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3)
2023(4150)
2022(3387)
2021(3397)
2020(3004)
2019(7153)
2018(7352)
2017(14875)
2016(7782)
2015(9000)
2014(8915)
2013(8615)
2012(7610)
2011(6885)
2010(7108)
2009(6542)
2008(6347)
2007(5578)
2006(4930)
2005(4389)
作者
(21504)
(17944)
(17814)
(17131)
(11419)
(8539)
(7977)
(7003)
(6761)
(6384)
(6104)
(6020)
(5747)
(5633)
(5523)
(5457)
(5445)
(5200)
(5099)
(5074)
(4505)
(4438)
(4356)
(4093)
(4079)
(3986)
(3975)
(3900)
(3581)
(3452)
学科
(33473)
经济(33441)
管理(24068)
(22162)
方法(19213)
(19078)
企业(19078)
数学(17486)
数学方法(16999)
(8495)
中国(6936)
(6856)
理论(6845)
业经(6702)
(5606)
(5582)
农业(5471)
(5417)
贸易(5411)
(5284)
技术(4779)
(4600)
金融(4598)
(4553)
(4501)
银行(4498)
地方(4492)
(4452)
财务(4419)
财务管理(4409)
机构
学院(111503)
大学(110859)
管理(46980)
(43617)
经济(42730)
理学(41414)
理学院(41061)
管理学(39999)
管理学院(39831)
研究(31428)
中国(24985)
(22620)
(19579)
科学(19357)
财经(16066)
业大(16026)
(15745)
(15708)
(15316)
中心(15027)
(14589)
北京(14074)
研究所(13809)
(13344)
师范(13205)
(12834)
经济学(12623)
农业(12209)
经济管理(12204)
财经大学(12067)
基金
项目(75599)
科学(60298)
基金(55872)
研究(54094)
(48576)
国家(48221)
科学基金(42483)
社会(34186)
社会科(32458)
社会科学(32450)
(29270)
基金项目(29124)
自然(28896)
自然科(28339)
自然科学(28336)
自然科学基金(27833)
教育(26463)
(24660)
资助(24398)
编号(22445)
成果(17751)
(16778)
重点(16582)
(15676)
课题(15002)
教育部(14759)
(14714)
创新(14570)
科研(14469)
人文(14453)
期刊
(44616)
经济(44616)
研究(29148)
中国(19691)
管理(17971)
科学(15522)
学报(15343)
(15007)
(14202)
教育(12510)
大学(12390)
学学(11760)
技术(11645)
农业(9573)
(9218)
金融(9218)
业经(8086)
财经(8034)
统计(7723)
经济研究(7378)
(7151)
(6818)
决策(6403)
技术经济(6049)
问题(5597)
商业(5474)
(5163)
(5052)
理论(5038)
科技(4977)
共检索到154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在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问题上,存在契约与单方行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前者一概地拒绝承认法律行为可以具有涉他效力。后者认可利他法律行为可以产生直接的涉他效力。单方行为模式能够克服契约模式的弊端,但是也存在可能违背意思自治原则的缺陷。修正的单方行为模式,承认利他法律可以具有涉他效力,但是通过赋予受益人以拒绝权的方式,尊重其意思自治。这一模式建立在对意思自治原则重新阐释的基础之上,是处理利他法律行为的涉他效力问题的恰当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信勇  
在民法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中,有效与生效、有效要件与生效要件相互混淆的情况普遍存在。《民法通则》第55条(现《民法总则》第143条)也常被定位为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的条文。依传统观点,被撤销前的法律行为被视为有效或生效的法律行为。效力、法律约束力也常常相混淆。但从《民法通则》、《合同法》到《民法总则》的立法表明,有效与生效、效力与法律约束力等概念并不相同。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性能与生效样态区分论的视角看,有效是一种效力性能,生效是一种生效样态;可撤销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都具有效力性能上的不确定性(两种可能性),只是二者摆脱不确定性的方式不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庆劼  
监管套利是市场主体利用制度间的差异性或制度内部的不一致性,为降低成本或获得利润而设计的一系列交易。近年来许多重要的金融事件,无论是对冲基金掀起的金融风暴,还是资本玩家设计的借壳上市,都可以从监管套利这一角度找到逻辑支撑。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契约,监管套利正是在监管契约自身内在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其有五种模式:从一个监管主体转到另一个监管主体;从一种市场主体身份转为另一种市场主体身份;从一种业务形式转换成另一种业务形式;从一个时间段转移到另一个时间段;从一种核算制度转入另一种核算制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高寒  
在我国法学界,"法律行为"有两种不同含义,一是民法上的含义,意指意思效果行为。这也是法律行为的原初含义。另一是法理学上的含义,意指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经济法的法律行为应采何意?从相关的论述看,多是在法理学意义上使用的。笔者之见,法律行为应回归其原初含义,而最能反映经济法特征的法律行为就是"干预行为",即公共经济组织的"公意"表示及执行行为,包括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行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金华  
