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
2023(674)
2022(657)
2021(561)
2020(493)
2019(1134)
2018(1072)
2017(2000)
2016(1220)
2015(1382)
2014(1383)
2013(1351)
2012(1354)
2011(1318)
2010(1378)
2009(1353)
2008(1332)
2007(1210)
2006(1137)
2005(1066)
作者
(3964)
(3237)
(3193)
(3128)
(2078)
(1540)
(1512)
(1333)
(1309)
(1108)
(1098)
(1093)
(1063)
(1059)
(1021)
(1011)
(1009)
(939)
(933)
(917)
(860)
(844)
(790)
(779)
(776)
(776)
(750)
(714)
(708)
(670)
学科
管理(5490)
(4789)
(4748)
企业(4748)
经济(4711)
(4480)
方法(2221)
(1972)
业经(1870)
理论(1560)
(1474)
人事(1470)
人事管理(1470)
(1459)
组织(1401)
(1389)
(1238)
数学(1184)
(1182)
数学方法(1175)
企业经济(1145)
(1135)
经济理论(1059)
经营(1057)
(1038)
决策(978)
计划(972)
农业(881)
中国(839)
工作(782)
机构
大学(19928)
学院(19272)
管理(8294)
理学(7269)
理学院(7190)
管理学(7055)
管理学院(7018)
(6302)
经济(6156)
研究(5935)
中国(4815)
(4244)
科学(3890)
(3675)
(3216)
业大(3039)
(3037)
(3034)
农业(2901)
研究所(2738)
中心(2737)
(2636)
财经(2619)
师范(2576)
北京(2569)
(2413)
商学(2386)
商学院(2369)
(2300)
(2122)
基金
项目(12550)
科学(10231)
基金(9707)
研究(8588)
(8492)
国家(8441)
科学基金(7453)
社会(5578)
自然(5276)
社会科(5190)
社会科学(5188)
自然科(5171)
自然科学(5170)
自然科学基金(5085)
基金项目(5051)
(4652)
教育(4198)
(4037)
资助(4004)
编号(3292)
成果(3110)
(2837)
重点(2738)
(2574)
教育部(2439)
科研(2414)
创新(2402)
大学(2370)
(2349)
课题(2311)
期刊
(8005)
经济(8005)
研究(4815)
中国(4589)
管理(4114)
学报(3616)
(3596)
科学(3506)
大学(2700)
(2618)
学学(2509)
教育(2258)
农业(2235)
技术(1559)
业经(1519)
(1382)
金融(1382)
财经(1363)
(1191)
(1141)
图书(1101)
问题(1092)
(1089)
现代(1057)
(1039)
业大(985)
科技(981)
技术经济(930)
经济管理(904)
农业大学(865)
共检索到28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宁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载体,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援和保障,为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公信力的缺失将阻碍中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进步和发展。针对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这一问题,在分析归纳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尝试针对慈善组织内部监管缺乏、外部监督不足和舆论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从慈善组织专业化建设、政府科学化监督和社会力量理性化参与三方面提出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塑方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成  郭剑鸣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灵魂,但当前国内慈善组织的丑闻事件层出,不仅沉重打击了慈善组织在公众心中的神圣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公信力评估及公信力的重塑路径4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我们反思慈善组织公信力流失现象以及加强监管、重塑慈善组织的公众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基础。
[期刊] 征信  [作者] 秦安兰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频发的慈善负面事件使得慈善组织公信力处于危险境地,但同时也带来公信力重建的机遇。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现代福利国家的必然选择。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路径具有多维性,重建过程中需要注重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建设、公益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多元监督体系与第三方评估建设这四个方面。此外,透明度建设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突破口,提升诚信度和慈善能力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内在动力,第三方评估和监督机制是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外在动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响  
