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0)
2023(5245)
2022(4385)
2021(4257)
2020(3531)
2019(7942)
2018(7511)
2017(14289)
2016(7892)
2015(8587)
2014(8525)
2013(8532)
2012(8226)
2011(7615)
2010(7600)
2009(6814)
2008(6793)
2007(6138)
2006(5430)
2005(5187)
作者
(25868)
(21328)
(21311)
(20364)
(13674)
(10459)
(9541)
(8347)
(8344)
(7629)
(7546)
(7315)
(7288)
(7087)
(6897)
(6730)
(6452)
(6369)
(6364)
(6213)
(5648)
(5425)
(5278)
(5081)
(5030)
(4821)
(4664)
(4656)
(4531)
(4414)
学科
(28457)
经济(28409)
管理(19452)
(18516)
(15106)
企业(15106)
(14325)
方法(12660)
数学(10620)
数学方法(10469)
中国(8651)
(8013)
(6552)
(6457)
理论(5966)
(5414)
(5352)
银行(5317)
业经(5314)
(5153)
金融(5152)
(5119)
教育(5103)
(4749)
财务(4743)
财务管理(4729)
技术(4644)
企业财务(4600)
农业(4457)
地方(4361)
机构
大学(117195)
学院(111474)
研究(45406)
(41589)
经济(40619)
管理(37512)
中国(33177)
理学(31641)
理学院(31141)
科学(31071)
管理学(30364)
管理学院(30152)
(26313)
(26288)
(25124)
研究所(23118)
农业(21287)
(20406)
中心(20113)
业大(20080)
(18075)
北京(16531)
(16145)
(15949)
财经(15802)
师范(15633)
(15497)
(14583)
(14286)
科学院(13744)
基金
项目(76520)
科学(58885)
基金(56078)
(52387)
国家(51984)
研究(50275)
科学基金(42292)
社会(31142)
自然(29434)
社会科(29367)
社会科学(29357)
基金项目(28805)
自然科(28793)
自然科学(28776)
(28669)
自然科学基金(28316)
(25896)
资助(23645)
教育(23326)
编号(18718)
重点(18075)
(16845)
成果(16704)
计划(16227)
(15919)
(15518)
科研(15418)
创新(14604)
科技(14434)
(14230)
期刊
(45472)
经济(45472)
研究(33772)
学报(28603)
中国(26969)
(22851)
科学(21765)
大学(20048)
学学(18138)
(16048)
农业(15464)
教育(14539)
管理(14364)
图书(11006)
(10549)
金融(10549)
(8633)
财经(8531)
书馆(8096)
图书馆(8096)
经济研究(7945)
技术(7824)
业大(7597)
(7422)
(6918)
农业大学(6343)
情报(6232)
理论(6061)
业经(5661)
问题(5612)
共检索到178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战平  
应美国科学学会主席团理事会的要求 ,美国情报科学技术学会前任主席特鲁迪·贝拉多·哈恩(T .B .Hahn)从 5个方面阐述了 2 0世纪情报学对世界的最重大贡献。本文作者受此启发 ,从 7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历史贡献 ,借此与国内同仁展开讨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小康  
针对对公开源情报的认识、评价问题,以及西方情报界将其作为重要的情报类别之一予以广泛认同和积极实践,而国内相关研究还未深入的问题,重申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概念的观点,介绍公开源情报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以及国外政府、军事、执法、学术、商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指出公开源情报的价值及其在我国开展的意义,并对其不足与相应对策做出简要阐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知津  
文章回顾了情报学的起源与演变,梳理了国际情报学和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明确了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本质和特点。重点论述了大数据时代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变"与"不变":"变"的部分包括分析对象由"信息"深入到"数据"、研究对象由"信息"回归到"情报"、加工层次由"分析"提升到"研究"以及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变"的部分包括"广、快、精、准"的要求和标准不变、"耳目、尖兵、参谋"的角色地位不变、决策支持的功能定位不变以及战略规划的功能定位不变。结论是: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历史使命、根本任务、研究或工作对象、学科或工作边界不变,改变的只是研究或工作内容、方法、工具、技术、机制和模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梁战平  
认为当前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是把理论转化成方法,把方法转化成工具,把工具转化成行动,为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峰  
关键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新宁  
情报学的发展与情报工作的重点和任务紧密相关,不同时期的情报工作重点,引导着情报学研究和情报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亟待情报工作能够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文献资料,我国情报学研究也起始于科技文献交流规律的探讨。90年代,信息爆炸和信息化浪潮的袭来,使得情报工作更加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其情报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信息处理、检索与服务以及信息资源建设。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冰  
[目的/意义]对《国外情报学与情报工作》一书进行评介,旨在使读者了解世界主要国家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发展现状、特色与趋势以及对我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运用内容分析、归纳演绎方法,从整体内容、主要方面等评析该书的主要特色。[结果/结论]该书是一部展示世界主要国家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整体发展、探求情报学科内涵与范畴、探究情报工作发展经验的代表性专著,基于系统丰富资料而进行的研究,将为数智时代探索和拓展我国情报学科和情报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李阳  孙建军  
