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0)
2023(11281)
2022(9800)
2021(9357)
2020(7554)
2019(17221)
2018(16941)
2017(32395)
2016(17372)
2015(18938)
2014(18250)
2013(17190)
2012(15692)
2011(13866)
2010(13809)
2009(12742)
2008(11861)
2007(10341)
2006(9075)
2005(7779)
作者
(44109)
(36658)
(36365)
(34622)
(23421)
(17558)
(16701)
(14215)
(13980)
(13113)
(12501)
(12210)
(11609)
(11222)
(11191)
(11122)
(11027)
(10772)
(10475)
(10438)
(8969)
(8789)
(8681)
(8459)
(8256)
(8203)
(8077)
(7943)
(7268)
(7254)
学科
(60607)
经济(60539)
管理(47907)
(45547)
(36877)
企业(36877)
方法(23801)
(20719)
数学(20558)
数学方法(20197)
中国(17981)
(17415)
业经(15113)
地方(14475)
农业(13643)
(12632)
贸易(12625)
(12260)
(12104)
(11515)
(11450)
环境(10178)
(9980)
银行(9974)
理论(9949)
技术(9943)
(9942)
财务(9915)
财务管理(9891)
(9838)
机构
学院(223003)
大学(219504)
(89654)
管理(88360)
经济(87652)
理学(75558)
理学院(74733)
管理学(73472)
研究(73049)
管理学院(73045)
中国(56453)
(46053)
科学(43264)
(43138)
中心(35646)
(34596)
(34057)
财经(33590)
(32320)
(31326)
研究所(31202)
师范(31118)
(30485)
业大(29919)
北京(28299)
(27324)
(27176)
经济学(26754)
农业(25001)
师范大学(24793)
基金
项目(152850)
科学(121617)
研究(118647)
基金(109409)
(94287)
国家(93075)
科学基金(80666)
社会(74895)
社会科(70926)
社会科学(70910)
(60513)
基金项目(57375)
教育(54271)
编号(50883)
(50584)
自然(50102)
自然科(48925)
自然科学(48911)
自然科学基金(47942)
资助(43531)
成果(41510)
课题(34201)
重点(34078)
(33939)
(33372)
(32533)
项目编号(31133)
国家社会(30642)
创新(30170)
(29520)
期刊
(101426)
经济(101426)
研究(65764)
中国(43767)
(33335)
管理(31148)
(29816)
学报(28501)
科学(28191)
教育(28084)
大学(22257)
(21029)
金融(21029)
农业(20700)
学学(20312)
技术(19773)
业经(18477)
经济研究(16174)
财经(15289)
图书(14327)
(13330)
问题(12960)
(11201)
(10876)
理论(10695)
现代(10358)
(10286)
论坛(10286)
资源(10261)
技术经济(10145)
共检索到333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峰  温志强  沈瑾秋  姚缘  
本文以2015—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发布的11项大数据政策为样本,以Herring模型为研究框架,从情报需求识别、规划、搜集、加工、分析、演示的过程视角对大数据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计算11项大数据政策的PMC指数值和凹陷程度,具体评价每项大数据政策的优劣,并提出参考性的政策改进路径。结果显示,大数据政策设计总体较为科学、合理,政策质量较高,其中2项政策等级为完美、7项为优秀、2项为可接受,但在政策时效、政策工具、政策受众和政策内容4个指标上得分较低,未来需要在这4个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直前   赵春艳  
文章基于2007—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机制和外部重要条件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治理作用;对非高科技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金融化具有较为突出的治理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企业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以及平滑企业风险,从而能够有效治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较强金融监管支撑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海萌  申丹虹  
以大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是否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检验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得实验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相比对照组提高了0.94,研发水平效应以及消费需求效应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这一影响效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更显著,同时相较于省份试点,直辖市试点能有效发挥政策的城市集中效应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佼蛟  
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探讨了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在推行和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同时把大数据审计技术与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审计互相融合,设计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的方案。在形成具体方案之后,选择扶贫领域对审计方案的适用性进行研究,最后给出关于如何建设与该项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制度架构和技术体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伟  王筱依  王鑫源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1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城市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FDI数量增加和FDI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第二批试点地区更强。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FDI数量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FDI质量在不同分位点上逐渐提升。拓展性分析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邻近城市FDI流入存在“虹吸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平  赵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注重形成性的教学反馈,并创新地提出了以"春秋战国"为教学背景、以软件开发为教学内容和以小组展示为教学组织的翻转课堂模式。以《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为背景,详细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形成性教学反馈的模型构建,描述了形成性教学反馈的数据来源和反馈渠道,分析了如何使用聚类和分类规则算法将翻转课堂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形成反馈结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平  赵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之《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注重形成性的教学反馈,并创新地提出了以"春秋战国"为教学背景、以软件开发为教学内容和以小组展示为教学组织的翻转课堂模式。以《会计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为背景,详细阐述了翻转课堂的形成性教学反馈的模型构建,描述了形成性教学反馈的数据来源和反馈渠道,分析了如何使用聚类和分类规则算法将翻转课堂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形成反馈结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涛  马海群  易扬  