法定非依法律行为可以引起物权消极变动的效力,但出于交易安全考虑,事后进行备案宣示登记是必要的,整体结构安排要和积极变动的登记程序相协调。我国物权法实施过程中应明确规定对因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应该进行登记,考虑对类似强制执行、遗赠扶养协议的受遗赠等特殊情况,在立法上作出一些例外规定。同时,对基于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程序应作出一些具体的规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刚  
税收法律行为虽为公法性质,但并不妨碍我们从私法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在将税收关系视为一种债务关系的基础上,本文从国家、征税机关与纳税主体等三方主体的行为中各选取一到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分别从私法的债法、物权法、侵权行为法以及意思表示制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为更加全面地认识税收法律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谦  马永芹  
反哺农业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引起反哺农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行为,其具备法律行为普遍性特征同时,也基于反哺农业的自身特点而显其独有特性。这些独有特性具体通过反哺农业法律行为的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显现出来并随其构成要素之不同而表现各异。类型化是研究反哺农业法律行为适用问题的必要前提,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所表征的适用逻辑是研究反哺农业法律行为适用问题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涛  
涉外民事交往中,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必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律,不得由当事人约定准据法。然而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动产物权可以由当事人协议选择准据法。这种不加任何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违背了我国《物权法》上所规定的物权法定原则。这不仅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所体现出来的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维护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中当事人的交易安全和国家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保宁  郭克良  
严格意义上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款应该包括条件、期限和负担三种情形,但学界对负担的讨论甚少。广西"爱心捐款案"所引发的争议再次显示了明确民事法律行为之负担的相关理论的必要性。法律行为的负担和条件在法律效力和强制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立法上明确规定负担的内容有助于我国民法体系的完善和进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焦洪宝  何红锋  
BT(建设—移交)模式将工程施工和项目融资结合起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被广泛采用。项目建成后的项目移交,是项目发起人和项目投资人双方实现各自利益的重要步骤,不同的产权移交模式对项目发起人和项目投资人各有不同的法律风险。在对BT项目产权移交前的产权归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适用项目工程资产转让或项目所在公司股权转让作为产权移交模式,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怀霞  
当今世界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直接结合经营模式、间接结合经营模式和混合结合经营模式。这三种经营模式各有优劣,互有长短。实践中各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做出相应选择。我国目前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为分业经营,有关金融立法也相应以分业经营为主要规制对象。随着全球金融业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金融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混业经营逐渐成为金融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我国应顺应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之潮流,放松金融管制,实施金融创新,选择混业经营模式,并变革和制定相应的金融法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军辉  
法人组织的不同经营目的使得其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国有林场法律模式的选择首先要区分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两种不同性质的林场。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采取事业单位法律模式可以保障其实现提供生态公共物品的职能;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采用公司法律模式能够相对清晰地界定国家与林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减弱所有者缺位问题。国有林场改革中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也应有清醒的认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国强  
社会制度结构及其功能的变迁,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制度体系的支撑与规范。中国制度变迁诱因和路径,决定了与之相呼应的经济法律模式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