进入新时代,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亟需新的定位、新的认识、新的担当。针对当前情报学界的阵地论争与"情报"内涵式的共同契约,本文归纳了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的本土化范式演进逻辑,从情报专有,到情报缺失,再到情报"体能",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正在迈入新常态。在理论命题上,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正处于情报体系整体协调与情报能力综合提升的双重转型阶段的重要论断;认为"数据+情境"双驱动的情报体系活化(借鉴交融)与情报能力实化(协同培育)将成为未来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对这一"体能"同构时代命题的本土意蕴进行了深度阐释。在话语建构上,本文以新时代"三步走"战略为线索,以"体能"同构逻辑为内容核心,讨论了"体能"同构命题中的中国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为打造新时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苏新宁  
长期以来,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出现了偏移,以信息代替情报的研究模式,造成情报淡化,情报工作更是把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当做主要工作,由此大大削弱了情报本身的内涵。文章认为,大数据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情报界必须要有新思路。文章提出了:在复杂数据中寻求情报,大数据环境下的情报学理论重建,情报学博士培养的专业化,情报工作不仅仅是"耳目、尖兵、参谋",还要成为"引导"科技的尖兵,等建议。特别强调科技情报所(信息所)应当努力将自己培育成国家重要智库。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晓斌  李嘉怡  韩佳新  
巴克兰德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家,在国际图书情报界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研究的领域比较广泛,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发展做出过较大的贡献。本文介绍了巴克兰德的生平经历,概括总结巴克兰德的主要学术思想与观点,分析其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晓斌  李嘉怡  韩佳新  
巴克兰德是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家,在国际图书情报界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研究的领域比较广泛,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发展做出过较大的贡献。本文介绍了巴克兰德的生平经历,概括总结巴克兰德的主要学术思想与观点,分析其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影响。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东维  程立新  
我国情报学期刊最近几年出现了总量的调整,调整幅度达到28%。文章从价值取向、情报学学科地位、报刊市场滑坡、宏观调控与组织不力及办刊机构实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调整现象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期刊调整与情报学学科框架的更新形成了同步运动。面对这一变化,情报学期刊应尽快明确调整时期的主要任务,构造其新的体系结构,以保持现有的规模和水平。作者对重新构造后的期刊体系做了设想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何汶  刘颖  杨红梅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5—2015年Web of Science中的图书情报学(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高被引论文的合著研究分布及贡献进行研究发现,来自39个国家/地区的405个机构中的1057位研究人员贡献了354篇top-1%论文,其中有11人入选汤森路透2015年最具影响力科研人员榜单;大专院校是该学科研究的主要阵地,其中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教学机构的研究人员贡献的top-1%论文最多。与三年前数据相比,图书情报学领域top-1%论文数、作者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初景利  
[目的/意义]探寻新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内涵,重新认识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当前和未来的新定位。[方法/过程]总结“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解读《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提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特点与总体趋向。[结果/结论]在变化的时代面前,情报学与情报工作需要转型与变革,突破以文献为基础的学科固有范式,拓展以情报交流为特征的学科边界,从而以智能情报分析为核心,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大数据为核心能力,以数据科学为新的增长点,构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新的核心能力与竞争力。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司湘云  李显鑫  周利琴  余黄樱子  
1引言大数据时代给情报学和情报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情报思想、教育、理论、方法以及工作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如何改变、如何发展,是每一位情报学人和情报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2017年10月29日,"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论坛(2017)"在南京大学潘琦楼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共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