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2)
- 2023(3962)
- 2022(3368)
- 2021(3231)
- 2020(2778)
- 2019(6056)
- 2018(6247)
- 2017(10985)
- 2016(6382)
- 2015(7357)
- 2014(7762)
- 2013(7175)
- 2012(6971)
- 2011(6300)
- 2010(6495)
- 2009(6271)
- 2008(6352)
- 2007(6061)
- 2006(5386)
- 2005(4880)
- 学科
- 济(20933)
- 经济(20886)
- 管理(18198)
- 业(14769)
- 企(12804)
- 企业(12804)
- 制(8135)
- 学(7623)
- 体(7276)
- 中国(7206)
- 方法(7019)
- 财(6512)
- 农(6455)
- 理论(5954)
- 数学(5289)
- 数学方法(5104)
- 教育(4916)
- 体制(4842)
- 银(4785)
- 银行(4766)
- 行(4595)
- 业经(4577)
- 融(4496)
- 金融(4489)
- 地方(4317)
- 教学(3893)
- 和(3706)
- 策(3696)
- 农业(3687)
- 务(3662)
- 机构
- 大学(91356)
- 学院(90652)
- 研究(34236)
- 济(29495)
- 管理(29329)
- 经济(28496)
- 中国(26483)
- 理学(23998)
- 理学院(23635)
- 管理学(22906)
- 科学(22789)
- 管理学院(22733)
- 京(21270)
- 农(19534)
- 所(18737)
- 研究所(16868)
- 财(16295)
- 江(15820)
- 中心(15769)
- 农业(15514)
- 业大(15082)
- 北京(13560)
- 范(13486)
- 师范(13257)
- 技术(13017)
- 州(12456)
- 院(12454)
- 省(12302)
- 财经(11828)
- 经(10602)
- 基金
- 项目(56128)
- 科学(42102)
- 研究(40305)
- 基金(38000)
- 家(34375)
- 国家(34045)
- 科学基金(27500)
- 社会(22853)
- 省(22613)
- 社会科(21340)
- 社会科学(21335)
- 基金项目(19329)
- 划(19318)
- 教育(19303)
- 自然(18084)
- 自然科(17685)
- 自然科学(17677)
- 自然科学基金(17318)
- 编号(17317)
- 资助(16253)
- 成果(15891)
- 课题(13066)
- 重点(12935)
- 部(11697)
- 发(11525)
- 计划(10974)
- 体(10901)
- 创(10879)
- 年(10759)
- 项目编号(10661)
共检索到152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雷成佳
性爱叙事作为文学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贯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很多时候,小说中的性爱叙事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隐喻,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泛滥的性爱叙事也常因为为了增强文本的"声""色"效应而沦为商业图书市场的消费符号。贺奕《身体上的国境线》中的性爱叙事散发着一种青春成长的私语气息,同时在爱之本质的深层探寻下不乏个体焦虑和家国文化的主题隐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谈海亮 叶提芳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乡村网红是深度媒介化的乡村涌现出的新群体,其自发或自觉的文化建构对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判断性抽样,从抖音平台抽取251个有效样本,审视乡村网红在建构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性,并给出引导建议。在身份层面,乡村网红主要由“在地”农民构成,作为数字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率先确立了农民群体在当代乡村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内容层面,乡村网红在新媒体空间生产的巨量媒介文本,记录和塑造当代中国新乡村文化;意义层面,乡村网红话语从个体意识、生活方式、人伦关系和乡村本体价值等方面构建乡村文化新涵义。同时,乡村网红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生产主体的持续生产能力不足、内容题材超真实趋势增强、价值观念存在较多矛盾话语等局限。由此建议加强公共培训服务,提升乡村网红自主生产能力;调控平台算法和流量,加大对真实乡村题材的流量倾斜;倡导“三农”知识精英入场,形成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对冲机制,引导乡村网红良性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谈海亮 叶提芳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乡村网红是深度媒介化的乡村涌现出的新群体,其自发或自觉的文化建构对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判断性抽样,从抖音平台抽取251个有效样本,审视乡村网红在建构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性,并给出引导建议。在身份层面,乡村网红主要由“在地”农民构成,作为数字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率先确立了农民群体在当代乡村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内容层面,乡村网红在新媒体空间生产的巨量媒介文本,记录和塑造当代中国新乡村文化;意义层面,乡村网红话语从个体意识、生活方式、人伦关系和乡村本体价值等方面构建乡村文化新涵义。同时,乡村网红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生产主体的持续生产能力不足、内容题材超真实趋势增强、价值观念存在较多矛盾话语等局限。由此建议加强公共培训服务,提升乡村网红自主生产能力;调控平台算法和流量,加大对真实乡村题材的流量倾斜;倡导“三农”知识精英入场,形成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对冲机制,引导乡村网红良性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颖
