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2)
- 2023(5582)
- 2022(4878)
- 2021(4616)
- 2020(3791)
- 2019(8472)
- 2018(8299)
- 2017(15364)
- 2016(8532)
- 2015(9652)
- 2014(9557)
- 2013(9127)
- 2012(8836)
- 2011(7909)
- 2010(8350)
- 2009(7802)
- 2008(7988)
- 2007(7637)
- 2006(6752)
- 2005(6312)
- 学科
- 济(30518)
- 经济(30471)
- 业(23548)
- 企(21741)
- 企业(21741)
- 管理(21488)
- 学(12014)
- 中国(10269)
- 方法(9531)
- 理论(9057)
- 农(8814)
- 业经(8663)
- 教育(8577)
- 制(7369)
- 和(7011)
- 财(6833)
- 策(6317)
- 银(6057)
- 银行(6036)
- 地方(5867)
- 行(5821)
- 农业(5758)
- 融(5744)
- 金融(5738)
- 数学(5677)
- 数学方法(5511)
- 贸(5411)
- 贸易(5403)
- 划(5320)
- 易(5253)
- 机构
- 大学(128616)
- 学院(124793)
- 济(45947)
- 研究(45413)
- 经济(44773)
- 管理(42371)
- 理学(35033)
- 理学院(34483)
- 管理学(33873)
- 管理学院(33578)
- 中国(33455)
- 京(27834)
- 科学(27667)
- 所(23346)
- 财(23005)
- 范(21848)
- 师范(21662)
- 研究所(21111)
- 江(20620)
- 中心(19868)
- 农(18993)
- 财经(17970)
- 北京(17887)
- 师范大学(17545)
- 州(16514)
- 经(16095)
- 院(15768)
- 业大(15348)
- 教育(15009)
- 农业(14807)
- 基金
- 项目(74275)
- 研究(57677)
- 科学(57636)
- 基金(52108)
- 家(46027)
- 国家(45137)
- 科学基金(36884)
- 社会(35262)
- 社会科(33022)
- 社会科学(33006)
- 省(28540)
- 教育(27896)
- 基金项目(26041)
- 划(24903)
- 编号(24569)
- 成果(23445)
- 自然(22291)
- 自然科(21735)
- 自然科学(21729)
- 自然科学基金(21364)
- 资助(20720)
- 课题(17876)
- 重点(17346)
- 部(16618)
- 发(16181)
- 项目编号(15642)
- 性(15497)
- 创(15407)
- 年(15228)
- 教育部(14436)
共检索到204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 孟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理论文本,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生产为逻辑起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被学术界公认为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要求,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遵循,着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来研究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敖永春 张振卿
在网络环境下巩固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作用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监管,维护高校网络环境安全,推动高校网络阵地监管制度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条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性。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指出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控的举措。针对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熊玲 吴琼
民族地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多样性的文化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等因素对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引领多样性民族文化、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大众媒体宣传,是加强当前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马克思意识形态 民族地区 挑战 路径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胜清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真理性耦合。不存在单纯作为社会分析理论或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维昭
"红学"有学术与意识形态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虽互有关联,但有各自的特点。意识形态阐释是《红楼梦》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但它必须以尊重《红楼梦》的整体性结构为前提,否则就会走向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化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娱乐主义意识形态、乡愿意识形态等。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化 意义呈现 工具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周伟婷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了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批判施蒂纳,施蒂纳的"我(唯一者)"使马克思进一步明确了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体";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也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乃至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划清界限提供了理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施蒂纳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本解读分析马克思对施蒂纳"我(唯一者)"的批判,为全面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批判 唯一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维维
高校党委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筑牢政治基石。抓好高校意识形态的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必须牢牢掌握话语权。高校既是学术重镇,更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牢牢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必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意识形态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利益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依然是西方世界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普世价值论就是实现其和平演变战略的新形式。普世价值论以人类最高道德、最高理想的面目,"超越"阶级利益,"超越"国家和民族利益,宣扬所谓全人类共同的真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以更为隐秘的形式向社会主义中国继续推销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在新的形势下,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和平演变 普世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翼
社会阶级、阶层现象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依据财富、声望以及权力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分析的理论范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张力引致人们在社会制度发展上的一些失误。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产生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确证。从意识形态与社会阶层的发展现实看,只有当意识形态符合社会阶层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要体现出阶层分化的趋势,两者之间才能达到一种良性的互动状态。
关键词:
阶层分化 意识形态安全 辩证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延军 白云真
本文主要论述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的内涵以及运行方式等,对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进行比较研究而认为二者的差异就在于策略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彦伟 曹雪娇
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体系,他的实践职能的重要特质是询唤作为主体的个人,即把个人询唤成意识形态所愿意看到的主体。由于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样态,故此可以得出结论:文化询唤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个人。
关键词:
文化 意识形态 询唤 管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锡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气壮",自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即它对全球化时代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辩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以及对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文化功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须"理直",既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本范畴,又构建赋予时代内涵和学理底蕴的话语体系。"理直"回答的是必要性问题,"气壮"涉及的是可能性问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兰英 王彦淳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做出的前期论证,其目的在于阐明意识形态从“批判性”到“建设性”的进位实现路径。基于对马克思的意志、阶级意志、等级意志、资本意志和人民意志系列范畴的考察,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向度,即共产主义理想所向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为,在基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共产党领导下,显现为实现人民意志集中和思想观念解放的根本指向。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人民意志 共产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