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1)
2023(4394)
2022(3990)
2021(3632)
2020(3370)
2019(8127)
2018(8076)
2017(15961)
2016(8996)
2015(10452)
2014(10813)
2013(10948)
2012(10442)
2011(9533)
2010(9677)
2009(9127)
2008(9328)
2007(8690)
2006(7267)
2005(6480)
作者
(27961)
(23713)
(23554)
(22652)
(14883)
(11391)
(10979)
(9361)
(8680)
(8326)
(7933)
(7860)
(7721)
(7486)
(7419)
(7399)
(7385)
(6984)
(6858)
(6818)
(5983)
(5803)
(5801)
(5455)
(5363)
(5328)
(5290)
(5215)
(4845)
(4775)
学科
(40664)
经济(40629)
(23818)
管理(23639)
方法(22024)
数学(19925)
数学方法(19775)
(18389)
企业(18389)
(11392)
(10161)
中国(9244)
(9078)
(8136)
贸易(8136)
(7884)
地方(7863)
农业(7385)
业经(7102)
(6865)
(6398)
(6273)
财务(6260)
财务管理(6239)
企业财务(5852)
(5672)
银行(5648)
理论(5413)
(5400)
金融(5397)
机构
大学(138299)
学院(136830)
(56679)
经济(55437)
管理(51398)
研究(46024)
理学(44333)
理学院(43818)
管理学(43018)
管理学院(42762)
中国(34184)
科学(29722)
(29009)
(27444)
(25276)
(24574)
业大(22823)
研究所(22490)
农业(22037)
中心(21754)
(21016)
财经(20396)
(18371)
北京(18209)
(17989)
经济学(17829)
师范(17793)
(16440)
经济学院(16363)
(15864)
基金
项目(88936)
科学(68394)
研究(63409)
基金(63306)
(55343)
国家(54897)
科学基金(45730)
社会(38796)
社会科(36670)
社会科学(36654)
(35264)
基金项目(33943)
(29912)
自然(29875)
教育(29692)
自然科(29123)
自然科学(29111)
自然科学基金(28592)
编号(26607)
资助(26438)
成果(22010)
重点(20331)
(20157)
(19345)
课题(18041)
(17999)
科研(17630)
计划(17025)
创新(16876)
教育部(16860)
期刊
(59985)
经济(59985)
研究(37357)
(24235)
学报(23954)
中国(23929)
科学(20658)
(20499)
大学(17248)
学学(16295)
农业(16042)
管理(15742)
教育(12863)
技术(11802)
(11060)
金融(11060)
财经(10173)
业经(9893)
经济研究(9603)
(8883)
(8705)
问题(8702)
技术经济(7670)
(7449)
统计(7179)
理论(7138)
(6864)
商业(6842)
实践(6529)
(6529)
共检索到195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王代月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和边界,其中大部分的流派及其主张源于或者属于马克思主义传统。深入了解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首先,需要阐明它的基本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方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其次,需要梳理其演进过程中蕴涵在“结构—能动”、“国家—社会”、“批判—建构”三个维度上的内在张力以及相应的调适;最后,需要厘清它所面临的诸多疑问以及所做出的回应,例如如何从话语中读出意识形态、如何摆脱“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立场也属于意识形态”的解释循环等问题。意识形态话语分析长期以来也是在这些调适与辩护中不断发展的,并且最终还是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确定更加合适的方法论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傅建明  
教科书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精心选择的体现特定意识形态的一种文本表达,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隐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运用话语分析技术,从语词、语句、故事主线三个维度对大陆北师大版和香港新亚洲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分析后发现:两个版本都表现出明显的男性霸权;优良品质更多地被赋予给男性而不良品质则强加给女性;男性处于主宰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才华与优良品质不是被忽视或省略就是被刻板化或歪曲。而且这种倾向香港新亚洲版比大陆北师大版更为明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亮  王永友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中国话语国际表达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目前,中国话语国际表达面临"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存在"话语贫困"的现实问题,呈现"表达滞后"的客观境况。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中国话语的国际表达,就要善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普适性新话语,构建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主体合力,创新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传播形式。在增强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栩  
教师话语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交际媒介 ,它既是目的语的来源 ,也是管理课堂的手段 ,教师话语成功运用与否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类型、特征和功能的描写 ,结合可理解输入和互动输入理论 ,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和课堂互动进行评述 ,得出结论 :教师应转变传统角色 ,应更关注教师话语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课堂上应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培养学习者意义协商的能力为主 ,以便学习者从外部环境获取更多的优化语言输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汪立鑫  
