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3)
2023(4752)
2022(4303)
2021(3907)
2020(3641)
2019(8642)
2018(8587)
2017(17074)
2016(9595)
2015(11149)
2014(11635)
2013(11734)
2012(11236)
2011(10052)
2010(10157)
2009(9621)
2008(9858)
2007(9193)
2006(7615)
2005(6813)
作者
(29265)
(24723)
(24529)
(23533)
(15490)
(11891)
(11518)
(9698)
(9110)
(8768)
(8306)
(8200)
(8046)
(7736)
(7709)
(7684)
(7678)
(7270)
(7118)
(7056)
(6253)
(6062)
(6044)
(5643)
(5600)
(5575)
(5526)
(5457)
(5057)
(4981)
学科
(42325)
经济(42288)
(24543)
管理(24439)
方法(23357)
数学(20095)
(19978)
企业(19978)
数学方法(19929)
(11719)
(10346)
中国(10129)
(9107)
地方(8591)
业经(8403)
(8336)
贸易(8336)
(8071)
农业(7592)
(7573)
(7022)
理论(7014)
(6379)
财务(6366)
财务管理(6344)
企业财务(5956)
(5781)
银行(5757)
(5487)
金融(5484)
机构
大学(145430)
学院(144381)
(58280)
经济(56959)
管理(53976)
研究(47719)
理学(46454)
理学院(45885)
管理学(45018)
管理学院(44732)
中国(35374)
科学(30697)
(30632)
(27514)
(26219)
(25241)
业大(23235)
研究所(23040)
中心(22616)
(22263)
农业(21998)
财经(21117)
(19920)
师范(19717)
北京(19240)
(19008)
经济学(18221)
(17594)
经济学院(16712)
(16391)
基金
项目(93294)
科学(71782)
研究(67609)
基金(65864)
(57203)
国家(56701)
科学基金(47372)
社会(41403)
社会科(39115)
社会科学(39099)
(37307)
基金项目(35327)
教育(31699)
(31427)
自然(30517)
自然科(29760)
自然科学(29748)
自然科学基金(29220)
编号(28795)
资助(27391)
成果(24066)
重点(21253)
(20972)
(20387)
课题(19557)
(18960)
科研(18272)
大学(17722)
教育部(17666)
创新(17633)
期刊
(62674)
经济(62674)
研究(39754)
中国(25807)
学报(24806)
(24548)
科学(21478)
(21351)
大学(18146)
管理(17156)
学学(17052)
农业(16243)
教育(15492)
技术(12495)
(11361)
金融(11361)
财经(10682)
业经(10458)
经济研究(9799)
(9247)
(9171)
问题(9100)
(7966)
图书(7903)
技术经济(7837)
统计(7364)
商业(7263)
理论(7251)
(7181)
实践(6629)
共检索到207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津  
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就提高了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尹世杰教授在其新著《消费文化学》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尹世杰教授通过十多年来对于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认为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文化问题越重要,并进一步提出要把消费文化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进行研究,探索其作用、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平  
一、为什么要创建商业文化学创建商业文化学的时代背景。我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新时期。我们既要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又要开展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商业文化正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并开拓发展的。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中国文化虽然有其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加仙  
在人脑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的关系。人脑是所有行为与思想的发源地,是文化产生的源泉;而文化储存在人脑中,文化经验活动会改变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每一种持续性的活动,无论是文化观念与活动,如文化学习、思维想象,还是生理活动、感觉活动等都改变着人类的心智与脑,使人脑成为文化脑。人的文化具有复杂性与累积性的特征,通过人类独特的合作、模仿、教学等独特的文化能力而代代传承。脑、认知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尹世杰  
略论消费文化学湖南师范大学尹世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一切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消费领域,蕴藏着极丰富的文化。消费文化是消费领域中人们创造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念金  