慈善激励机制是指政府为了鼓励财富从私人口袋流向慈善事业,从而实现公共福利的供给增加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均衡所推行的一整套以给予慈善组织获捐财物与自营收入税收减免为核心的刺激举措。发达国家在促进本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莫不以建立起周密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慈善立法的主旨。然而,当前我国在进行相关立法时却未能体现慈善法就是减税法的本质,这也是导致我国慈善事业始终未能突破千亿规模瓶颈的关键原因。因此,借鉴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在社会财富流转环节给予适当引导,会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祖平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公信力的生成受信息、期望、信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受损的信任在多次的正向回馈后可以恢复重建,但重建的速度较慢。研究表明,信息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生成和重建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慈善组织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只是公信力建设的初步阶段,更深层次的公信力建设方法是提升慈善组织的能力和运作规范性,提高政府和公众等外部力量对失信慈善组织的惩处能力。为了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监管部门,制定一部科学的慈善法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岳军  
文章对我国高校的师德缺失现状作出了四种判断,并对其缺乏的社会成因加以分析。文章提出师德重塑的有效路径为:建立健全师德培育机制,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在高标准人生价值引领下完善师德修养,在教育实践中提升师德修养。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海燕  邓虹  
互联网慈善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慈善活动的公益行为,其区别于传统慈善的显著特征是参与感的空前提高和大众化的最大实现。我国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其公信力状况呈现喜忧参半的两面性格局。互联网慈善弥补了传统慈善在便捷性和透明度上的短板,对我国慈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运用法治思维建构互联网慈善公信力是最有效和可靠的应对之策:一是增强互联网慈善募捐主体的合法性和责任感,二是确保互联网慈善信息平台的可及性和透明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红  刘亨荣  王路遥  
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不仅表现为人格上的顺从、依赖,也表现为行为上的自我低要求和自我价值感过低,这种现状是社会文化导向、教育缺失和女大学生人格弱点与自我认可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构建有利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氛围、课程内容体系并激发女性创造性人格的发展,都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磊  
目前我国金融信用缺失已成为金融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其所导致的金融信用危机是社会伦理危机的一种表现。本文尝试从经济伦理角度解读这一现象,并从社会伦理制度建设、政府监管等方面阐述应对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猛  
当前,在农村政策的制订以及对农村、农民的评价中往往缺乏农民自身的话语。究其原因,可归结为经济条件的滞后阻碍农民话语的表达、政治上的边缘化使农民难以发声、文化认同感的降低加重农民的话语缺失。农民话语的缺失造成了农村资源的流失、农村文化的没落以及政策实施的不利。而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应该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制度、积极鼓励农民建立自己的组织、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星  郭功星  贾雷  
层出不穷的企业丑闻严重伤害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也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重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几乎被破坏殆尽的信任,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捕捉到当前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人文精神需求,提出将人文精神融入企业的营销当中,从营销思想、营销组合、营销技术和营销对象等层面,对消费者展开人文精神营销,最终达到重塑消费者信任的目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鸣  
传统提单的价值,是转让提单产生转让货物的效果。提单实现上述效果,极大地依赖于其债权凭证功能。《鹿特丹规则》通过引入意思自治原则,改变了提单债权功能的强制性,削弱了传统提单的信用,将对提单制度产生负面影响。《鹿特丹规则》的货物控制权制度,部分地强化了提单的债权凭证功能,但由于除斥期间和抗辩权的存在,不能完全恢复提单的信用。我国应当充分吸取《鹿特丹规则》的有益创新,尽力限制其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鲍丽华  
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慈善法修订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慈善活动,强化了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本文从慈善组织财会监督的角度,分析了慈善法的修订对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重大影响,并为慈善组织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如何改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也为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慈善组织业务提供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春  黄静文  
在网络慈善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类失范现象凸显:网络慈善求助信息真假难辨导致诈捐事件频发,善款使用透明度缺失,募捐平台存在谋利行为,网络慈善沦为非法活动的工具。其主要原因包括网络慈善平台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公开透明机制建设不足、网络慈善平台监管不够、配套法律法规不足等。因此,规范网络慈善需要强化网络慈善信息审核、加强公开透明制度建设、强化对网络慈善平台的治理以及推进法治化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