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0)
2023(8839)
2022(7178)
2021(6723)
2020(5154)
2019(11864)
2018(11784)
2017(20288)
2016(12166)
2015(13793)
2014(14122)
2013(13324)
2012(13048)
2011(12190)
2010(12664)
2009(11341)
2008(11318)
2007(10617)
2006(9900)
2005(9121)
作者
(33873)
(27968)
(27941)
(26511)
(18053)
(13473)
(12925)
(11096)
(10870)
(10341)
(9572)
(9551)
(9277)
(9068)
(8921)
(8806)
(8369)
(8354)
(8258)
(8054)
(7655)
(7090)
(6845)
(6710)
(6644)
(6385)
(6372)
(6245)
(5847)
(5759)
学科
(48765)
经济(48723)
中国(23510)
管理(23367)
(21246)
教育(20955)
地方(19391)
(15406)
(14306)
(14209)
企业(14209)
(12351)
业经(12300)
理论(11249)
农业(10653)
方法(10445)
地方经济(10427)
发展(9677)
(9559)
金融(9559)
(9550)
(9034)
银行(9018)
(8898)
技术(8289)
教学(8070)
环境(7998)
(7990)
(7978)
数学(7933)
机构
大学(166824)
学院(164199)
研究(67937)
(59938)
经济(58239)
管理(50579)
中国(46005)
理学(40656)
科学(40345)
理学院(39945)
(39687)
管理学(39108)
管理学院(38747)
(35120)
(35018)
师范(34851)
教育(33486)
研究所(31364)
(29458)
中心(29404)
(28420)
师范大学(28336)
(27026)
北京(26968)
(24512)
(23913)
技术(23345)
业大(21247)
财经(20732)
农业(20626)
基金
项目(96896)
研究(82082)
科学(75562)
基金(61647)
(52420)
国家(51708)
社会(47583)
社会科(44551)
社会科学(44546)
教育(44497)
科学基金(42133)
(41473)
编号(37341)
(35960)
成果(34716)
基金项目(30916)
课题(30674)
(28676)
(26041)
资助(24825)
重点(23790)
发展(23764)
(23292)
自然(22778)
规划(22425)
自然科(22122)
自然科学(22119)
(21866)
项目编号(21689)
自然科学基金(21669)
期刊
(81330)
经济(81330)
研究(64971)
教育(57496)
中国(52235)
(26713)
学报(23477)
科学(20955)
(20144)
管理(20047)
技术(18886)
农业(18856)
大学(18808)
(17021)
金融(17021)
学学(15277)
职业(14566)
业经(14372)
图书(13311)
经济研究(12202)
(11178)
论坛(11178)
财经(10203)
问题(10077)
书馆(10000)
图书馆(10000)
(9865)
(9837)
技术教育(9544)
职业技术(9544)
共检索到290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贾利帅  
意大利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之前以“教育旅行”起家的比较教育、20世纪60-90年代多措并举下的比较教育学黄金期以及21世纪以来重回国际舞台、复兴比较教育学时期。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依其特点可分为比较教育学的奠基者、国际化推广者以及传统的反思与捍卫者。意大利在比较教育学学科基础建设方面较为完善,主要包括学会、期刊、出版机构以及高校四个部分。意大利比较教育学体现出延续“教育旅行”的传统、重视翻译国外比较教育学著作以及积极加强同欧洲比较教育学会的联系与合作三个特点。未来意大利比较教育学需在高校重视度、期刊建设以及语言交流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军  
德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研究主题以东西方国家教育比较及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研究为主;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研究主题主要为跨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德国比较教育学学科制度化程度较低,有十余所高校设有比较教育学讲席,其中汉堡大学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镇;德国共有3种重要的比较教育学期刊,“国际与跨文化比较教育分会”是学科交流的最重要平台。德国有较多国际知名的比较教育学者。整体来看,德国比较教育学目前处于“失意”和“复兴”之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学科知识谱系化、促进分支学科发展是比较教育学在相对意义上获得"同质性",从而走出"身份危机"的重要思路。在我国比较教育学分支学科已经获得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一门比较课程与教学论分支学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所遭遇的"身份危机"的基础上,梳理了比较教育视野下中外学者对课程与教学论的比较研究概况,最后对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和学科功能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聂琴  
"成人教育转型",是近年来成人教育学科研究中一个集中而重要的话题,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关于成人教育存废与发展方向的争论,对成人教育实践和学科理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人教育转型的话题是整个社会转型话题的一部分,它并非成人教育学科弱化磨灭的信号,相反,是成人教育学科真正走向成熟与丰满的标志,更是成人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如何把握成人教育转型的实践表现形态,理解不同角度和倾向的转型话语,避免转型话语下学科理解与学科发展的偏误,在坚守成人教育学科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学科发展的历史突破并实现本土化的学科体系的创造性构建,是转型语境下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在我国面临深刻的社会变化条件下,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万秀兰  
