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7)
- 2023(8534)
- 2022(6864)
- 2021(6012)
- 2020(4613)
- 2019(10625)
- 2018(10349)
- 2017(19553)
- 2016(10498)
- 2015(11843)
- 2014(11853)
- 2013(11855)
- 2012(11482)
- 2011(10401)
- 2010(10645)
- 2009(9599)
- 2008(9448)
- 2007(8435)
- 2006(7631)
- 2005(7247)
- 学科
- 济(48301)
- 经济(48260)
- 业(28285)
- 管理(27496)
- 企(19294)
- 企业(19294)
- 中国(18934)
- 地方(18365)
- 农(15182)
- 业经(13951)
- 方法(12982)
- 农业(10697)
- 发(10134)
- 地方经济(9877)
- 数学(9828)
- 数学方法(9677)
- 财(9269)
- 贸(9260)
- 贸易(9247)
- 制(9088)
- 银(9027)
- 银行(9017)
- 融(8945)
- 金融(8944)
- 行(8903)
- 易(8879)
- 学(8599)
- 产业(7846)
- 和(7801)
- 环境(7772)
- 机构
- 学院(148962)
- 大学(146827)
- 济(60687)
- 经济(59102)
- 研究(55504)
- 管理(54960)
- 理学(45579)
- 理学院(44979)
- 管理学(44317)
- 管理学院(43998)
- 中国(42155)
- 京(32956)
- 科学(32620)
- 财(28289)
- 所(27921)
- 中心(25329)
- 江(25022)
- 研究所(24838)
- 农(24405)
- 范(23510)
- 师范(23311)
- 北京(21623)
- 财经(21023)
- 州(20753)
- 院(20321)
- 业大(19640)
- 经(18856)
- 师范大学(18607)
- 农业(18586)
- 省(18232)
- 基金
- 项目(94987)
- 研究(74729)
- 科学(74711)
- 基金(65431)
- 家(56161)
- 国家(55571)
- 社会(47701)
- 科学基金(47333)
- 社会科(45178)
- 社会科学(45168)
- 省(39057)
- 基金项目(33944)
- 教育(33147)
- 编号(32308)
- 划(31896)
- 成果(27567)
- 发(27277)
- 自然(27078)
- 自然科(26421)
- 自然科学(26419)
- 自然科学基金(25903)
- 资助(25534)
- 课题(22792)
- 发展(22523)
- 展(22109)
- 重点(21630)
- 创(19919)
- 部(19880)
- 项目编号(19694)
- 国家社会(19487)
共检索到250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巍 色米热·买买提艾力 穆巴拉克·肖克拉提
人类文明正在经历立体、多要素、全景式的数智化迁变,在数智迁变时代如何让数智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智基于数字素养、数字技术、智慧平台、智能管理和智能监管等五个核心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作用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并在智能监管的正向预防和反向调适作用下循环赋能,最终解决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弊端,形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文章通过理清数智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从完善数智化转型政策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红利,打造高质量数智人才队伍,加快组织结构变革、促进多元协同供给,加强新兴技术融合、持续促进产业融合,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构建文化智能监管体系等五个方面,探索数智有效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数智化 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弘 冯大洋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村 公共服务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邵明华 刘鹏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有效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德庆 廖小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乡村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除具有基本的致富性经济功能外,也具有强化社会保障、传承农耕文化、美化乡村环境、优化基层治理等多维延展性现实功能。数智时代的到来为推进乡村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最先进的第一生产力——数智技术,即“数字技术+智能算法”的集合体。数智技术赋能乡村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包括:地域性市场有限与流通性空间赋能、发展性知识需要与传播性技术赋能、劳动力解放渴求与管理性手段赋能、独立式熟人互助与连接性规模赋能、竞争性能力不足与生产性动力赋能、旧有模式低效运作与综合型模式创新赋能等。面对传统乡村庭院经济空间封闭、产业滞后、布局分散“、小农思维”、资源难取等问题的存在,应以数智技术与庭院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着力从经营主体、技术主体、制度安排、组织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着手,构建长效赋能机制,有效确保数智技术赋能渠道始终畅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冬雪 符越
数字经济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经济存在严重信息非对称、数字信任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因而需要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基建”,以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挑战。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确权、助推数字信息流动与交易、解决数字经济“新基建”壁垒等具有一系列优势,由此提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模式基本思路与具体实施策略:加快区块链技术核心创新研发,构筑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经济产业;建立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注重高端人才培养,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高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斌元 陈艳霞
数智化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从理论上分析数智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探讨营商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然后以2009-2018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及自治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上述影响机制和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与应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营商环境在数智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营商环境越优良,数智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同时,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调节作用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春林 贺容煜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到高精度再到广扩展三次跃升。通过夯实数字基础、整合数字资源、撬动数字边界等行动,适时适应民众需求新变化,赋能资源“全连接”“全场景”、“全融合”,促进资源积累与部署、资源捆绑与协调、资源辐射与互补,提升资源集成能力、开发能力、联动能力,呈现出“数字赋能—资源获取—资源转化—价值传递”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路。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有序推进、适时创新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者婧
<正>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就是要推进数智化转型,以数字化为基础,智能化产生新价值,最终成为数智企业。数智企业应具备六个特征:客户导向、生态共荣、员工能动、实时感知、数据驱动和智能运营。成为数智企业是为了创造更大价值,使企业有更高的经营绩效、更强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本文以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结合数字技术发展新趋势和新动向,从结构差异角度研究数字赋能对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目前虽在区域和城乡层面存在结构性差异,但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长足发展;第二,数字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数字鸿沟”;第三,数字赋能影响公共服务的结构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空间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我们必须尽量消解数字技术带来的结构性问题,利用各种政策手段使数字技术对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最大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 王凤
“上云用数赋智”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国有企业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文章遵循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上云用数赋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创新发展、经营绩效和共享发展三个层面。进一步地发现基础数智赋能和深度数智赋能均在不同程度提升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相比,数智赋能的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于商业类国有企业。依据研究结果,国有企业仍需加强数智赋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公益类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 王凤
“上云用数赋智”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国有企业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文章遵循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上云用数赋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创新发展、经营绩效和共享发展三个层面。进一步地发现基础数智赋能和深度数智赋能均在不同程度提升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相比,数智赋能的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于商业类国有企业。依据研究结果,国有企业仍需加强数智赋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公益类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香品
中国服务贸易日益表现出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趋势,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梳理数字经济赋能服务贸易发展的理论逻辑,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共享数字经济红利,努力跨越“数字鸿沟”;探索数字税收,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借力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服务贸易政策体系,形成创新型竞争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等五个方面的建议,为进一步打造服务贸易新的优势、推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贸易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贸易 数字鸿沟 数字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守军 代政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做出的深刻判断,体现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即高质量发展是追求更高的使用价值,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遵循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则是其重要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济建 董青 丁绪辉
文章基于2009—2020年沪深股市646家工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影响与作用维度,并进一步对其异质性作用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积极影响只存在于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质量、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三个方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和清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投资效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