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0)
2023(11982)
2022(9663)
2021(8919)
2020(7245)
2019(16079)
2018(15635)
2017(29759)
2016(15495)
2015(17047)
2014(16628)
2013(16344)
2012(15151)
2011(13840)
2010(13700)
2009(12961)
2008(12299)
2007(10620)
2006(9571)
2005(8828)
作者
(43134)
(35998)
(35970)
(34538)
(23105)
(17214)
(16161)
(13892)
(13603)
(12766)
(12687)
(11822)
(11594)
(11467)
(11451)
(11126)
(10658)
(10414)
(10155)
(10022)
(9095)
(8726)
(8570)
(8304)
(8240)
(8096)
(7889)
(7520)
(7254)
(7029)
学科
(86103)
经济(86036)
管理(41258)
(37734)
方法(30107)
(29040)
企业(29040)
数学(27119)
数学方法(26925)
中国(22791)
地方(18774)
(17994)
(16515)
业经(15996)
(15657)
贸易(15648)
(15277)
(15254)
(13456)
地方经济(13169)
农业(12251)
(12087)
金融(12086)
(12079)
银行(12067)
环境(11708)
(11689)
(10230)
(9979)
(9693)
机构
学院(222981)
大学(222538)
(110573)
经济(108885)
研究(84620)
管理(79938)
理学(68676)
理学院(67871)
管理学(66861)
管理学院(66424)
中国(65107)
(48177)
科学(47041)
(46020)
(42215)
财经(38693)
研究所(38276)
经济学(37438)
中心(36562)
(35474)
(33591)
经济学院(33512)
(30982)
(30160)
北京(29299)
财经大学(28950)
业大(28294)
(27935)
师范(27679)
农业(26182)
基金
项目(146283)
科学(116877)
基金(109990)
研究(107199)
(96353)
国家(95654)
科学基金(81690)
社会(73727)
社会科(70184)
社会科学(70171)
基金项目(56336)
(53596)
自然(49616)
自然科(48535)
自然科学(48522)
教育(48184)
自然科学基金(47713)
(45563)
资助(45304)
编号(40198)
(33828)
重点(33425)
(33383)
国家社会(32825)
成果(32606)
(30463)
中国(29679)
教育部(29607)
(29181)
创新(28741)
期刊
(124619)
经济(124619)
研究(72950)
中国(42676)
(36566)
学报(32788)
科学(31585)
(31432)
管理(31400)
大学(25128)
学学(24038)
经济研究(23468)
(22594)
金融(22594)
农业(21711)
财经(20740)
教育(18557)
(18177)
技术(17503)
业经(17393)
问题(16035)
(15590)
世界(14170)
国际(13850)
(12085)
技术经济(12078)
统计(11518)
(10103)
商业(9862)
经济问题(9856)
共检索到341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吕捷  胡鞍钢  鄢一龙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之路上,始终贯穿改革的驱动力量以及转型过程中受路径依赖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惯性约束。本文首次将惯性机制引入中国经济增长特性转变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特性在由"低增长、高波动"向"高增长、低波动"的转变中经历了长达16年的过渡区(1977—1992年)。中国经济增长惯性形成动因已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复杂多元的经济模式、独特的分权结构,以及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依赖下的渐进式增量改革,转变为长期扩张式发展模式下对经济增长率的盲目追高和"GDP崇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坤荣  李子联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显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产业主导、以城市化为空间载体、以市场化为体制基础以及以国际化为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资源环境、市场条件、资金资本、人才资本和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也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突破这些约束,宜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资本市场、实施有效的人才计划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美华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导或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中。其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粗放或外延型增长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产生了“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约束型特征较明显,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代价逐渐降低时,经济增长质量都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经济转型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李志勇  
依据共同前沿理论、序列DEA、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以及SDA分解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框架,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规制松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推力,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技术效率影响甚微;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经历了"先下降(1995-1998年)、后上升(1998-2002年)、再下降(2002-2012年)"的过程;中国区域经济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李志勇  
依据共同前沿理论、序列DEA、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以及SDA分解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框架,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规制松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推力,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技术效率影响甚微;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经历了"先下降(1995-1998年)、后上升(1998-2002年)、再下降(2002-2012年)"的过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要素禀赋结构、经济私有化程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外贸依存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府干预力度对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资依存度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海霞  
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郑娟尔  
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有研究是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C-D生产函数,该假设并不符合现实经济世界中要素替代弹性各不相同的事实,本文选择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度量可能更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增长阻尼"。计量结果表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了0.46%,是美国的1.91倍,土地资源"开源"与"节流"同举并重成为保证中国经济继续稳态增长的现实选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强  
本文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在一定生产要素禀赋以及资源环境、经济结构、收入结构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基于Lucus经济增长模型框架和随机边界异质面板生产模型,本文对1997-2011年中国及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因素和经济增长质量走势进行了实证测评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走势显著趋缓;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比物质资本更大;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整体面临显著的内在约束;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中西三类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各省域人均GDP和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之间基本正相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焦武  
文章研究了国际收支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问题。文章把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的长期、持续"双顺差"现象纳入研究框架中,拓展了已有文献的研究范围。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并对比检验了国际收支约束下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率、Thirlwall经济增长率和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异同,分析了其中的经济含义。最后,在对研究结论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以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及以一系列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膨胀为特征的日益显现的动态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资本深化的工业企业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内生制约因素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外生环境制约因素看,资源和能源约束最终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赖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有赖于全社会对消费模式的调节,以及政治文化条件的转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师萍  
本文将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同时纳入效率测算框架,在构造环境综合指数测算相对绿色GDP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对1998~2008年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FDI和对外贸易对效率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没有使中国成为"环境污染天堂";工业化进程促进了效率改善,但在环境约束下该促进作用受到制约;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上升有利于效率改善;环境污染治理强度对环境约束下的效率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而不考虑环境约束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培标  
经济量通常存在着一定的惯性 ,与物体的惯性不同 ,它是由外部变量的累计影响作用产生的由于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财政支出又有着比较强的滞后性 ,本文在财政支出拉动GDP增长的理论下针对财政支出的扩张拉动GDP增长的惯性进行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符毅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GDP、能源消费量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GDP和能源消费量增长是环境恶化的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之间长短期内所存在的均衡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富华  
为对减排目标的经济意义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本文尝试着建立一个含有环境要素的增长核算框架。立足于这个分析性框架,本文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些重要特征进行了揭示,并对减排冲击和未来增长趋势给出了说明,主要结论如下:(1)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潜在经济的增长速度平均为9.5%,其中,大约1.3个百分点是环境的代价;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消耗拉动经济增长平均为2个百分点。(2)在考虑低碳经济约束、人口转型的条件下,未来10年中国潜在增长速度将逐步降低到8%以下,现有生产模式不足以吸收减排冲击。(3)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转型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