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8)
2023(7479)
2022(6650)
2021(5970)
2020(5379)
2019(12702)
2018(12566)
2017(24257)
2016(13507)
2015(15470)
2014(15592)
2013(15512)
2012(14749)
2011(13540)
2010(13629)
2009(12904)
2008(13045)
2007(11962)
2006(10197)
2005(9246)
作者
(42535)
(35571)
(35523)
(33871)
(22561)
(17161)
(16244)
(14068)
(13375)
(12675)
(12103)
(11964)
(11414)
(11336)
(11332)
(11266)
(11259)
(10579)
(10441)
(10339)
(9079)
(8821)
(8654)
(8197)
(8149)
(7993)
(7946)
(7917)
(7297)
(7264)
学科
(55807)
经济(55736)
管理(38515)
(37369)
(30881)
企业(30881)
方法(29014)
数学(25362)
数学方法(25074)
(15279)
(15133)
(14265)
中国(12941)
业经(11189)
(10870)
贸易(10867)
(10544)
(10309)
农业(9995)
(9932)
财务(9916)
财务管理(9886)
地方(9714)
理论(9594)
企业财务(9364)
(9187)
(7969)
银行(7928)
环境(7578)
(7564)
机构
大学(205633)
学院(201665)
(80022)
经济(78271)
管理(76150)
研究(69996)
理学(66100)
理学院(65266)
管理学(63995)
管理学院(63637)
中国(51324)
科学(45785)
(44174)
(41320)
(37469)
(36216)
研究所(34321)
业大(34224)
农业(33170)
中心(32216)
(31206)
财经(29065)
北京(27754)
(27750)
师范(27363)
(26340)
(24654)
经济学(24472)
(24285)
师范大学(22260)
基金
项目(134364)
科学(104799)
基金(97515)
研究(93628)
(87096)
国家(86383)
科学基金(72388)
社会(57726)
社会科(54417)
社会科学(54396)
(52322)
基金项目(51879)
自然(49466)
自然科(48323)
自然科学(48302)
自然科学基金(47488)
(45612)
教育(44795)
资助(40771)
编号(38119)
成果(31592)
重点(31022)
(30359)
(28374)
(27427)
科研(26714)
课题(26601)
计划(26232)
创新(25564)
教育部(25528)
期刊
(85618)
经济(85618)
研究(55973)
中国(40013)
学报(37742)
(35989)
科学(33138)
(29544)
大学(27458)
管理(26377)
学学(25908)
农业(24028)
教育(23870)
技术(16656)
(15777)
金融(15777)
财经(14816)
经济研究(13983)
业经(13903)
(13557)
(12663)
问题(11678)
(11051)
技术经济(10380)
图书(9713)
业大(9553)
理论(9479)
(9413)
商业(9367)
统计(9293)
共检索到293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宝建  张晓空  裴博  孙国强  
本研究旨在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慕课(MOOC)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提高学习体验、改善学习效果提供对策建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BP)与技术接受模型(TAM),本研究构建了感知价值、认知过程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进而从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方面考察学习动机的形成机理。采用质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对变量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学习动机的路径构型,并进一步明确关键要素。研究发现,学习行为的形成存在六条构型路径,验证了学习行为形成的殊途同归现象,其中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自我管理和学习资源作为关键要素对MOOC学习动机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强化MOOC学习者学习动机以及MOOC平台的构建与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敏  刘盈  严炜炜  
本文从情感结果预期和绩效结果预期的双路径分析视角出发,通过整合社会认知理论、精细加工模型、知识管理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探究科技引文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科研工作者引文行为的内在认知过程。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采用情境实验结合问卷访谈的实证方法,以华中地区8所高校的92个科研团队为研究样本,收集了369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mart PLS2.0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情感结果预期、绩效结果预期和引用自我效能均正向影响引用行为,引用自我效能对情感结果预期和绩效结果预期有正向影响作用;感知文献声誉显著影响情感结果预期,感知文献质量显著影响绩效结果预期;学术信息素养和团队领导支持对引用自我效能有正向影响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立彬  赵雅蓉  江林  
品牌文化作为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品牌时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利用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借助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品牌文化对消费者品牌购买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品牌文化传递的信息可以使得消费者形成一定的购买倾向,而这些购买倾向会让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品牌联想和品牌体验,以此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情感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品牌购买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彪  谢灯明  吴超楠  郭强  
以往关于参展商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研究多基于服务感知视角,少有研究关注参展商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是实现参展商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理论,构建了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感知价值-满意度-未来行为意向”研究模型,尝试揭示参展商价值共创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研究将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划分为信息共享行为、合作行为和责任行为,将感知价值划分为感知经济价值、关系价值、学习价值和享乐价值。以海南4个展览会的参展商代表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303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共检验了15条主假设。主要结论如下:除责任行为对感知学习价值不存在影响外,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参展商满意度及未来行为意向;参展商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其未来行为意向;感知价值在价值共创行为与满意度之间是多个并列变量的完全中介;感知价值在信息共享行为与未来行为意向之间、合作行为与未来行为意向之间是多个并列变量的完全中介,感知价值在责任行为与未来行为意向之间是多个并列变量的部分中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徐舜平  孙梦嫽  
以往研究发现,大量MOOC学习者中途退出,课程完成率非常低,这个现象一直困扰着MOOC授课教师和MOOC平台所有者,低课程完成率不是期望的目标,也不利于MOOC的持续发展,许多授课教师和研究者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个现象也因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分析在此背景下哪些因素对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和课程完成产生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建议,本研究以"学堂在线"(xuetang X)平台的"电路原理一"课程数据为基础,使用Tobit和Logit两个定量分析模型,分别对MOOC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和完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者在课程讨论区和Wiki表现越活跃,即课程参与度越...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欣  胡珀  何婷婷  周若玮  
