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4)
- 2023(8845)
- 2022(7558)
- 2021(7318)
- 2020(6009)
- 2019(13918)
- 2018(14056)
- 2017(24291)
- 2016(14313)
- 2015(15902)
- 2014(15782)
- 2013(14245)
- 2012(12717)
- 2011(11625)
- 2010(12259)
- 2009(11088)
- 2008(10576)
- 2007(9603)
- 2006(8572)
- 2005(7733)
- 学科
- 济(44065)
- 经济(44023)
- 管理(32229)
- 业(27054)
- 企(23229)
- 企业(23229)
- 教育(21467)
- 方法(19857)
- 中国(18026)
- 数学(17139)
- 数学方法(16615)
- 理论(13977)
- 学(12638)
- 农(11790)
- 教学(11252)
- 财(10693)
- 业经(9184)
- 贸(7965)
- 贸易(7958)
- 地方(7917)
- 制(7891)
- 易(7700)
- 农业(7447)
- 技术(7206)
- 和(7200)
- 发(7166)
- 策(6416)
- 务(6402)
- 财务(6360)
- 财务管理(6334)
- 机构
- 大学(180216)
- 学院(178490)
- 研究(61521)
- 管理(58807)
- 济(57874)
- 经济(56179)
- 理学(49891)
- 理学院(49172)
- 管理学(47535)
- 管理学院(47158)
- 中国(40779)
- 京(40131)
- 科学(38396)
- 范(35094)
- 师范(34854)
- 教育(34074)
- 所(31130)
- 江(30163)
- 财(28579)
- 师范大学(28104)
- 研究所(28001)
- 中心(27219)
- 北京(26192)
- 技术(26151)
- 农(25687)
- 州(24321)
- 业大(24258)
- 职业(23248)
- 院(22679)
- 财经(21967)
- 基金
- 项目(113146)
- 研究(90377)
- 科学(88924)
- 基金(75681)
- 家(65248)
- 国家(64563)
- 科学基金(54343)
- 社会(52218)
- 教育(51222)
- 社会科(48981)
- 社会科学(48969)
- 省(47585)
- 划(41347)
- 编号(41277)
- 基金项目(37845)
- 成果(36672)
- 自然(33926)
- 自然科(33187)
- 自然科学(33181)
- 自然科学基金(32526)
- 课题(32252)
- 资助(31981)
- 年(27947)
- 重点(27186)
- 部(25256)
- 项目编号(25232)
- 发(25080)
- 规划(24242)
- 创(23703)
- 性(23512)
- 期刊
- 济(68164)
- 经济(68164)
- 研究(62658)
- 教育(60479)
- 中国(47476)
- 学报(27480)
- 农(23682)
- 科学(23531)
- 财(23425)
- 管理(22687)
- 大学(21864)
- 技术(21553)
- 学学(18355)
- 职业(16303)
- 农业(16102)
- 融(12337)
- 金融(12337)
- 业经(12251)
- 图书(12025)
- 经济研究(11421)
- 技术教育(10456)
- 职业技术(10456)
- 职业技术教育(10456)
- 财经(10350)
- 坛(10034)
- 论坛(10034)
- 统计(9252)
- 经(9013)
- 书馆(8766)
- 图书馆(8766)
共检索到285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小蔓 王平
从关心教育的普遍质量以及将教育作为一种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的财富,走向对个体学习方式、知识经验和教育质量的关心,并最终超越个人的知识和竞争层面,指向共同利益的维护和促进是全球教育的呼吁和发展趋势。情感教育在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并通达全副生命发展,建构人类伦理以及面对狭隘、封闭的教育积弊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反思教育并进行人文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以情感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情感-交往"型课堂是融合情感教育、课程育人、情感德育为一体的,关心有生命质量的课堂教学。它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等个体间情感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对其中国弟子影响至深,颇为适合他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重建中国文化、启蒙国民性的需要。面对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以吴宓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坚持走人文主义启蒙之路,将新人文主义思想运用于高等教育实践,对东南学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外文系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文化启蒙 东南学风 中西会通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技术或硬件配置不是神话,它们的本相只是工具。几年之间就快速繁殖到“乱花迷人眼”地步的远程教育理论,终于破除了飞扬跋扈的技术崇拜,重新担负起自己对“人”的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莹莹 刘涛锋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缺陷,在以竞技体育价值为引领的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活动中,体育学科越发的封闭、孤立,造成人文价值不断被边缘化,以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被简化为"肢体教授",即不断追求以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成绩,而体育所蕴含的美育价值、德育价值、文化价值等被雪藏起来。由张丽蓉、董柔、童舟共同编著的《人文精神视阈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一书立足学科融合背景,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平
价值和价值观都与人的生命紧密相关,并在人的情感层面或通过人的情感而关乎人的精神世界。回到“价值观形成”这一现象和过程本身,价值观教育需要转向“学习者”立场,价值观教育之“教”就在于教(促进)个体价值观学习的意识和内在动力、提升他们价值观学习的能力,并为其价值观学习奠定内在情感上的基础。通过创造有助于个体学习的价值环境,基于个体的学习状况提供多向交往关系,进行关心个体心灵成长的情感教育培育积极价值观,学校价值观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形成”他们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心灵,助力他们人格的成长和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鹤 马云鹏
