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9)
- 2023(12962)
- 2022(11460)
- 2021(10941)
- 2020(9059)
- 2019(20894)
- 2018(20856)
- 2017(39723)
- 2016(21689)
- 2015(24335)
- 2014(23814)
- 2013(23477)
- 2012(20999)
- 2011(18794)
- 2010(18571)
- 2009(17315)
- 2008(16575)
- 2007(14376)
- 2006(12591)
- 2005(10857)
- 学科
- 济(77490)
- 经济(77397)
- 管理(72074)
- 业(63082)
- 企(55798)
- 企业(55798)
- 方法(37400)
- 数学(30989)
- 数学方法(30620)
- 财(23074)
- 农(20786)
- 中国(19765)
- 业经(19349)
- 学(17772)
- 务(15877)
- 理论(15822)
- 财务(15800)
- 财务管理(15768)
- 制(15232)
- 地方(15033)
- 企业财务(14899)
- 和(14554)
- 贸(14131)
- 贸易(14122)
- 农业(13737)
- 易(13707)
- 划(13523)
- 技术(12932)
- 银(12466)
- 银行(12423)
- 机构
- 大学(293820)
- 学院(292933)
- 管理(122808)
- 济(108987)
- 经济(106338)
- 理学(105519)
- 理学院(104374)
- 管理学(102702)
- 管理学院(102146)
- 研究(90657)
- 中国(68788)
- 京(62115)
- 科学(57602)
- 财(52227)
- 所(44227)
- 农(43253)
- 业大(42980)
- 江(42486)
- 中心(42246)
- 财经(41512)
- 研究所(40368)
- 范(39375)
- 师范(39026)
- 北京(38786)
- 经(37793)
- 州(35027)
- 农业(33838)
- 院(33375)
- 商学(31492)
- 师范大学(31431)
- 基金
- 项目(203277)
- 科学(159925)
- 研究(150961)
- 基金(146680)
- 家(126648)
- 国家(125568)
- 科学基金(108834)
- 社会(93373)
- 社会科(88302)
- 社会科学(88279)
- 省(79904)
- 基金项目(78612)
- 自然(71511)
- 教育(70076)
- 自然科(69814)
- 自然科学(69802)
- 自然科学基金(68514)
- 划(66941)
- 编号(63171)
- 资助(59726)
- 成果(50813)
- 重点(44760)
- 部(44350)
- 创(42638)
- 课题(42566)
- 发(42076)
- 项目编号(39638)
- 创新(39563)
- 科研(38736)
- 教育部(38445)
- 期刊
- 济(120889)
- 经济(120889)
- 研究(83614)
- 中国(54657)
- 管理(47427)
- 学报(44726)
- 科学(41889)
- 财(41207)
- 农(38945)
- 教育(35837)
- 大学(33935)
- 学学(31629)
- 农业(27286)
- 技术(25710)
- 融(23396)
- 金融(23396)
- 业经(21390)
- 财经(19509)
- 经济研究(18305)
- 图书(17551)
- 经(16634)
- 业(15509)
- 问题(14988)
- 理论(14532)
- 科技(14374)
- 现代(13989)
- 技术经济(13813)
- 实践(13524)
- 践(13524)
- 版(13404)
共检索到422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三银 崔玮 苗建军
作为员工积极态度和行为的内源性动机,组织认同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因此,有必要弄清组织认同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现有研究中关于组织认同产生机制的研究都是从组织和员工两个独立的角度分别进行研究的,然而组织认同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组织与员工互动的结果。为此,文章聚焦于组织认同研究的最新进展,基于意义建构的视角分析了组织认同的动态产生机制,并由此提出了提升员工组织认同的动态管理策略。
关键词:
组织认同 组织认知 认同机制 意义建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孟华 李义敏 赵袁军
基于组织和个体互动视角,将组织认同的构念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并从组织文化、管理制度和沟通程度三个层面探究了新生代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发现了管理制度和沟通程度对组织认同的认知和行为维度具有显著性影响,组织文化对组织认同的情感维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 组织认同 认知维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孟华 李义敏 赵袁军
基于组织和个体互动视角,将组织认同的构念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并从组织文化、管理制度和沟通程度三个层面探究了新生代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发现了管理制度和沟通程度对组织认同的认知和行为维度具有显著性影响,组织文化对组织认同的情感维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 组织认同 认知维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昱方 刘永恒
本文基于社会比较的视角,探究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组织认同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员工程序公平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依据苏南5家企事业单位35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组织认同和程序公平均存在显著正向作用;(2)高绩效工作系统是通过程序公平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组织认同的;(3)程序公平与组织认同的关系受到领导——成员交换的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程序公平的中介作用也是通过领导——成员交换正向调节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解志恒 李全生
拥有一支稳定而优秀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随着员工队伍越来越知识化、自我化,员工更注重心理层面的需求,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文章基于信任的视角,通过分析信任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员工的组织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离职期,根据每一时期的特点对员工组织承诺进行动态管理,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
信任 组织承诺 组织生命周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严鸣 邬金涛 王海波
以往的组织社会化研究因为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导致对基本概念上的认识不足。本文试图基于认同理论,进一步探讨组织社会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机制。组织社会化本质上是新员工在承担新的组织角色、参与团队活动中认同的相应发展过程,不同类型的组织社会化发展会对组织和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对本文的观点进行验证,本文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对127名新员工进行历时1年的配对跟踪调查,对组织社会化程度及相关结果变量均进行四次重复测量。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潜增长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可以分为角色社会化和群体社会化两维度结构,并且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的提升会积极促进其任务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而他们的群体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则会积极促进其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他们的角色社会化和群体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可以降低其离职倾向。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认同理论在组织社会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合理性,弥补当前学习互动视角研究中的理论缺陷。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婷 张正堂
