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0)
- 2023(13164)
- 2022(10379)
- 2021(9137)
- 2020(7271)
- 2019(15900)
- 2018(15456)
- 2017(29044)
- 2016(15381)
- 2015(17163)
- 2014(17206)
- 2013(16730)
- 2012(15496)
- 2011(14177)
- 2010(14776)
- 2009(13931)
- 2008(12818)
- 2007(11635)
- 2006(10999)
- 2005(10389)
- 学科
- 济(74249)
- 经济(74186)
- 业(43264)
- 管理(39981)
- 企(32395)
- 企业(32395)
- 中国(31053)
- 地方(26861)
- 融(26555)
- 金融(26555)
- 农(25754)
- 银(24647)
- 银行(24629)
- 行(24008)
- 业经(22365)
- 方法(19489)
- 农业(18288)
- 制(16218)
- 数学(15913)
- 财(15796)
- 数学方法(15759)
- 发(15432)
- 产业(14784)
- 环境(14390)
- 地方经济(13564)
- 学(13396)
- 发展(11994)
- 展(11965)
- 技术(11549)
- 贸(11436)
- 机构
- 学院(221367)
- 大学(215069)
- 济(95315)
- 经济(93223)
- 研究(83076)
- 管理(78167)
- 中国(68780)
- 理学(65115)
- 理学院(64340)
- 管理学(63245)
- 管理学院(62845)
- 科学(49078)
- 京(47272)
- 财(43590)
- 所(42041)
- 中心(38787)
- 农(38548)
- 研究所(37823)
- 江(35975)
- 财经(33314)
- 范(31410)
- 师范(31101)
- 北京(30601)
- 业大(30527)
- 院(30196)
- 经(29972)
- 经济学(29865)
- 州(29790)
- 农业(29150)
- 经济学院(26828)
- 基金
- 项目(142034)
- 科学(111935)
- 研究(108615)
- 基金(99691)
- 家(86296)
- 国家(85490)
- 科学基金(72769)
- 社会(70405)
- 社会科(66889)
- 社会科学(66871)
- 省(58903)
- 基金项目(52194)
- 划(47624)
- 教育(47181)
- 编号(44234)
- 自然(42431)
- 自然科(41305)
- 自然科学(41299)
- 自然科学基金(40546)
- 发(39009)
- 资助(38893)
- 成果(35476)
- 重点(33101)
- 课题(32378)
- 发展(32201)
- 展(31653)
- 创(30412)
- 国家社会(29534)
- 部(29391)
- 创新(28403)
- 期刊
- 济(119381)
- 经济(119381)
- 研究(71615)
- 中国(53495)
- 农(39417)
- 融(37403)
- 金融(37403)
- 学报(31726)
- 财(31661)
- 科学(31210)
- 管理(31170)
- 农业(26470)
- 教育(26465)
- 大学(24774)
- 学学(23379)
- 业经(22295)
- 技术(20085)
- 经济研究(18532)
- 财经(16461)
- 问题(15692)
- 经(14404)
- 业(13450)
- 现代(11088)
- 商业(11082)
- 贸(10948)
- 资源(10921)
- 技术经济(10844)
- 科技(10711)
- 世界(10616)
- 国际(10449)
共检索到36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郑建文 李嘉琪
海纳百川、文明互鉴是开放的中国迈向高质量现代化的应有姿态。放眼全球,作为发达国家中的另类,意大利的明智现代化道路既颇具特色又极富启迪价值。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数据解析、时序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提炼了意大利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经验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结构、功能和形态的多样化、专业化与融合化,非农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全球化与高端化,是意大利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2)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互动均衡演进,是意大利空间融合的特色之路。(3)促进文明模式的低碳转变,是意大利“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融合的明智策略。当然,社会融合仍是意大利尚待破解的一个跨世纪难题。唯有综合推进产业、空间、生态与社会大融合发展,方能在高质量现代化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培霞
产业融合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融合从优化升级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空间互联互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探讨了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以及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从推进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发展、加强全域统筹建设与促进产业和高级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分别强化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撑、外部环境支撑和要素支撑,加快推动以产业融合为内驱动力的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融合发展。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乡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凤华 栾贵勤
“五个统筹”的提出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点,其中“统筹城乡发展”位于“五个统筹”之首。这是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城乡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会萍 田森
环境与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合理的环境保护促进贸易的发展,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为环境保护奠定经济基础。反之,环境与贸易的不协调发展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贸易的停滞。因此,我们应该依据国际规则,保护环境,突破环境壁垒,促进环境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莉萍 候学钢
本文以湘中(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湘中城市群经济融合的总体特征,对其城市群空间生长演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群经济 融合耦动 可持续发展 湘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挚萍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支持。经济法的目的和使命决定了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经济法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内容和体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经济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艳秋 郭家秀 杨丹妮 尹华强
四川秦巴山区属国家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主要是初级加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产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区域内未实现互联互通,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程度不够,尚不能满足四川秦巴山区走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需求。结合四川秦巴山区特有的条件,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连片开发、整体扶贫、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全球视野、创新思维提出了"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以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工业化发展与信息化发展,努力构建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走工业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刘丸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宁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方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说,城乡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内涵更加丰富、目标追求更为多元,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人民至上基本理念,又要切实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立足系统理论视角,应实现目标定位上的整体性与辩证性统一,方法运用上的统筹性与创新性统一,动态过程上的层次性与开放性统一,成效导向上的人民性与协调性辩证统一,这就要求加快稳健系统模式构建、整合优化机制构建和聚合创新机制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朱伽豪 汪昊莹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走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遵循。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旨在通过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形成城市和乡村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现状和对策研究。首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从人口、经济、文明、生态、外交五个方面分别探索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状况。最后,从人口规模均衡发展、协力迈向共同富裕、物质精神文明并重、发展与保护两手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五个角度提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佳 张成甦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目标任务、实践基础、短板约束与推进路径,还针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他重要内容展开了拓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并从以下方面提升研究质量:一是加强实地调研研究,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专业数据库;二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型研究,探索从“物的融合”到“人的融合”的转换路径;三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柳钦
一、产业发展的集聚——产业集群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群现象已从自然科学进入到社会科学领域。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