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6)
2023(4068)
2022(3306)
2021(3362)
2020(2575)
2019(6046)
2018(6129)
2017(9492)
2016(6705)
2015(7657)
2014(7895)
2013(6900)
2012(6646)
2011(6405)
2010(6943)
2009(6209)
2008(6370)
2007(5918)
2006(5558)
2005(5229)
作者
(18293)
(15373)
(15045)
(14485)
(9867)
(7403)
(6887)
(6156)
(5785)
(5661)
(5366)
(5346)
(5151)
(5012)
(4959)
(4794)
(4641)
(4603)
(4570)
(4423)
(4258)
(3992)
(3756)
(3683)
(3648)
(3552)
(3500)
(3389)
(3214)
(3062)
学科
教育(19525)
(16499)
经济(16475)
中国(11819)
管理(11441)
(9248)
(9114)
理论(9110)
(7450)
企业(7450)
教学(6464)
方法(5721)
(5344)
(4829)
发展(4220)
(4097)
(4031)
业经(4023)
研究(3990)
数学(3915)
思想(3778)
数学方法(3750)
(3632)
(3604)
政治(3549)
(3529)
技术(3515)
农业(3495)
地方(3403)
高等(3389)
机构
大学(100857)
学院(93771)
研究(38492)
教育(29665)
(26485)
师范(26366)
(25280)
科学(24418)
经济(24413)
(23625)
管理(23500)
师范大学(21836)
中国(20851)
(20481)
理学(19471)
理学院(19001)
研究所(18762)
管理学(18275)
管理学院(18073)
(16853)
北京(15984)
中心(14755)
(14409)
(14192)
技术(13960)
(13424)
(13167)
职业(12735)
业大(12025)
教育学(11389)
基金
项目(54203)
研究(46542)
科学(43048)
基金(34964)
(30547)
教育(30441)
国家(30105)
社会(25883)
社会科(24000)
社会科学(23992)
科学基金(23515)
成果(22356)
(22198)
(21686)
编号(21543)
课题(19133)
基金项目(17355)
(16404)
重点(14382)
资助(13772)
规划(13765)
(13729)
自然(13362)
(13171)
自然科(13023)
自然科学(13016)
(12972)
自然科学基金(12775)
项目编号(12701)
教育部(12196)
期刊
教育(49386)
研究(41256)
(33113)
经济(33113)
中国(28422)
学报(18026)
科学(14887)
大学(14423)
(13326)
学学(11718)
职业(11370)
(11138)
技术(10981)
农业(9084)
管理(8183)
技术教育(7341)
职业技术(7341)
职业技术教育(7341)
财经(7018)
(6785)
论坛(6785)
图书(6373)
(6141)
(6034)
高等(5701)
(5666)
(5186)
金融(5186)
成人(5122)
成人教育(5122)
共检索到156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倪胜利  
西南独特的民族传统艺术,集真、善、美为一体。它以自发的传承方式,促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体系。本文揭示了民族传统艺术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并阐释其教化功能,从教育终极关怀的高度重新认识其价值,对民族创新精神的培育、民族生存发展与民族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延炼  
民族传统艺术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研究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规律对我国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和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特征出发,分析影响互动发展的因素,据此将其互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最后对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提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艺鸣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真挚情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不力、教学资源短缺、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高校民族传统音乐教学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精神,成为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俊列  金心红  
近一二十年来,杜威的美学思想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而这一点往往被中国的教育学术界所忽略。缺少了美学的高度,杜威的思想将会被矮化甚至误解。因此,在考察杜威思想命运的基础上,以杜威的课程思想为例,通过课程与经验、艺术三者逻辑关系的探讨,揭示杜威课程思想的美学意蕴,阐明课程即艺术的内生逻辑。杜威课程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超越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使两者同时找到出路。走向美的融合,以审美认识论为基础,将是课程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教育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场的活动。民族文化心理场就是民族文化心理生活空间,是个体成长的物质与精神母体,既是教育生发的基础,也是教育作为的对象。民族文化心理场以文化基因为场量,以文化认同为"疆界",具有现实性和建构性。个体民族文化心理场体验具有原在族群与中华民族的双重属性,共生应成为民族文化心理场的生成取向;共生民族文化心理场具有对个体整体人格的形塑、民族—国家认同、现代公民教育等化育功能;教育应承接并强化共生民族文化心理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建兆  
《古诗十九首》不但把文学从经学中解放出来 ,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善于借景抒情 ,又善于撷取抒情主人公瞬息的感情、生活片断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特别是在构思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真可谓钟嵘所说的“一字千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奇贝  
~~
关键词: 民族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邹建利  
潘天寿先生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为人生"而艺术,"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艺术主张,是其艺术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其一生艺术教育活动和创作实践的结晶,是其典范人格和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潘天寿先生视教育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将画画视为副业,而这往往为潘天寿研究者所忽视。正视和弘扬潘天寿的艺术教育思想,对当今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珍莲  
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系统,两者的协同发展,既关涉少数民族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也关乎国家统一和整个民族的和谐。协同视域下的生成理念强调各系统要素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注重发展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共生。在逻辑上,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进化的"自组织"文化存在,民族教育政策是人类发展的"他组织"文化存在,增进两者协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自我优化,并在协同共生中实现生态和谐;在现实中,通过两者的协同,实现提升民族教育政策的效应以增加各民族文化的自我生发能力,弘扬民族教育政策正能量以规避低俗民族文化滋生和扩散的价值追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幸  王亚红  
继承传统在陶瓷艺术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弘扬国粹、保护地方文化、彰显校本特色等重要意义。当代陶瓷艺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传统继承遇到严重问题,传统特色日益衰退,亟待解决。各高校应当采取加大投入,强调地方与校本文化特色,加强传统诗文与书画课程,加强理论与讲座学习,加强考察、观摩、创作、学习等措施切实解决陶瓷艺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传统继承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家平  
当代彝族画家俄狄史卓用色彩、线条和构图来表达彝族的民情风俗习惯、自然感知与神话母题,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神话特性,显示了一位现代画家试图通过画笔复活自己远古民族神话传统的审美追求。因此,欣赏俄狄史卓这些充满自然声息和神话色调的绘画作品,是读者接受民族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勤砚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而艺术教育重在鼓励人们用创新的手法唤起每个人潜意识中深藏着的珍贵情感。科技与艺术结合产生了诸多新的艺术语言及艺术表现形式,现代脑科学的发展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3G时代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的网路教学和远距教学等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及契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静华  田志诚  
教师与学生个别谈话是教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有的放矢,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有效武器。由于教师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过程及效果直接关系着教育效果,因此,探讨教师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方式和方法,讲求教师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非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