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7)
- 2023(14878)
- 2022(12899)
- 2021(12354)
- 2020(10254)
- 2019(23627)
- 2018(23357)
- 2017(44682)
- 2016(24256)
- 2015(27293)
- 2014(27043)
- 2013(26603)
- 2012(24757)
- 2011(22395)
- 2010(22386)
- 2009(20470)
- 2008(19842)
- 2007(17121)
- 2006(15217)
- 2005(13394)
- 学科
- 济(95546)
- 经济(95443)
- 管理(66628)
- 业(61978)
- 企(49963)
- 企业(49963)
- 方法(43007)
- 数学(36967)
- 数学方法(36533)
- 中国(28029)
- 农(26970)
- 财(23090)
- 学(21186)
- 业经(20706)
- 贸(20231)
- 贸易(20223)
- 易(19728)
- 地方(18467)
- 农业(17826)
- 制(17312)
- 理论(15600)
- 环境(15370)
- 和(15222)
- 银(15043)
- 银行(15007)
- 策(14900)
- 行(14453)
- 融(13921)
- 金融(13918)
- 技术(13832)
- 机构
- 大学(342091)
- 学院(341113)
- 济(140151)
- 经济(137224)
- 管理(134858)
- 研究(120855)
- 理学(116344)
- 理学院(115019)
- 管理学(113182)
- 管理学院(112566)
- 中国(91119)
- 科学(73970)
- 京(73704)
- 财(63140)
- 所(60309)
- 研究所(55245)
- 中心(53801)
- 农(52583)
- 财经(50622)
- 江(48468)
- 业大(48444)
- 北京(47519)
- 范(47304)
- 师范(46931)
- 经(46258)
- 院(44291)
- 经济学(41882)
- 农业(41089)
- 州(39247)
- 师范大学(38236)
- 基金
- 项目(233654)
- 科学(184429)
- 研究(172731)
- 基金(170671)
- 家(148790)
- 国家(147612)
- 科学基金(126285)
- 社会(108793)
- 社会科(103078)
- 社会科学(103054)
- 基金项目(90441)
- 省(88140)
- 自然(81868)
- 自然科(79933)
- 自然科学(79916)
- 教育(78563)
- 自然科学基金(78477)
- 划(75436)
- 资助(70932)
- 编号(70189)
- 成果(57482)
- 部(52409)
- 重点(52406)
- 发(50444)
- 课题(48435)
- 创(47659)
- 教育部(44899)
- 国家社会(44787)
- 科研(44497)
- 创新(44458)
- 期刊
- 济(153131)
- 经济(153131)
- 研究(103736)
- 中国(61660)
- 学报(51299)
- 科学(49772)
- 管理(48484)
- 农(47787)
- 财(44305)
- 大学(38934)
- 教育(37751)
- 学学(36508)
- 农业(33936)
- 融(29682)
- 金融(29682)
- 技术(27620)
- 经济研究(25031)
- 业经(24496)
- 财经(23796)
- 经(20347)
- 问题(19882)
- 业(17901)
- 图书(17438)
- 贸(17221)
- 资源(16269)
- 理论(16106)
- 科技(15950)
- 世界(15762)
- 技术经济(15682)
- 国际(15308)
共检索到500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邹永广
文章对1916件旅游安全政策文件采用政策量化分析视角,从我国旅游安全政策的总量、结构与内容,以及旅游安全政策设定的主体部门等方面对旅游安全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从中国旅游安全政策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国家层面对旅游安全制度规章、重要时段预警政策、旅游安全生产与检查、旅游安全监管和整顿、旅游应急预案、旅游应急恢复和旅游保险等旅游安全相关政策制定较多,是我国旅游安全政策重点关注领域。地方政府制定的旅游安全相关政策与国家层面的一致,关注的重点领域相同。(2)旅游安全政策结构的阶段性演进特征体现在:旅游安全意识进步;旅游安全政策伴随旅游安全事故协同演进;旅游安全政策的颁布与旅游的季节性特征相耦合等。(3)中国旅游安全政策内容的演进特征:旅游安全政策始终与旅游发展的阶段保持一致;地方政府旅游安全政策以国家旅游安全政策为蓝本,地方旅游安全差异性尚未突出;旅游安全政策以侧重旅游安全救援为主向旅游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导向转变。(4)现有旅游安全政策的制定部门共15个,主要是由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为主导部门发布。总体而言,旅游安全意识逐渐提高,旅游安全政策始终与旅游业发展相随,且应需而生。旅游安全事件的频发使旅游安全得到广泛关注,推动了我国旅游安全政策的演化升级。
关键词:
旅游安全 政策法规 历史演进 中国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红梅 冀陈伟
我国旅游政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旅游政策经历了政治接待阶段、入境旅游阶段、国内旅游阶段和出境旅游阶段四个阶段,并具有旅游政策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政策阶段性和导向性较强、旅游政策工具由强制性向强制性和自愿性及混合性结合转变。同时,旅游政策嬗变呈现出由政府强制性推动向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参与转变、功能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旅游政策随着旅游业发展而变化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中国旅游 旅游政策 嬗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晓云
文章从1949~2013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379个旅游政策文件的多维度统计分析入手,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1)我国旅游政策演化是资源配置的行政化转向行政权力制约下的资源配置市场化过程。(2)旅游政策目标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可大致分为服务外事、经济型事业、经济新增长点、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四个阶段。(3)旅游政策工具以微观管制为主,对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宏观调控能力不足。(4)旅游政策的制定部门范畴不断扩大,政策力度呈波
关键词:
旅游政策 演进 中国 量化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赖启福 黄秀娟 陈秋华
以2000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颁布实施的52个涉农旅游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政策发布数量、发布内容、推行效力和推行效果构建分析框架,并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国涉农旅游政策的推行效力和效果。研究表明,我国涉农旅游政策的发布具有明显阶段特征,涉农旅游政策文本在发布数量上总体呈现"平稳过渡-快速增加"变化趋势;政策核心内容在于鼓励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涉农旅游业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增收方面的作用被逐渐重视;政策推行效力的提升总体得益于政策发布数量增加引起的规模效应,平均政策效力变化幅度不大;激励型政策工具推行效力最好,准入限制政策工具的推行效力最差;涉农旅游业的发展会显著受激励型政策、引导型政策和规划型政策效力的影响,准入限制型政策效力对促进涉农旅游业发展无显著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晓霞,王兴中
旅游服务性单位的空间、等级供给特点是旅游业发展特征的重要表现 ,本文在对我国旅游饭店的现状及特征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我国旅游饭店在发展、经营、等级和空间等供给方面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饭店 经营 等级 空间 供给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欠欠 夏斐
旅游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最大分支行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来看,中国旅游特征产业GVC地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必须充分认清餐饮和住宿、陆路、水路、航空、游览、购物、娱乐等中国旅游特征产业相关部门出口增加值价值创造力和GVC地位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吸收国际经验提升旅游产业直接生产率和间接外溢效应。未来需要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精准获取入境游客消费诉求,积极参与高溢出性和高关联性国际旅游产品和服务链的打造和引进,增加入境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升中国入境旅游产品和服务链的长度,实现中国旅游特征产业GVC地位的攀升。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石培华 冯凌
