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06)
2023(19492)
2022(16325)
2021(15475)
2020(12795)
2019(29708)
2018(29465)
2017(55789)
2016(29759)
2015(33907)
2014(33786)
2013(33482)
2012(31188)
2011(28283)
2010(28460)
2009(26369)
2008(26108)
2007(23458)
2006(20717)
2005(18826)
作者
(86373)
(72755)
(72099)
(68688)
(45748)
(34704)
(32914)
(28333)
(27554)
(25873)
(24746)
(24359)
(23017)
(22846)
(22344)
(22306)
(21513)
(21344)
(20829)
(20773)
(18102)
(17819)
(17655)
(16735)
(16356)
(16314)
(16016)
(15928)
(14716)
(14450)
学科
(134951)
经济(134803)
(85323)
管理(81275)
(61555)
企业(61555)
方法(57401)
(53011)
数学(50947)
数学方法(50210)
中国(39059)
农业(35084)
业经(31912)
(31016)
地方(29379)
(25534)
贸易(25517)
(24795)
(24542)
(24486)
(21265)
银行(21223)
(20447)
(20314)
金融(20311)
(19216)
理论(19178)
环境(18889)
技术(18821)
(18444)
机构
学院(432596)
大学(429976)
(183964)
经济(180387)
管理(167546)
研究(147807)
理学(144048)
理学院(142466)
管理学(139852)
管理学院(139052)
中国(115778)
(91068)
科学(88918)
(82323)
(81639)
(74412)
中心(69749)
研究所(67376)
财经(65351)
业大(65237)
(64818)
农业(62873)
(59481)
北京(57705)
(56806)
经济学(56344)
师范(56251)
(52468)
(51747)
经济学院(50808)
基金
项目(286310)
科学(226381)
研究(209855)
基金(209168)
(182091)
国家(180563)
科学基金(155348)
社会(135198)
社会科(128003)
社会科学(127970)
(111013)
基金项目(109330)
自然(99034)
自然科(96805)
自然科学(96779)
教育(95824)
自然科学基金(95073)
(92941)
资助(86521)
编号(86143)
成果(69666)
(64397)
重点(64009)
(63694)
(58928)
课题(58169)
国家社会(56805)
创新(55107)
科研(54700)
教育部(54673)
期刊
(206373)
经济(206373)
研究(125115)
中国(89458)
(80307)
学报(66064)
(62263)
科学(62261)
管理(59585)
农业(54661)
大学(50886)
学学(47821)
教育(43846)
(43280)
金融(43280)
技术(39183)
业经(37858)
经济研究(33067)
财经(31623)
(27997)
问题(27643)
(27234)
图书(23691)
统计(23387)
技术经济(21977)
世界(21624)
(21477)
(21262)
(20825)
理论(20211)
共检索到653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根紧  丁志帆  
本文基于1993—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数据,在进行信息消费收敛性分析之后,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速提升的福利效应进行了测算与比较。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数据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且"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第二,信息消费增速提升对中国农村居民的福利改善作用相当大,即使提高1%,就相当于在消费者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增加7.09%~78.75%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第三,在相同主观偏好参数下,不同地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速提升的福利效应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考虑消费者的主观风险偏好特征后,信息消费增速提升1%对东部地区居民的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邦科  邓胜梁  
文章在Lucas(1987)模型中引入习惯形成,并将其拓展成含收入变量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农村五等份收入户的收入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收入增长比收入平稳更为重要。当风险偏好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习惯强度变化的轨迹呈倒U型;习惯形成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着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大而递减。在不考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时,促进收入增长能为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经济福利;不考虑收入增长的福利效应时,收入波动加剧会给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福利成本。因此,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应该兼顾收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超平  牛可  李凌杰  但斌  
蔬菜价格波动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变化,而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福利的重要内容。本文借鉴补偿变量法思想,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揭示了蔬菜价格波动与农村居民福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蔬菜生产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村居民人均生产福利同方向变化,而蔬菜零售价格变化则导致其反方向变化,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蔬菜价格稳定更有利于农村居民人均短期总福利的增加等。政策建议:提升组织化程度,以契约精神保障农村居民蔬菜生产利益;科学设置各类补贴制度;构建系统化的蔬菜信息平台,促进蔬菜种植决策行为优化保障农村居民蔬菜生产利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志帆  
引入常数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构建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模型,采用1993—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数据,从总体和收入分层视角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信息消费增速变动具有相当大的福利效应:信息消费增速提升1%,相当于在农户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增加0.39%~17.73%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而信息消费增速下降1%,相当于在其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减少0.52%~22.28%的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同时,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对高收入农户的影响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志帆  
通过引入常数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构建了量化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模型,并运用1993-2011年中国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居民信息消费数据,从总体和结构视角就信息消费增速变动对中国城镇居民的福利影响展开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社会福利效应相当大。另外,信息消费增速变动的福利效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因此,应当在促进城镇居民信息增长的同时,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的信息消费鸿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寇恩惠  侯和宏  
本文运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居民在暂时性收入冲击和永久性收入冲击下的消费保险问题。我们发现,中国农村居民能够通过消费平滑机制抵消部分暂时性收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而绝大部分的永久性收入冲击,都能传导到消费波动。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发现,亲友间的转移支付比财政转移支付更能增强农民平滑消费的能力,户主从事非农就业活动、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户主处于青年阶段等因素都能提高农村家庭对永久性收入冲击的保险程度。深入分析农村居民面对收入波动时的消费行为,对于当前促进农民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晓彤  闫超  