探究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精神的有效模式之一受到我国中小学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但是,当前中小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评价却处于"无标准""、无证据化"状态,影响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立足于实践,以教学主体为核心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探究主体(Subject)、探究互动(Interaction)、探究资源(Resource)、探究能力(Ability),构建了SIRA课堂观察模式。该模式简单、实用、易操作,可用于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课堂观察 SIRA模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春景 许超 刘英
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可分为知识型、潜能型和人格型,各类型往往陷入不同程度的情感误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以情感为基础的课堂交往的境界,走出交往情感的误区成为孟万金教授"人本特教"特别关注的内容。具体策略包括:奉献与关爱是唤起师生交往真情实感的前提;宽容与接纳是保证师生交往情感公平的基础;理解与对话是沟通师生交往情感交流的核心;点拨与引导是促进师生交往情感深入的途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交往 情感 人本特教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小勇
在技术与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训练主义盛行,教育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教育性与训练性的这种内在矛盾,作为一种专业教育的技术教育,在人文主义的视野下应当立足于学生专业成长与和谐发展的双重价值角度,主张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技术教育的训练不仅是一个技能的习得训练,更是一个充满精神体验和道德生成的训练。应当使技术教育作为学生"自我本质力量的表现",逐步成为学生个体情感、意志和活动中的个性化主观表现,最终统一到作为整体的学生职业行动上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技术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邹自德 李文斐 王学珍
本研究立足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发展方式从政策依赖型向用户依存型转型升级,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校课堂"与"在线课堂",推进开放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校课堂"基于情景规划策略,采用知识理解的以教导学教学方式;"在线课堂"建立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总体设计,构建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最终形成线下、线上有效融合的"自循环O2O"教学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曼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学科融合由国内知名高校首先试行,随即在众多高校进行推广应用,学科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彰显自身浓厚的文化底蕴,引领学生挖掘和延伸体育运动的价值与人文精神,探索二者之间的连接点,营造健康良好、充满关怀的校园体育氛围,实现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由杨枭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体育教学理论探索与实务研究》一书,以深厚的专业功底与超前的视角探讨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与未来,明确了高校体育的优化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李双彤 王长辉
针对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投入度不足与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样态——“非课堂”。这一概念实现了从传统的时空视角到学生视角的根本转变,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无课堂感”的自然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在实施策略上,坚持自然性、真实性与情境性的原则,通过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自然序、教学平台的支持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场域化等四个维度的整体构建,为非课堂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使得“非课堂”教学得以多维度协同进化和整体性优化。“非课堂”概念的提出对加速职业教育的自我革新有着重要意义,对整个教育体系改革具有普适性价值。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 非课堂 学生立场 自然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华
多元回归模型应用的一种新探索李金华多元回归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统计模型,在实践中应用甚广。但是,把它应用在法治实践中指导审判机关的量刑,则是一种新的探索.在我国,审判机关在定罪量刑时,都郑重考虑案犯的犯罪动机,努力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梦蕾 赵涛 徐勇 武雅利
针对UGC情感因素对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问题,以文本类型UGC为研究对象,通过贝叶斯网络构建消费者决策预测模型,并利用美团酒店(蚌埠地区)在线评论数据分析文本UGC的内容和情感特征对预测模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文本UGC内容特征基础上考虑情感特征对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有正向影响,但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正向影响逐渐减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静欣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焦虑,缺乏自信,课堂气氛沉闷无生气。针对这些现象,文章探讨了用情感因素来激活大学英语课堂的策略,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感 认知 情感教育 焦虑 课堂气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邢秀凤
对话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本质特征,课堂对话能够促使学生围绕“对话核心主题”、根据“对话依托点”阐述自己所持的“对话分主题”,体现一种立体的、多元的、发散的、个性化的课堂结构,以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情绪体验,实现新课程情感教育目标。为学生的需求提供帮助与支持、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自己的本质力量、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进行价值判断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