伴随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现代旅游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寻常的30年。回顾发展,这一历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1978~1987年的探索与奠基阶段、1988~1997年的发展与深化阶段、1998~2008年的繁荣与困惑阶段;其特征与规律可以总结为5个坚持——坚持扎根实践推进旅游研究;坚持综合性、跨学科推进旅游研究;坚持科教结合推进旅游研究;坚持国际合作推进旅游研究;坚持广聚民间智慧推进旅游研究。遵循发展规律、立足现实问题、凝聚学人力量,必将创造旅游研究新的辉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文斌 谢爱华 张彤 张小花 钟诚
旅游用地研究对于促进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最大化意义重大。文章以中国知网期刊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2011年)中的139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运用文献检索法、分类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旅游用地研究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24年来的旅游用地研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研究发展特征差异明显;(2)旅游用地研究发展整体特征主要表现为:1旅游用地研究的文献总数呈上升趋势、2文献质量在不断提高、3发表研究文献的刊物数量逐年增多、4高等院校始终是研究主力军,说明旅游用地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学术地...
关键词:
旅游用地 研究进展 发展特征 影响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阎友兵 陈彪
科学合理的旅游投资对旅游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衡量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泰尔系数分析中国旅游投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中局域G*系数探讨中国旅游投资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变情况,结果发现:时间尺度上,2003-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绝对差异持续扩大,且上升幅度大于相对差异缩小幅度,导致中国旅游投资差异一直较明显;空间尺度上,2003-2015年西部区域差异最大,且呈"N"型轨迹波动上升,东部区域差异次之且呈持续缩小态势,中部区域差异最小且较稳定;冷热点变动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娟 杨晨
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行业发展具有战略性引领作用。2016年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与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合并成为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央企。文章以中国旅游集团截至2017年的567个业务点为研究样本,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业务的空间分布形态、分布密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临近性进行刻画,协助企业高效监控业务布局有效性,寻找影响企业业务布局的关键因素,探寻业务布局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业务点在地理空间分布上趋于聚集状态,属于凝聚型分布格局;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珠三角和川渝的密度最大,长三角和京津冀次之;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不明显,业务布局不受周边区域布局影响;各业务点对客源市场、交通干线和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空间邻近特征和空间依赖关系;所进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配套水平以及不同成长阶段下的集团业务板块规划和成长模式选择差异是业务布局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旅游集团 业务布局特征 形成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旺兵,申玉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旅游稳中有升,国内旅游持续增长,旅游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旅游 特征 差异 前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晓 梁学成 张新成
文章选择2004—2020年的141项红色旅游政策,以政策工具框架分析我国红色旅游政策演进特征;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PMC指数模型,对10项代表性红色旅游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红色旅游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与国家战略和旅游发展战略配合紧密,其演进呈现时代性特征;同时,红色旅游政策工具也呈现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的非均衡特征。所选10项红色旅游政策共分为两个等级——可接受级和优秀级。优秀级政策样本得分较高,政策质量较高,对于可接受级的政策应该充分考虑政策性质、政策时效、政策主体、政策领域、激励约束等多个方面的优化。下一阶段的红色旅游政策制定,可以从整体上、结构上、单项上进行改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志斌
在回顾中国旅游业发展政策基础上,对我国旅游发展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思考,指出了旅游业发展政策对环境的三种影响途径,并以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例,探讨了该旅游发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将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总量控制、旅游税、项目开发指导、绿色消费引导、休假制度、政绩考核等六方面提出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唐留雄
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产业转型背景以及旅游产业政策的特征、作用分析,就旅游产业转型期旅游产业政策如何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旅游产业政策选择、导向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旅游产业转型 旅游产业政策 政策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鹏 杨蕾
交通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旅游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旅游交通碳足迹的科学测算是研究旅游产业碳排放,实现低碳出游的基础。文章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角,结合终端消费的特征,首次引入时空差异因子,构建了具有较好开放性的区域旅游交通碳足迹测算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空间分析。测算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约为132.1×108 kg,各省市区碳足迹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最后,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增加低碳交通工具的比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和低碳宣传教育将是我国近期出游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足迹 测算模型 低碳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