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和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我国比较教育学科未来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小型研讨会,于2007年12月30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上午,会议主要围绕浙江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战略进行交流和讨论。下午,会议则围绕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进行探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等教育要有一个较大发展;从根本上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还谈到加强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丹  侯怀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逻辑起点、学科体系、学科群、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展望未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应进一步做到:廓清边界,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学科关系;构建体系,完善学科基本框架;深入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拓宽视野,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对接国际,在开放基础上进行批判与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典兵  张忠华  
学科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学走向成熟的重要路径,学科形成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学规定了自身学术范围,明确了自身研究边界,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之本。对建国7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和梳理,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经验积累、模仿借鉴、初步形成和深化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嬗变和基本特征。展望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注意坚持正确的研究取向,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视法规政策支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切实加强跨学科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龚凡舒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慧生  
开创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局面——面向21世纪教育学科发展建设研讨会综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1996年11月16日至19日,借国家教委师范司召开全国教育系主任工作会议之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了“面向21世纪教育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2年11月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把包括原属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种统计学统一归并为一门统计学,并将其与数学、经济学等并列上升为一级学科,暂归入哲学与人文科学大类中,该学科分类与代码从1993年7月1日实施。国家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两百多年来的教育学,总体上是西方话语体系背景下的教育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教育学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教育今天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反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成就、经验、道路和模式。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必须实现教育学的历史转向:立足中国实际,立足时代特征,立足未来需要,实现教育学话语的领跑转向;实现教育研究的实践转向;实现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向;实现教育学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转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必须进行学术建制的改革创新,从单一垂直结构走向多元互动结构;形成相应运行机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影响力、体现引领力、展现未来性,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万鹏  
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促进教育学知识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组织单元,基层学院既面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压力,也面临借学科发展之势提升学院治理能力的重大机遇。学科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也是社会化建构的过程。学院治理是学科建设的根基,不能脱离学院治理谈学科建设。有效的学院治理有助于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有利于构建包容性学科发展格局。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超越“对标对表”发展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贡献度为导向,牵引学院治理体系变革,释放治理效能。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学科发展,学院治理应包容个体化学术探索,推动融入实践、面向世界的教育学知识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川  
职业技术教育学自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以来,学术地位和声誉一直滞后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政府重视的高度。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支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专业队伍,二是学术规范建设滞后,三是学者队伍良莠不齐、专家学术品格不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采用元研究方法,不但能回答、解决国外学者对远程教育的理论体系不足提出的问题,而且能深层次分析学科存在问题以及学科发展机制;元研究的逻辑和范畴构建方法是分析、解决远程教育理论体系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确认远程教育逻辑起点、核心范畴、范畴体系、部门范畴群以及运用范畴纽结、生成、转化、辐射、统摄等功能将获得真正的学科理论结构。在此基础上,远程教育学学科的内部结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