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7)
- 2023(7536)
- 2022(6398)
- 2021(5964)
- 2020(4849)
- 2019(10700)
- 2018(10483)
- 2017(20298)
- 2016(10919)
- 2015(11610)
- 2014(11041)
- 2013(10617)
- 2012(9489)
- 2011(8368)
- 2010(8323)
- 2009(7711)
- 2008(7159)
- 2007(6119)
- 2006(5285)
- 2005(4694)
- 学科
- 济(41869)
- 经济(41823)
- 管理(27272)
- 业(27078)
- 企(20177)
- 企业(20177)
- 方法(19299)
- 数学(17448)
- 数学方法(17275)
- 中国(12782)
- 农(12572)
- 财(10985)
- 学(10130)
- 农业(8963)
- 地方(8536)
- 业经(8503)
- 贸(7879)
- 贸易(7875)
- 易(7667)
- 制(7347)
- 务(6501)
- 财务(6488)
- 财务管理(6475)
- 银(6458)
- 银行(6433)
- 融(6374)
- 金融(6373)
- 环境(6305)
- 行(6137)
- 企业财务(6121)
- 机构
- 学院(143287)
- 大学(140953)
- 济(59867)
- 经济(58776)
- 研究(51888)
- 管理(50968)
- 理学(44500)
- 理学院(43937)
- 管理学(43035)
- 管理学院(42769)
- 中国(38490)
- 科学(32898)
- 京(29293)
- 财(27577)
- 农(27414)
- 所(27294)
- 研究所(25093)
- 中心(23104)
- 业大(22686)
- 财经(22122)
- 农业(21755)
- 江(20530)
- 经(20236)
- 经济学(19739)
- 院(18661)
- 范(18378)
- 师范(18148)
- 经济学院(17961)
- 北京(17692)
- 财经大学(16560)
- 基金
- 项目(101540)
- 科学(80114)
- 基金(74941)
- 研究(71156)
- 家(67523)
- 国家(67036)
- 科学基金(56675)
- 社会(46454)
- 社会科(44067)
- 社会科学(44061)
- 省(39258)
- 基金项目(38898)
- 自然(37184)
- 自然科(36391)
- 自然科学(36383)
- 自然科学基金(35770)
- 划(33487)
- 教育(32543)
- 资助(30610)
- 编号(27813)
- 重点(23692)
- 发(22471)
- 部(22087)
- 创(21340)
- 成果(21207)
- 国家社会(20216)
- 创新(20081)
- 科研(19820)
- 性(19651)
- 课题(19272)
共检索到207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范文婷
中国人口仍处于惯性增长阶段,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且总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然而在此表象下,人口再生产模式已呈现萎缩型。文章利用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别计算了2000年和2010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再生产指标,并借助净再生产率和平均世代间隔指标对各地区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大陆地区人口的内在自然增长率已低于-20‰,人口净再生产率接近0.5,蕴含巨大的负增长惯性势能;31个省市自治区呈现一致的人口再生产缩减态势,且新世纪前10年区域间的差异在缩小;平均世代间隔不断扩大,平均水平已突破28年;部分地区呈现"极晚育极少生"的态势。文章还就数据质量对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吕捷 胡鞍钢 鄢一龙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之路上,始终贯穿改革的驱动力量以及转型过程中受路径依赖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惯性约束。本文首次将惯性机制引入中国经济增长特性转变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特性在由"低增长、高波动"向"高增长、低波动"的转变中经历了长达16年的过渡区(1977—1992年)。中国经济增长惯性形成动因已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复杂多元的经济模式、独特的分权结构,以及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依赖下的渐进式增量改革,转变为长期扩张式发展模式下对经济增长率的盲目追高和"GDP崇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丰 郭志刚 茅倬彦
本文计算了中国1950~2006年期间的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发现早在1990年时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变负。并且通过该指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比较发现,中国过去十几年的低生育率正在逐渐累积起人口负增长惯性。此外,本文基于不同的模拟方案结果揭示出,人口负增长惯性将会对未来中国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有重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说明,中国人口发展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应当充分认识低生育率下的人口负增长惯性问题,有关人口决策必须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伟如
惯性是社会普遍"固有的力",它植根于社会稳固的生产和再生产结构,致使社会"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社会惯性主要表现为外力改变社会现有状态的难易程度,亦即社会保持自身状态不变的力。资本惯性源于资本自我增殖的运动本能,这一没有限度的运动是资本确立超时空资本主义实践惯性的过程,它在空间上表现为自我扩张,在时间上表现为自我永恒化。资本惯性是围绕生产惯性的核心指令,通过制度惯性、意识形态惯性和惯性心理的层层保护,才得以运转和延续,扩大再生产则全面保障并增强了资本惯性的这几个方面。资本的惯性运转不仅是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的扩张性重复,而且是把这种剥削及其重复加以遮蔽。批判资本惯性运转要以此为核心,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完成对它的批判。
关键词:
社会惯性 资本惯性 再生产 资本自我增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美国建国之初,领土面积为9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只有250万人。1790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392.9万人。此后,国土面积几经扩大,人口不断增加。1980年第20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为22,650万人。1982年中估计数为23,200万人。从1776年建国到1982年的206年,土地面积扩大近10倍,人口增长近92倍。 在美国的人口增长中,移民是一个重要因素。179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移民中四分之三以上来自英国,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国人、丹麦人、法国人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此后,移民日增。1861—1914年间,涌人美国的移民达2,710多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强 程恩富
