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3)
- 2023(12747)
- 2022(10515)
- 2021(9971)
- 2020(7991)
- 2019(18178)
- 2018(17481)
- 2017(31077)
- 2016(18455)
- 2015(20453)
- 2014(20290)
- 2013(18543)
- 2012(16925)
- 2011(15404)
- 2010(15529)
- 2009(13584)
- 2008(13127)
- 2007(11742)
- 2006(10408)
- 2005(9010)
- 学科
- 济(53148)
- 经济(53088)
- 管理(47003)
- 业(42203)
- 企(33104)
- 企业(33104)
- 教育(23581)
- 中国(23388)
- 方法(21877)
- 数学(19293)
- 数学方法(18969)
- 农(18709)
- 财(16487)
- 理论(13683)
- 业经(13474)
- 学(13318)
- 贸(12879)
- 贸易(12876)
- 易(12578)
- 农业(12527)
- 技术(11607)
- 教学(11113)
- 策(10792)
- 制(10773)
- 地方(10565)
- 务(9523)
- 财务(9509)
- 财务管理(9492)
- 环境(9347)
- 银(9159)
- 机构
- 大学(241471)
- 学院(238312)
- 济(87814)
- 经济(85750)
- 研究(84411)
- 管理(83530)
- 理学(72746)
- 理学院(71815)
- 管理学(70307)
- 管理学院(69859)
- 中国(54850)
- 科学(51114)
- 京(51098)
- 农(42624)
- 范(42327)
- 师范(41942)
- 所(41505)
- 财(41289)
- 教育(39926)
- 研究所(38021)
- 中心(37400)
- 江(37349)
- 业大(36964)
- 师范大学(34052)
- 农业(33798)
- 财经(32588)
- 北京(32482)
- 技术(31670)
- 院(30745)
- 经(29789)
- 基金
- 项目(162180)
- 科学(129298)
- 研究(125297)
- 基金(113266)
- 家(99399)
- 国家(98352)
- 科学基金(83221)
- 社会(77020)
- 社会科(72784)
- 社会科学(72769)
- 教育(67505)
- 省(65901)
- 基金项目(58970)
- 划(58213)
- 编号(53422)
- 自然(52659)
- 自然科(51498)
- 自然科学(51479)
- 自然科学基金(50578)
- 成果(45666)
- 资助(44703)
- 课题(41152)
- 重点(38571)
- 部(37573)
- 发(36445)
- 创(35121)
- 年(34291)
- 教育部(32892)
- 规划(32508)
- 大学(32327)
- 期刊
- 济(92894)
- 经济(92894)
- 研究(80777)
- 教育(69902)
- 中国(58088)
- 学报(39364)
- 农(37963)
- 科学(33797)
- 大学(31716)
- 财(30372)
- 管理(28690)
- 学学(27373)
- 农业(26151)
- 技术(23650)
- 融(19290)
- 金融(19290)
- 职业(18531)
- 业经(16306)
- 经济研究(15669)
- 财经(15660)
- 业(13679)
- 经(13647)
- 坛(12235)
- 论坛(12235)
- 问题(11941)
- 技术教育(11536)
- 职业技术(11536)
- 职业技术教育(11536)
- 版(11390)
- 科技(10964)
共检索到359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叶红 王学荣
有效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是当前我国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情感教育的视角考察影响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成效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情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理念等四条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柏才 崔龙燕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要深刻认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努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作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把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进而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英 陈青云
提高整个社会的民族素质,每个家庭的母亲担当着极其重要的教育责任。母亲是下一代的孕育者、启蒙者和教育者,她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下一代儿女的素质;母亲在家庭中身兼多重身份,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和谐事关社会的稳定。女大学生是未来家庭的母亲,新疆高等学校加强女大学生母亲素质教育,是弘扬先进文化与传统美德,反对恐怖主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高等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延斌
民族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因专业及学生自身特点,对其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民族院校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从课程教学所具有的功能到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差异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结合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教学实践,提出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加强自身教学科研修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渊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成都、乐山、西昌、康定等地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当前多元文化共存的国情,对提高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成效提出相应策略:培养和树立学生多元文化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动机;探索传统教材改革;积极鼓励并推行双语课程;开设民族文化赏析选修课程;创设良好的校园民族文化学习氛围;开展"民族文化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文化 认同 教育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珊 魏凯 所亚男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既是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职业指导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围绕三所新疆高职院校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狭隘民族意识影响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形成,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素养不高,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的程度浅显、水平较低,语言问题是影响融入有效性的主要屏障四大问题。为此,建议消除职业指导工作中师生的狭隘民族意识,建设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师资队伍,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职业指导内容,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
新疆 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尹可丽 张敏 张积家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民族地区少先队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文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级市小学5年级至初二年级共8 483名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民族团结知识及其民族认同状况。结果发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知识记忆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间接地影响中华文化认同和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庆 梅丽 李志刚
经历了从美学到心理学的理论化进程之后,共情理论逐步被运用于包括人际关系交往在内的多个领域。共情由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构成。立足于族际关系的定位,共情理论能为促进民族团结提供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支持。认知共情可以使不同民族成员了解对方以形成共识,情感共情可以使不同民族成员形成情感上的联通共振。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分为教育引导与悟得生成两条路径,教育引导路径侧重于教育主体的作用,需要强化认知共情;悟得生成侧重于主客体互动,符合情感共情的作用规律。创设共情、激发共情是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在要求,因而需要通过"想象接触"创设认知共情场域,需要通过教育的日常化、通常化、平常化引生情感共情。认知共情讲求"知"的深,情感共情讲求"情"的深,教育成效在"知"深、"情"深的基础上才会化为民族团结行动的自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索兴梅 滕星
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具有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院校进行跨文化学习和生活,文化适应能力成为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借助文化适应理论,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和个体深度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构建中的态度倾向、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与其文化适应意识、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信息素养文化资本较弱,入学后普遍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呈现积极态度;民族院校开设的信息技术等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了重要帮助,校园网络、在线网络课程、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亟待完善。最后,本研究基于文化适应的学习环境,提出提升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1)在意识观念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教育;(2)在技术知识上不断完善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3)在组织管理上加强民族院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俊生 李雪松 王伶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兴旺发展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群体所持的观念则至关重要,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民族观,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建设的步伐。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民族观的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意识的生成、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观念的教育和践行等各方面。只有系统调节各个方面的要素,拓宽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加强大学生民族观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促进大学生正确民族观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教育方法 探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来仪
"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我国民族高校是各民族人才、多元文化汇集之地,让学生们拥有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60多年来,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已经成为民族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路径。当前,进一步提升这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民族高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直面的问题。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民族观 民族团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燕
当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及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景 黄龙 王俊艳
民族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成效有限、法律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在新传播生态下,新媒体给民族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冲击。民族院校要想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与提升,应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法治观念养成教育机制;完善课程设置,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实践活动,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搭建法治观念养成教育新平台,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结合自身实际,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法治文化;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削弱负面信息消
关键词:
新传播生态 民族院校 法治观念 养成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虹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内容具有交叉性、形式具有重合性,若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促进新疆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须注意的几个新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即以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为切入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以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为结合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性,以现代文化引领为落脚点、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
新疆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民族团结 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桂荣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及民族地区大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当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该门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改革日益迫近。在所有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中,尤其要大力突出和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