[目的/意义]大数据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国家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大数据的政策研究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方法/过程]以文本相似度为视角对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我国22个地区发布的大数据政策文本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论]数据表明:广东省、福建省所制定的政策最为完整和全面,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保障在各地区大数据政策制定层面整体关注最高,呈现出相似性,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地区大数据政策制定中区域特色较为突出,呈现出差异性。随着各地区相继颁布人工智能政策,未来对人工智能视域下大数据政策的研究将成为新方向。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永安  郄海拓  
[目的/意义]双创政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建立了双创PMC指数模型,通过10项一级指标和44项二级指标实现双创政策的量化评价,然后以双创PMC曲面图反应待评价政策的得分情况。[结果/结论]通过基于10项双创政策情报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国家级双创政策优于部委政策,后者又优于地区双创政策,根据双创PMC指数或凹陷指数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政策提升路径,为双创政策立改废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邹冠男  邓小月  张博  谷昱  
作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特殊功能区具有多尺度、临时性行政体制的特征。这样的特殊功能区如何在既有行政体系中运转和演化,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以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体制变革为案例,阐述了跨尺度的政策流动性推动特殊功能区制度体系演化的机制。湘江新区作为担负政策创新任务的特殊功能区,具有与既有行政体制不完全兼容的独特体制,从而在其政策流动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政策创新需求和自下而上的体制路径依赖相冲突。多尺度、多源头的政策流动和跨尺度的政府间对话,使得这对冲突被化解,并且在跨尺度政策流动性的帮助下,湘江新区逐渐向既有行政体制兼容,也在政府体制中实现了尺度上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皓亮  金碚  薛飞  
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切入点,聚焦研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减排效果。基于中国2011—2019年16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数据战略对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对于资源型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并且除内蒙古、广东、沈阳外,其余试验区均对电力消费碳排放的降低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战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于数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基本事实,以大数据作为研究切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大数据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新任务创造和自动化扩张效应,且新任务创造效应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而自动化扩张效应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间接效应表现为自动化加深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且两种间接效应均能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此外,大数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而非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来改善劳动收入内部分配结构。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数据要素如何改变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为政府部门强化大数据在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卿清  曲婉  冯海红  
在充分考量当前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效果和推广评估以及普适性方法论不足等缺口的基础上,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先行先试政策的行动舞台、外部变量、互动模式、评估准则、结果等方面提出普适性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广评估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从大数据制度创新、数据中心整合利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资源流通和大数据国际合作七方面作出政策推广评估,结果表明除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和大数据国际合作两方面措施适宜在区域层面推广,其他政策措施可在全国层面推广。最后总结提出持续推进大数据制度创新、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集聚和大数据资源流通,鼓励大数据交流合作和审慎推行数据中心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林  侯林岐  程广斌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以2015年分批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从空间溢出效应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加速知识与信息技术跨区转移、流动以及扩散,培育创新增长极,对相邻区域、经济联系较紧密区域产生较强的创新示范效应;(3)从中介效应看,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4)从异质性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填补区域间“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