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27)
2023(20872)
2022(17957)
2021(16672)
2020(13921)
2019(31961)
2018(31857)
2017(60776)
2016(33206)
2015(36920)
2014(36817)
2013(36316)
2012(33435)
2011(30274)
2010(30397)
2009(27876)
2008(27361)
2007(24181)
2006(21587)
2005(19051)
作者
(97103)
(81301)
(80410)
(76357)
(51302)
(39086)
(36388)
(31897)
(30880)
(28842)
(27521)
(27414)
(25856)
(25523)
(25039)
(24894)
(24134)
(23934)
(23349)
(23049)
(20355)
(20089)
(19801)
(18712)
(18246)
(18092)
(17971)
(17863)
(16431)
(16072)
学科
(137587)
经济(137426)
(93871)
管理(91155)
(70852)
企业(70852)
方法(58092)
(51616)
数学(50805)
数学方法(50191)
中国(37868)
农业(34404)
(34123)
业经(32642)
地方(32623)
(28604)
(28268)
(25109)
贸易(25091)
(24283)
(21983)
银行(21907)
(21089)
金融(21084)
技术(21001)
(20995)
环境(20782)
(20302)
理论(20295)
财务(20220)
机构
学院(467331)
大学(466601)
(187998)
经济(184055)
管理(180914)
研究(161969)
理学(156416)
理学院(154605)
管理学(151774)
管理学院(150916)
中国(121925)
科学(101664)
(99624)
(94017)
(85849)
(82594)
业大(76529)
研究所(75079)
中心(74193)
农业(72832)
(69934)
财经(67954)
北京(62871)
(62107)
(62073)
师范(61405)
(58383)
(56255)
经济学(55850)
(51384)
基金
项目(320692)
科学(250735)
基金(231709)
研究(230307)
(204534)
国家(202797)
科学基金(172707)
社会(145136)
社会科(137298)
社会科学(137261)
(125477)
基金项目(122999)
自然(113537)
自然科(110867)
自然科学(110833)
自然科学基金(108847)
(106095)
教育(105441)
资助(94977)
编号(93425)
成果(75229)
重点(72208)
(70875)
(70223)
(66143)
课题(64513)
创新(61780)
科研(61480)
国家社会(59848)
教育部(59583)
期刊
(210454)
经济(210454)
研究(136847)
中国(94487)
(90407)
学报(80251)
科学(71885)
管理(64554)
(64364)
农业(61022)
大学(60809)
学学(57592)
教育(51706)
(45248)
金融(45248)
技术(39830)
业经(38652)
财经(33049)
经济研究(32135)
(30473)
问题(28523)
(28284)
(23901)
科技(23009)
图书(22343)
技术经济(21956)
业大(21565)
资源(21201)
理论(21123)
商业(20721)
共检索到696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鄂施璇  王兆林  
研究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成渝地区宅基地改革试点区调查数据,揭示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行为态度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闲置宅基地与带动就业机会等利益的感知,是激发其行为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3)主观规范→感知利益→农户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感知利益→农户行为、行为态度→感知利益→农户行为三条传导路径驱动下,政策宣传、邻里示范、制度法规、收益分配均能更好地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促使其感知利益而进行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研究结论:应健全宅基地发展权转移制度法规,构建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发挥邻里示范作用,增强农户与政府间的信息对称,进而提升农户对感知利益的有效权衡,促使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为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及政策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银根  杨春梅  董文静  齐琪  张也  林书达  
在城乡建设用地双扩背景下,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农户主体的决策行为是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本文立足农户微观视角,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农户宅基地退出感知价值权衡模型,分析农户感知价值对其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行为遵循"感知价值→退出意愿→决策行为"的路径模式,感知价值是农户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和决策行为的基础,退出意愿是产生实际退出行为的主要动力,农户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和退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②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是"风险规避者",政策制度会促使农户的退出意愿转化为实际退出行为;③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兼具"主动性"和"诱导性"双重行动逻辑,"诱导性"行为效用高于"主动性"行为效用,表明"诱导性"行为逻辑占主导地位。因此,提出维护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权益、加大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支持力度等2个建议,以确保宅基地退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兆林  吴月  王营营  吕秋杭  
[目的]探究宅基地不同市场化配置模式下农户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风险感知理论(RP),利用成渝典型宅改试点地区1208份农户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配置模式下,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均对农户风险感知产生负向影响,且知觉行为控制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路径系数更大(-0.17)。(2)同一观测变量在不同模式下对农户风险感知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地入市中,农户重点关注政府、集体的引导性作用;异地入市中,农户对家庭成员支持度与退地保障机制关注更高。(3)在拓展的TPB模型中,行为态度在两种入市配置模式下对农户风险感知均存在中介作用。[结论]不同市场化配置模式下农户对入市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未来宅基地市场化配置应遵循“稳慎推进”的总基调,避免同质化、一刀切的模式,因地制宜选择入市模式,凸显闲置宅基地财产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砺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户多宅""一人一宅""建新不拆旧""少批多占"等违反相关法律的农户隐性占地行为,迟滞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以农户隐性占地行为为出发点,在宅基地功能属性变迁的研究视角下,探讨了农户隐性占地行为出现的根源以及宅基地制度相关试点改革的政策取向。首先,通过回顾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与宅基地功能属性的变迁,发现现行的宅基地计划分配制度是建立于居住保障属性之上,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宅基地居住保障属性减弱以及资产属性彰显的社会现实。然后,本文分别从理论模型和现实情景的角度出发,来刻画分析农民如何通过宅基地的隐性占有行为来突破计划分配制度的限制。最后,通过整理部分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域的政策文本,发现目前的试点改革工作是从"维护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与"适应宅基地资产属性彰显"这两个维度同时展开的,且前者明显受到试点县域的青睐和重视,而后者的改革则显得举步维艰。只有同时兼顾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属性和资产属性,才能实现对农户宅基地隐性占地行为的有效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湖平  
基于浏阳市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348份农户调查问卷,从支持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探寻农户响应行为的区域分异规律,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响应总体情况较好,依城中村、近郊、远郊大致呈反距离衰减特征;(2)对农户总体响应程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带来收入增长、政策宣传意愿、改革总体成效、使用权流转形式,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有农户性别、家庭年收入、住房用地来源、样本村社距离、补偿机制选择、文化程度、政策了解程度、生活变化预期;(3)对城中村、近郊、远郊的农户响应行为影响强度最大的分别是样本村社距离、使用权流转形式、文化程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雅婷  高文文  张占录  