叙事解读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叙事理论的解读是英美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前提。从叙事解读的主体内容来说,它主要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近年来,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反映了现代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解读方法、文学批评策略和跨文化文学交流。由聂宝玉著的《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基于当下多元化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研究与构建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理论,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合,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该书理论脉络清晰明确,从理论到实践、从经典到后经典、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展示了英美文学叙事解读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一睿
雪漠的长篇小说《野狐岭》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采用了以倒叙和预叙为主的多种叙事方式。这些叙事方式,与小说故事内容相得益彰,既是对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更是基于传统艺术手法的艺术创新。《野狐岭》叙事人称的合理运用,以及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值得叙事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关注。
关键词:
叙事人称 叙事时间 野狐岭 运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教育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实践性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合理性基础。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教育叙事研究仍然归属于"叙事活动"这一范畴,它强调研究结果的意义性和可诠释性,而不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文本写作上要符合一些基本的规范,本文提出教育叙事案例应体现问题性、情境性、故事性和意义性。
关键词:
教育叙事研究 故事 生活体验 意义探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琼 蔡迎春 欧阳剑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有优越性。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出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明根
文学名著成功地改编为电影经典的个案不在少数。在小说《十日淡》改编为影片《十日淡》时,两种文本之间存在"互证"、"互释"。导演帕索里尼以"一"当"十",在忠实于原著故事情节的同时,又在"序列"、"背景"、"主题"、"结构"等方面的叙事性转换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使小说对人性悖论的揭示转化为电影对宗教悖论的讽刺,以此达到了对宗教文化的一种解构性效果。
关键词:
叙事互文性 十日谈 电影改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晓梅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异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桥》通过玄妙的构思、跳跃的语言、浓缩的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诗意画面,极具意境美。废名的《桥》颇具图像叙事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和语言的场景化。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桥》进行阐述,分析文本背后的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以窥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废名 《桥》 图像叙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贤铭 佘军
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讲述了一个自私冷酷的商人在3位圣诞精灵的指引下一夜变善的故事。在情节结构方面,狄更斯运用客观视角与体验视角结合的方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同身受;在人物塑造方面,狄更斯不拘囿于情节发展的逻辑,而注重叙事的自然性,从而摆脱形式的困扰,深刻地揭示慈善的真谛。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兰
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别从角色模式、叙事程序和符号矩阵三个层面分析《牡丹亭》,可知其是借助叙事角色结构关系的变化,以离合型叙事模式建构故事,进而表现作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的主题的。以此为出发点,能更好地厘清作品的至情理念,及其以封建礼法为出路的自由感情的局限性。
关键词:
牡丹亭 角色模式 叙事模式 符号矩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忠晖 李有增
教师教育思想史的研究,是对教师教育思想领域历史发展和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也是在本领域未来开展研究和创新的基础。本文讨论了教师教育思想学派的历时性发展脉络,各种学派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语境和主要特征,主要教育命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未来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
叙事 教师教育 思想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