员工的心理韧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组织认同?基于相关理论提出心理韧性与组织认同的关系假说,以及人-工作匹配的中介效应和服务型领导的调节效应,并通过二轮调查的配对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心理韧性对组织认同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人-工作匹配部分中介了心理韧性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服务型领导调节了人-工作匹配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个体因素与组织认同关系的理解,是对现有组织认同前因探讨的有益补充,同时对于企业招聘、员工管理等人力资源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婷 张正堂
员工的心理韧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组织认同?基于相关理论提出心理韧性与组织认同的关系假说,以及人-工作匹配的中介效应和服务型领导的调节效应,并通过二轮调查的配对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心理韧性对组织认同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人-工作匹配部分中介了心理韧性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服务型领导调节了人-工作匹配对组织认同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个体因素与组织认同关系的理解,是对现有组织认同前因探讨的有益补充,同时对于企业招聘、员工管理等人力资源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鲍琳 张贵炜 张德彬
员工情绪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新的课题。文章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将员工情绪分为个体情绪、组织情绪、企业情绪三个层次,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了激励理论与员工情绪管理的关系。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论述进行员工情绪管理应当遵循匹配和疏导的原则,并从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与员工积极进行沟通、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情绪管理 组织 激励理论 组织文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本华
人与组织道德匹配是从道德的角度分析员工与组织间的匹配问题。文章探讨了人-组织道德匹配的概念、模型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认为当人与组织的道德匹配度高时,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及行为有积极影响,建议从增加违约成本、加强舆论监督、改进企业领导者道德标准等方面提升企业道德。
关键词:
企业道德 人与组织道德匹配 员工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志明
互联网通讯信息技术带来组织变革与远程异地办公普及化,远程工作岗位带来组织隔离问题,组织隔离可能危及员工对组织的内心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文章选取296名远程岗位的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远程员工组织隔离、尊重感知与组织认同的影响关系,以新老员工两类独立样本对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发现高度一致的结果:远程员工组织隔离越深,会导致越低的尊重感知以及较低的组织认同;尊重感知是解释组织隔离对组织认同影响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研究结果丰富了互联网时代下远程员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
远程工作 组织隔离 尊重感知 组织认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洪青 彭纪生
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代际视角,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辱虐管理影响员工沉默的中介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通过对江苏省510名员工的调查发现,辱虐管理对三维沉默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默许沉默、防御沉默、漠视沉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代际差异调节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默许沉默、漠视沉默间的中介效应,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防御沉默间的中介作用不受代际影响;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影响新生代员工三维沉默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超平 毛凯贤
基于认同理论,考察了变革型领导对新员工敬业度的影响,并探索角色认同和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采用时间差设计,间隔两个月进行两轮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72份。研究结果发现,变革型领导的愿景激励(T1)对新员工敬业度(T2)具有正向影响,角色认同(T2)在愿景激励(T1)和敬业度(T2)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的德行垂范(T1)对新员工敬业度(T2)具有正向影响,组织认同(T2)在德行垂范(T1)和敬业度(T2)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并且角色认同(T2)对组织认同(T2)也有正向影响。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变革型领导 角色认同 组织认同 敬业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建安 法何 陶雅
修复组织一员工关系的能力成为企业的关键管理能力之一,且是急需研究并应用于指导实践的主题。本文首先辨析了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域,包括负面情绪缓解、信任修复、积极交换行为恢复,从关系修复状态的演变视角提出了关系修复的悖论。然后,分析了影响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涉及关系违背主体、关系违背客体和关系修复环境。最后,根据组织、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在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中的参与度和能动性,将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的组织单方自我修复模型、组织与员工互动自我修复模型拓展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介入的干预修复模型,并利用案例研究加以佐证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建安 胡蓓
随着超组织经营理念的产生 ,企业成为由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组成的价值场的一个支点 ,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超组织经营环境下员工关系的发展趋势 ,即管理范围扩展和忠诚度延伸。在此基础上 ,本文根据员工贡献度和企业支配力建立了一个二维矩阵 ,对超组织经营环境下的员工进行了分类 ,并对具有不同组合的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实现集思广益 ,赢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
员工关系管理 内部营销 心理契约 超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