象与财产管理不作为的现象频发。事实上,公共资本的法律性质厘清、信托资金投资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联动等都是解决慈善信托财产合法化运用的关键。信托架构中受托人的义务明晰、受益人代表人制度的构建以及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完善可以构成信托财产投资规范中内部治理的"三原色",为现实指导提供巨大的理论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