本文结合门限自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以及bootstrap模拟计算临界值的3种方法,运用非线性两区制TAR模型检验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区域内27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面板数据的敛散性特征,进而识别和探察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路径的收敛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和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分别体现出较为显著的收敛性特征,但东部则在部分年份表现出发散的特征;东部与中部农村居民消费路径表现出部分收敛的态势;东部与西部则呈现出明显的发散特征,这说明我国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逐渐拉开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成秋英  
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核心要素,同时也会对市场供应弹性及居民消费福利产生冲击。本文结合我国2013-202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福利的影响效应,同时对市场联动性在两者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农村居民消费福利水平越低,前者的异常波动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福利水平;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市场联动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福利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联动性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因此,应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推动省际农产品市场有效联动,强化市场整合与优化,保障农村居民消费福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巩师恩  
基于农民收入来源不同和消费类型差异,文章从结构视角研究了经营性收入波动、非经营性收入波动与食品消费波动、非食品消费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具有稳定性质的经营性收入的波动是影响各类型消费波动的最主要原因;具有稳定性质的经营性收入波动对具有稳定性质的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远远高于对非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而具有非稳定性质的非经营性收入波动对具有非稳定性质的非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金融信贷等因素对农民食品消费波动具有明显的平抑作用,但对非食品消费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恒久性收入假说在收入和消费结构层面上的合理性。文章的政策涵义为:一方面要采取政策措施稳定农村居民的经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袁小慧  郭李为  范金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不仅是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实施重点,而且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中政府迫切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文章从“重视弱者”的角度探讨政府转移支付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社会核算矩阵进行政策模拟,分析政策冲击的影响效应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1)“重视弱者”的转移支付政策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提升;(2)其对农村居民食品、居住、教育、交通通信等消费的影响较大,而对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较小;(3)从政策冲击的传导路径看,其对家庭设备及用品、居住、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主要依赖于点对点的直接路径传导,而对食品、衣着和交通通信消费的影响则存在着多样化的传导路径;(4)其沿着直接路径的传导速度和效果更为明显。基于此,文章从突出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等实践层面出发,为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健萍  刘佳  
本文基于201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电子商务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确通过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间接促进效应,也通过降低搜寻成本、优化消费环境,直接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还发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和电子商务采购额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电子商务销售额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差别不大,基本各占一半。本文提出电子商务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应当引起重视,未来国家应当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婵娟  王子敏  马万里  
【目的/意义】信息消费已日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比较研究我国不同区域农村信息消费的变化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推动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基于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农村信息消费省际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信息消费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但落后地区对领先地区存在"追赶效应";推动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信息设备拥有量、城镇化水平和人口抚养比,居民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建  杨志明  张广辉  
本文基于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检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影响,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划分政府投资性、消费性和转移性支出三类。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均具有挤入效应,其中政府投资性和转移性支出挤入效果明显,而消费性支出对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看,由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消费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因此其消费结构挤入效果不同。从区域视角看,由于区域差距、政府投资力度以及居民消费偏好不同,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燕武  夏天  
本文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农村地区对文教娱乐消费存在消费一致性的现象,而收入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影响消费的因素。而与之相反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各省际间在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问题上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性,传统的消费影响因素对消费问题并未起到显著影响,而一些特定性因素如一段时间内的地方性政策或个人偏好等起到关键作用。而对比中部与西部这些特定影响因素的差异程度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在中西部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问题上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宗成  张士云  李冬嵬  
本文将全国31个省份分成低、中等、高收入三类地区,运用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三类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前期消费对其当期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不同收入地区的作用不同,而交通基础设施、商业和教育状况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