意识形态是对人类有关事务的应然和必然的论证;意识形态能给接受者带来效用的增加,包括信息成本的节约、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但意识形态要求接受者偏离狭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基准,个体则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来决定对意识形态的接受及接受程度;意识形态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将通过多种机制来实现其克服个体“搭便车”问题的社会功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圣民  
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哈耶克的道德进化论,都研究道德和伦理。两者的区别在于:意识形态概念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基本假设的“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意识性和自发秩序,意识形态的作用权重,不同的基本方法论等。前者对后者有明显的借鉴,两者相似之处有:理论出发点上均重视“文化”和“学习”的作用,基本假设上对“有限理性”的认识趋同,具体方法论上都注意博弈论的运用,哲学基础均是自由主义的世界观,一致认为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系统稳定与变迁的重要因素,得出了正式制度变迁应在意识形态框架内进行的结论。本文认为两者有综合的可能,并对制度变迁视角下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沛怡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在此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不仅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维护国家的整体安全,而且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要正确认识并有效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关系。文章在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上,阐述协调推进二者共同发展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曾庆桃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是内在逻辑与外在逻辑的统一。主体间的对话理解、表达模式的合理建构、不同语境的契合优化、不同话语的通畅转译构成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逻辑。其中,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机制具有多重因素,言语符号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的本质,互联网技术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的关键,话语需求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发展的动力源泉,主流意识形态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生成的核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智华  陈军  
包括意识形态教育在内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信息互动的泛化与深化过程。新传播革命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重构,主要原因在于内涵式教育成为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学生的自我赋权改变了传统德育方式、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后现代转向重塑了德育环境。高职院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构过程应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步、意识形态理论与德育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其重构策略要坚持意识形态话语共同体的塑造,确立起以学生接受为美的教学策略,打造走向生活化教育导向的制度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蕊  黄明理  
随着我国由建设小康向建成小康社会质的迈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此大背景下,我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赵长林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期刊] 求索  [作者] 孟宪平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维昭  
"红学"有学术与意识形态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虽互有关联,但有各自的特点。意识形态阐释是《红楼梦》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但它必须以尊重《红楼梦》的整体性结构为前提,否则就会走向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化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娱乐主义意识形态、乡愿意识形态等。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陈凤  
自1963年成立以来,也门社会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由初期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纳赛尔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杂糅,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再到主张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主义,最后转向社会民主主义。也门社会党意识形态演变的主要动因包括党内斗争、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国际力量的干预等。目前,也门社会党意识形态面临理论缺陷、吸引力降低、实用主义导向等挑战和威胁。未来,也门社会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融入到也门伊斯兰社会中并进行理论创新,以赢得民众的支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振佳  肖树璇  
[目的/意义]以多元话语分析为基础,将信息贫困视为由不同社会群体话语所建构出来的话语性“实在”,而不假定其存在某种唯一的本意,旨在摒弃一元论,从多元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信息贫困及减贫路径。[方法/过程]借助多元话语分析理论工具,分别从政府、社会和学界话语切入,剖析信息贫困的话语建构策略、话语系统,梳理信息贫困话语建构的多元性特征,分析话语间的相容及差异。[结果/结论]政府、社会、学界分别为外部结构性、可及性、联结性减贫话语,其中政府话语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和学界话语在其基础上更深入微观层面。过于强调宏观的外部结构性因素,或过于强调微观的个体素养建设,都不利于话语性实践的转换。呼吁多元话语的对话与融合,且在不同情境下倡导由不同话语体系主导的多元话语融合减贫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