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9)
- 2023(4361)
- 2022(3658)
- 2021(3318)
- 2020(2910)
- 2019(6507)
- 2018(6420)
- 2017(12140)
- 2016(6643)
- 2015(7652)
- 2014(7423)
- 2013(7339)
- 2012(7062)
- 2011(6362)
- 2010(6379)
- 2009(5914)
- 2008(5839)
- 2007(5384)
- 2006(4827)
- 2005(4340)
- 学科
- 济(22636)
- 经济(22492)
- 管理(15504)
- 业(13959)
- 企(13842)
- 企业(13842)
- 方法(11244)
- 中国(7869)
- 业经(7783)
- 理论(7615)
- 学(7194)
- 和(6907)
- 数学(6768)
- 数学方法(6656)
- 教育(6288)
- 农(5825)
- 财(4959)
- 经济理论(4631)
- 企业经济(4582)
- 制(4316)
- 社会(4037)
- 产业(3877)
- 地方(3812)
- 贸(3780)
- 贸易(3779)
- 文化(3767)
- 易(3674)
- 农业(3445)
- 技术(3354)
- 策(3202)
- 机构
- 大学(97873)
- 学院(93022)
- 研究(38021)
- 济(34435)
- 经济(33624)
- 管理(31238)
- 理学(26677)
- 理学院(26241)
- 管理学(25676)
- 中国(25501)
- 管理学院(25478)
- 科学(24338)
- 京(22380)
- 所(20364)
- 研究所(18553)
- 农(18507)
- 范(16476)
- 师范(16249)
- 中心(15860)
- 财(15803)
- 江(15217)
- 业大(14873)
- 农业(14840)
- 北京(14380)
- 院(13716)
- 师范大学(13459)
- 教育(13409)
- 财经(12295)
- 州(11558)
- 省(11352)
- 基金
- 项目(62912)
- 科学(49378)
- 基金(45173)
- 研究(44997)
- 家(40810)
- 国家(40403)
- 科学基金(33195)
- 社会(30066)
- 社会科(27136)
- 社会科学(27123)
- 省(24339)
- 基金项目(22910)
- 教育(22084)
- 划(22063)
- 自然(21454)
- 自然科(20983)
- 自然科学(20973)
- 自然科学基金(20633)
- 资助(18509)
- 编号(17673)
- 成果(16413)
- 重点(15132)
- 部(14567)
- 发(13894)
- 课题(13545)
- 创(13029)
- 教育部(12356)
- 科研(12266)
- 计划(12105)
- 创新(11926)
共检索到150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20世纪美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有其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不是孤立的教育现象,而是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和社会文化(多元文化)塑造的结果。
关键词: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 多元文化 学校德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子琪 陈安琪 王雪梅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逐渐成为推动国家政治稳定与安全的内在稳定器,同时也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政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安全发展依托包含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与政治思想三个要素。对政治文化结构研究必将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塑造提供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文化 意识形态安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卢灿丽
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平台。因此,整合高校校园文化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元素溶解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载体,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抵御校园中非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淡化、分化、异化,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导力和凝聚力,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妮娜
本文从学校效能竞争就是学校文化竞争的角度出发,引入学校反文化现象以探讨学校文化和学校效能相辅相成关系的确立须有两个前提:学校文化本身的构成应具有统整性;学校文化应在实践中发挥其文化力。最后分析了塑造和优化学校文化力的手段:SIS。
关键词:
学校文化 学校反文化 学校文化力 SIS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学风
WTO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事实 ,它对政治、思想及文化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入WTO给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必须更新学校德育观念 ,改革德育内容 ,创新德育方法 ,加强学校德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主动迎接WTO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挑战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WTO) 学校德育 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彦伟 曹雪娇
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体系,他的实践职能的重要特质是询唤作为主体的个人,即把个人询唤成意识形态所愿意看到的主体。由于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样态,故此可以得出结论:文化询唤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个人。
关键词:
文化 意识形态 询唤 管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露茜
从教育与权力的关系入手、以意识形态冲突为视角来研究美国公共学校的"战争史",是美国公共教育史的一种解释路径。知识与学校从来就不是价值中立的,它体现着社会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从美国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诞生之日起,在当时社会和历史条件中居于主流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集团对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中"谁来学、谁来教、学什么、为什么学"的争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使得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从一开始就沦为了灌输社会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工具,沦为了统治集团实现价值控制力的工具,沦为了阶级再生产、经济再生产、政治再生产、文化再生产的工具。
关键词:
美国公共教育 学校战争 意识形态冲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雯姝
德育的任务是要把反映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等意识形态传授给社会成员,使其转化为每个人的信念、品质和行为规范。坚持德育的意识形态方向,就是指要始终坚持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以及集体主义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和...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刘秀华
价值秩序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软实力。如何面对由于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影响而带来的社会价值秩序重塑的风险,是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大文化价值难题。本文试图论述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对新时代社会价值秩序重塑的功能,并由此出发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价值秩序重塑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凝聚中国人心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来源。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新时代 价值秩序 重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文 李森
作为教学的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权力是一个歧义较多、问题突出的概念。对教育社会学和各意识形态流派课堂教学权力理解的梳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权力。教育社会学理论为我们分析课堂教学权力提供了分析理据,而对各意识形态流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洞察课程争论、历史话语、政策变革等因素如何对形成不同课堂教学权力理解施加的影响。
关键词:
课堂教学权力 教育社会学 意识形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詹万生 许建争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反思了社会转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双重效应 ,提出处理好德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 ,以及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 ,整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 ,使其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适应贯彻“以德治国”方略要求、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德育 反思 构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玉进
网络文化作为人们对网络社会的意识反映,是网络空间中重要的意识形式,具有鲜明的技术秉性、显著的利益诉求和复杂的多样性。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来源,有着突出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深刻影响。针对此,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需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满足社会大众的利益诉求;繁荣网络文化,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引领;大力发展网络技术,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推进意识形态话语转换,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关键词:
网络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挑战与对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红 李宗泉
女性期刊是以极其丰富的图片 ,建立一种以图象传达思想意识的文化媒体。本文从分析女性期刊图像的构架入手 ,研究了封面设计和文中插图的社会功能及图象文化对意识形态内容的影响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图象文化 意识形态 期刊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俊珂
本文从学校德育的地位与领导、目标与内容、组织实施、衡量标准与评估依据四个方面对日本和新加坡的学校德育特色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所启迪。
关键词:
日本 新加坡 学校德育特色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