课堂反馈作为最直接的教师-学生互动内容,对于MOOC课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规模的课堂反馈记录有利于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变化规律;同时,课堂反馈内容又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便于教师精准地捕捉学生反馈水平和优化教学结构.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堂交流区"中的5万条教师-学生反馈记录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学统计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学习分析技术,从反馈记录的统计分析和反馈内容的话语分析两个方面入手,追踪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率和活跃度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学科类型课程的学习行为差异及其课堂话语分布.结果表明:学生的反馈内容主要围绕主题内容展开,正面情感比例较高,但其参与率和活跃度较低,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就不同学科类型课程的学习行为而言,艺术类课程的参与人数比例和反馈数量呈现出最优状态,反馈内容的广度均高于其他类型课程;文科类课程呈现出参与率高而活跃度低的不协调现象,反馈内容注重主题的深层次思考;而理科类课程力求简洁准确的回复主题,学生间的反馈重复度高,适当提高其课堂参与率和活跃度也将有助于学生间的学习交流,促进知识建构行为的优化发展.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樊超  宗利永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推进,在线学习模式和MOOC平台得到了日益普及和发展,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互补。同时,在线学习也得到了教育学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用户在线学习的行为模式和特点,本研究采用人类动力学研究方法,对国内MOOC平台"学堂在线"的用户学习抽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用户的在线学习行为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即非均匀性),表现在:1)用户的选课量和课程的选课人数有很大差异;2)用户在线学习时间间隔分布和持续时间分布都表现为幂律分布,因而在线学习行为具有阵发和重尾的特征;3)对用户学习行为的活跃性研究发现,用户学习的活跃天数大多较短,在线学习时间和次数也服从幂律分布,且随着时间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荣腾中  闵祥晖  
文章在泊松边际分布条件下,将传统的一阶混合Thinning和Pegram算子的MPT离散值时间序列模型拓展到高阶MPT(p)模型。研究了模型的自相关结构,分析了模型阶数与参数估计的方法,推断了参数性质和回归性质,给出了模型的预测方法。通过对MOOC课程的学习行为离散数据序列进行建模分析,描述了在线学习者的行为特征,发现了在线学习行为高阶滞后的相依影响,实现了离散序列的短期预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薛宇飞  黄振中  石菲  
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在线教育的热潮,也推进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挖掘的相关研究。随着向国际MOOCs平台提供在线课程的国内知名高校的日益增多,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MOOCs学习者的不断增加,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机会获得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数据,以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全新视角的解读。为了对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共性与特质进行较深层次的跨文化分析,从而为有效解决文化因素导致的学生学习不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提供启示。本文以清华大学开设于ed X平台上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为例,选择了来自美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陈雅清  
文章实证检验展会服务场景对参展商感知价值、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的影响。文章以第39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的参展商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收集到169份有效企业问卷,运用SPSS 22.0和Mplus 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展会标识、象征物与工艺品和社会关系要素对参展商感知价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展会空间布局与功能要素对参展商满意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参展商感知价值对其满意度与行为意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最后文章总结了管理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茜  
精准营销的作用在于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提升信息传播的针对性,以此激发消费者的网购意向,进而达到营销目的。因此,精准营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的网购行为。本文从消费者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精准营销理论模型,对精准营销与消费者网购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科学的精准营销方式,以帮助商家刺激消费者的网购行为。结果显示:精准营销对顾客感知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精准营销的三个分项对顾客感知风险均不存在显著影响;顾客感知的功能价值对感知风险具有负面影响,感知社会价值对感知风险具有正面影响;感知信任价值对感知风险不存在显著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三个维度对消费者网购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顾客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网购行为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不同性别、年龄的消费者的网购行为均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电芝  王秀丽  
群体水平认知过程的研究,为理解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介绍合作学习认知过程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然后介绍合作性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志  曾丹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计划行为理论、态度改变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意向行为转化过程的系统模型,分析转化的四个运行阶段,总结转化过程内在运行的三种机理,旨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行为转化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方旭  
近几年,国内外MOOC快速发展,然而学习中断现象严重。虽然一门MOOC的注册人数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但真正完成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的人数非常少。关于MOOC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目前较少。本研究基于TAM3模型建立了MOOC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本课题通过网络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网络问卷使用问卷星发放,对清华大学的在校生面对面发放,并使用SPSS17.0、AMOS21.0等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信效度检验、路径图分析、变量间总效应计算等。研究表明:学习者MOOC学习意向与学习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主观规范和有用性感知与学习意向呈显著正相关;易用性感知与学习意向呈正...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舜平  
MOOC在过去的5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知名大学也在积极地加入到这个潮流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如此多的名校和教师选择加入到MOOC中?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了这些现象背后的部分原因或动机,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释:为什么这些原因或动机使得学校和教师积极地加入到MOOC中?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基于提出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清华大学为例,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学校的MOOC平台建设行为和教师的课程申报提供行为,用激励相容理论模型分析了学校和教师在提供的课程质量上的行为一致性问题,发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