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5)
2023(5105)
2022(4024)
2021(3875)
2020(3047)
2019(6900)
2018(6839)
2017(13340)
2016(7455)
2015(8255)
2014(8190)
2013(8211)
2012(7657)
2011(7003)
2010(7051)
2009(6539)
2008(6194)
2007(6013)
2006(5506)
2005(4927)
作者
(20339)
(17966)
(17376)
(16529)
(10670)
(8686)
(7566)
(6922)
(6782)
(6261)
(6115)
(5881)
(5487)
(5386)
(5336)
(5325)
(5139)
(5099)
(4867)
(4840)
(4431)
(4379)
(4316)
(4278)
(4068)
(4055)
(4003)
(3759)
(3628)
(3603)
学科
(48517)
(34459)
经济(34363)
农业(32518)
(27989)
业经(14645)
农业经济(12379)
中国(11524)
管理(11246)
地方(10246)
(9677)
劳动(9660)
(9454)
农村(9437)
(9126)
方法(8202)
发展(8094)
(8092)
(7745)
数学(7529)
数学方法(7483)
土地(7443)
收入(7136)
建设(6990)
人口(6800)
(6772)
企业(6772)
农业劳动(6461)
分配(6297)
动力(6258)
机构
学院(105151)
大学(98126)
(46500)
经济(45636)
(42966)
管理(40372)
研究(36494)
理学(35255)
理学院(34933)
管理学(34404)
管理学院(34220)
农业(32076)
中国(29872)
业大(24093)
科学(21452)
(20038)
农业大学(19596)
中心(19069)
(18436)
(17642)
(17493)
研究所(16497)
(15575)
(15065)
经济管理(14961)
(14617)
师范(14540)
(14027)
财经(13436)
(13194)
基金
项目(70999)
研究(56608)
科学(56171)
基金(50776)
(43556)
国家(42971)
社会(37195)
科学基金(36578)
社会科(34604)
社会科学(34599)
(29645)
基金项目(27498)
(26904)
编号(25641)
教育(23866)
(22959)
自然(20871)
自然科(20347)
自然科学(20342)
成果(20241)
自然科学基金(19977)
资助(18865)
(17320)
课题(16174)
(16089)
国家社会(15382)
(15052)
重点(15022)
(14881)
(14873)
期刊
(61463)
经济(61463)
(52308)
农业(35621)
中国(29096)
研究(28196)
业经(18341)
学报(16882)
科学(16657)
(15111)
农业经济(14456)
大学(14371)
学学(13940)
农村(13864)
(13864)
(13063)
金融(13063)
(11130)
教育(10096)
问题(9655)
农村经济(9350)
管理(8693)
(8635)
世界(8630)
经济问题(8032)
技术(7932)
社会(7854)
社会科(7327)
社会科学(7327)
资源(7129)
共检索到164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王阳  
为把握当前形势变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本文调研以中部地区省份欠发达山区的农业人口大县为样本。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主体"与"载体"两大难题,前者表现为三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出现,后者表现为三种缺失转变载体的状况,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新、老问题的相互交织,以及政府履行就业公共服务职能的缺位与错位。为此,建议以就业促进为目标完善政策和破除体制障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素养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本文针对易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展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功能性等对策思路,以期提升该地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的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秀倩  
本文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保定市1000户农民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振刚  
农村劳动力素质、数量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在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量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寿明  梁根新  雍长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湖南省大庸市农业银行湖南省慈利县农业银行联合调查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村购销体制的变化,农副产品价格的放开,市场调节作用的增强,农村经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近,我们在慈利县就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涉及三个乡镇,14个村,96家农户。调查主要采取座谈、询问、调查表、问卷表等形式进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德巧  
近几年,中西部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力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和就业总量增长势头不断增强。为关注这种新形势下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变化情况,前不久,我们赴重庆市调研,并组织召开河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慧媛  章铮  郭雪霞  刘瑜  王海  周健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打工第一县"四川省金堂县为分析对象,剖析了金堂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麦伟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 ,指出了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最后阐述了走出困境的几点想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灵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轩  郑爱翔  
基于江苏625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探索和验证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可雇佣性的结构,并比较了不同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可雇佣性和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建立了就业质量对可雇佣性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主要包括岗位能力、社会能力、态度动机和知识技能四个因子;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要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培训经历者在知识技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历者在知识技能上要显著高于初中及小学学历者,在态度动机上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亚慧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社会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某个局部可能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加快转移就业过程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金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如何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现就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