校本课程策划是在校本层次以全面的策略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谋划的过程。校本课程策划要以文化为基础,因为校本课程策划行为具有文化性质,其核心内容是文化内容,它具有重大的文化使命。当前中国校本课程策划面临的文化学问题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分析;多元文化价值整合;学校文化情境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形成。校本课程策划的文化策略主要有:关注文化创意;鼓励文化创造;体现崇高价值;聚焦素质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书超  邢秀茶  
在现代社会,课程日益成为文化复杂体中一个重要因子。针对我国课程现状进行文化学分析,不仅有助于厘清课程问题之根本性原因,还可在辨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重建课程并更生民族文化。来自西方的科学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课程也被科学化。然而"何以成人"这一教育本原性问题,科学化课程目前却无法应答而陷入自身逻辑的悖论,相反,儒家课程予以圆满解答,但其又拒绝科学技术。在此背景下,我国课程重建的基本原则是:敬畏自然与生命;融合人文与科学;包容理性与直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一川  
跨文化学作为研究本文化与异文化间相互接触的规律的学问,需要将文化异忧作为动力性要素加以考虑。文化异忧是伴随文化共同性好尚达于绝境时生起的对文化异质性的深度忧虑,包含异质性因素、本文化与异文化间差异、本文化内部正统文化转化为反面等层面。跨文化学的文化异忧可以简括为若干定律:忧异律,是指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已成为主体规范之一;忧己律,是对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终究会被主体自觉地内化为对自身的身心状况的调养;先忧律,是个体将有关文化异质性因素的忧虑以及对自我修为的忧虑都置于优先地位,并且置于全天下之先;忧奇律,是对于文化异质性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包括对同一文化内和对异文化中的奇特因素的忧虑。文化异忧已经产生众多的中外文学艺术文本。主动地将各种异文化要素转化为积极的变革力量,是本文化通向文化复兴目标的智慧之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太年  
本文重点讨论了跨文化学习的外延界定,从学习科学的相关研究出发,探索了基于新学习观的跨文化学习分析框架,而后从知识的意义支持、行动的意义理解和交流、沟通对于学习和行动系统的有效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跨文化学习者面对的挑战,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少龙  
李叔同的出家,并非如前人所说是为了其个人的修为与发展,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一种决断,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人格构建,去恢复佛教正统,并用佛教去填补中国文化"宗教缺失"的空白;以"献身说法"的方式,唤起人的觉醒,倡导人性回归,并从中寻找出一条救国救民、拯救文化的"救国之道"。爱国、救国、报国,是李叔同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李叔同将他的"悲欣交集"留在了世间,是要告诉人们:人的价值,人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生命存在的状态,是可以优美的。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众生,虽有着各种各样的坎坷、艰难与困苦,但仍然无限美好和充满希望。李叔同的一生,为世人构建和展示了一种"风姿绰约的美",向世人传递着一种生命存在的力量和希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陆露  于伟  
校长交流轮岗是新时期我国政府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之一,其效果的实现与多种因素有关,文化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是“以文化人”的场域,担负着“以文化人”的责任,校长与学校文化之间是互为双向影响的重要因素。为了达成良好的轮岗效果,从文化学的层面进行审视与审思,轮岗校长可以采取加强沟通,缩短文化“浸染”的过程,寻求归属与认同感;正确看待文化冲突,清醒进行文化识别;制定共同愿景,在摒弃文化霸权的基础上力求文化共生;加强文化互访,建立校际共同体等文化学策略以求实现轮岗效果的最大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教育公平不能简单被作为封闭的资源配置性技术体系来看待。综合借鉴政治、经济、法律途径,尤其是目前缺位严重的文化手段来研究教育公平,有助于全面认识教育公平的形成路径。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以及威利斯的"亚文化理论"等文化学视角,从文化根源和社会现实出发剖析其制度建设背后的文化意蕴,为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富有解释力的分析工具。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董焱  
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信息文化。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在对信息文化进行探讨研究。信息文化有其特定概念和结构 ,有一批急待研究的课题 ,应加强研究 ,以构建信息文化学体系。参考文献 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