土地发展权的引入能够为宅基地利用困境提供解决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宅基地发展权的形成机制,对宅基地发展权配置与转移的具体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的建议。宅基地发展权的形成与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区域,宅基地发展权的形成机制有较大差别。在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可选择多种模式,各配置模式可单独使用,也可交叉使用。结合我国宅基地利用现状,"人地结合"的配置模式更符合现实要求。应当在我国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引入土地发展权理论,以解决其面临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杜越天  冯忠垒  王梅  
研究目的:以湖北省武汉市、仙桃市和恩施市的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361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确权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以期为客观评价确权政策的实施绩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确权前、后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有明显变化。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愿意进行流转的农户比例分别从确权前的54.2%、58.74%和41.38%提高到确权后的91.6%、67.83%和59.77%。(2)农户的经济收益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盼盼  范胜龙  胡勇  
引导农户自愿参与闲置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宅基地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城乡融合发展为其退出提供了驱动力。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代际效应理论,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户闲置宅基地退出意愿,并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城乡融合发展、农户代际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调研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65.77%的农户愿意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追求城市较好的就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为退出宅基地的主要诱因。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抑制作用。村庄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融合发展对近郊型农户退出宅基地有显著促进作用。代际能调节城乡融合发展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方向,人口融合、经济融合发展正向提高了新生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土地融合、社会融合发展反向抑制了老一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为推进闲置宅基地退出工作,提出了统筹管理城市住房指标与农村宅基地指标以优化宅基地管理制度,推动宅基地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提高农户城市融入能力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星  周惠敏  俞振宁  吴冠岑  
[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三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三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鹏飞  张仁慧  赵凯  周升强  
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1047户农户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截面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作用路径、异质性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运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可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强农户维权意识和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三条路径促使农户退出宅基地;人力资本对不同区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近郊农村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正向影响最强,其次是远郊农村,对偏远农村影响最弱;运用截面门槛模型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下存在动态转换特征,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本文为0.258)后,其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注重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采用多元化和多组合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银根  吴欣  王聪  余依云  董文静  徐小峰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双有偿"系统分析视角,探索影响传统农区农户宅基地"双有偿"行为决策的因素,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围绕户主特征及家庭概况、政策实施环境、宅基地"双有偿"规则、认知改革4方面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整体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宅基地"双有偿"受这4方面变量共同影响。其中在户主及家庭概况方面,住宅数量对宅基地退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映出宅基地对农户的住房保障功能;在政策实施环境变量中,与集镇距离变量对宅基地退出呈现"正态分布"、基础设施发达程度与宅基地有偿退出正相关;在宅基地"双有偿"决策中,退出补偿标准对宅基地有偿退出在0.01水平上显著,呈现负相关关系;认知改革变量(宅基地所有权归属、退出对实际生活水平影响、有偿退出政策满意度)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正向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在宅基地"双有偿"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在推进宅基地退出时要注意时序分区,加强对退出后宅基地利用和宅基地有偿使用费的管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伟  张兆亮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探讨宅基地流转主体的行为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推动农村闲置宅基地高效、可持续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农户特征、宅基地特征、地权稳定性等8个特征因素的21个变量,借助4省的1053份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类比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对宅基地流转的农户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宅基地流转与未流转的两类群体样本中有20个变量都存在明显的分布差异,反映出流转农户特有的群体特征;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农户的年龄、性别、是否购买养老保险、是否具有手艺或颁发使用权证等14个变量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具有不同强度及方向的显著影响,且影响因素随着宅基地距市(县、区)中心距离的远近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呈现为与远郊农村相比,近郊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多样。研究认为,在未来的宅基地流转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依据宅基地流转的主体特征进行流转群体定位,并根据不同特征的宅基地及农户给予不同的工作重心关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婷  张安录  邓松林  
从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户的期望收益及退出后的风险预期两个方面对宅基地退出行为进行分析,构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分析框架,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宅基地退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自愿、有偿的宅基地退出制度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显示:1农户的年龄、兼业时间、家庭年均收入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宅基地块数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负向显著影响;2期望收益的影响因素中,补偿金能够全部兑现,会促进农户做出退出宅基地的行为;农户认为补偿合理会推动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宅基地退出后村集体获得的收益比重更小、农户获得的收益比重更大,会推动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3风险预期因素中,退出宅基地后房屋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