经济循环是资本循环和商品流通的交错,经济循环畅通要求预付到流通中的货币流回到它的起点、国家-部类×国家-部类维度的再生产平衡公式成立。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和竞争的强制规律使循环畅通的条件难以满足,技术进步单纯作为价值增殖手段的资本积累引起四大部类相继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循环受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收缩、预付资本增殖能力降低,经济增速因此下降,这可从纳入产能利用率的经济增长公式得到反映。国际国内经验数据表明,产能利用率、经济循环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呈相似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上升,危机爆发时大幅下降,经历“V型”反转后趋于下降。我国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循环不畅、增速放慢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为实现我国经济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大循环”和“双循环”。统筹提高供给质量和扩大国内需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键举措。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埃里克·奥尔森 魏旭
将非生产活动纳入基于马克思再生产图示的增长模型的分析表明,劳动力榨取和技术变革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有关,因此是内生的。非生产性劳动被证明具有潜在的矛盾效应:非生产劳动的增加可以挤压利润,减少增长或提高工作强度、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变革,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和增长。经验证据表明,这两种效应在战后的美国经济中均有所体现。马克思的再生产图示也显示出依赖于经典的增长动态,在这一动态中,利润率和储蓄率决定了增长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允彬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面积255,804平方公里,人口2,216万(1979年),平均每平方公里近87人。南斯拉夫联邦由六个共和国组成:塞尔维亚(包括本部和代伊伏丁那、科索沃两个自治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又译门的内哥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石凯
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特别是贸易逆差“历史悠久”,尤其是近年来高速增长,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贸易逆差已很难单从汇率、贸易政策及产品竞争力等单个变量来加以解释。通过运用滞后一年的时间数列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当期美国贸易逆差是前期美国贸易逆差的惯性增长,并且只要美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盈余足够冲抵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便具有可持续性。针对近期美国人制造的“人民币升值论”,结合近十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现实,说明美国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人民币升值也不可能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培标
经济量通常存在着一定的惯性 ,与物体的惯性不同 ,它是由外部变量的累计影响作用产生的由于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财政支出又有着比较强的滞后性 ,本文在财政支出拉动GDP增长的理论下针对财政支出的扩张拉动GDP增长的惯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惯性 财政支出 平稳序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新 胡淑珍
一、寻找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路径 当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保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择。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经济增长与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都直接相关。所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寻找这四个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所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培育这一薄弱环节,由此入手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编著的《人口统计学》一书初稿已经完成。为了使这本书的内容早日和读者见面,我们将选择部分章节在本刊发表。 这里发表的《关于人口再生产》一文是该书部分内容压缩合并而成。本刊1978年第1期上刊登的刘铮同志的《关于人口统计中几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一文,也是该书的一部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义刚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两部类保持均衡,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种均衡是不稳定和脆弱的,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打破。两部类一旦失衡会引起社会生产能力向第一部类转移,并在第一部类累积和自循环,使生产与消费相互背离,在资本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条件下,成为诱发经济危机的引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化解经济运行现实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调整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均衡增长逻辑下的长期发展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部类均衡 经济危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海明 祝志勇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体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雏形。本文从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出发,把资本积累引入资本家偏好,使用动态最优方法重新构建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讨论了该体系实现稳定增长的基本参数条件,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之比与时间贴现率之间满足严格的参数限制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较高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这些参数条件的满足是严苛的,容易产生对稳定增长路径的偏离,这恰恰蕴含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姝兴 丁任重
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中系统剖析消费的功能,探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提振效应。结合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和包含结构变量的潜在产出模型测算中国1979年以来的消费潜力,并预测未来至2035年的消费潜力,探究未来消费潜力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数量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消费潜力的趋势总体平稳,既不会出现强劲的反弹,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失速,中国消费提振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叠加周期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痛点是消费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严重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提升消费潜力的相应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