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0)
- 2023(6208)
- 2022(5044)
- 2021(4660)
- 2020(3844)
- 2019(8839)
- 2018(8436)
- 2017(15712)
- 2016(8115)
- 2015(8959)
- 2014(8889)
- 2013(8637)
- 2012(7903)
- 2011(7074)
- 2010(7666)
- 2009(7414)
- 2008(6411)
- 2007(6037)
- 2006(5493)
- 2005(5320)
- 学科
- 济(28810)
- 经济(28779)
- 融(25108)
- 金融(25107)
- 银(22491)
- 银行(22482)
- 业(21988)
- 管理(21935)
- 行(21870)
- 企(19228)
- 企业(19228)
- 中国(17434)
- 财(11218)
- 中国金融(10946)
- 制(10554)
- 地方(8838)
- 方法(8759)
- 农(8371)
- 务(8189)
- 财务(8157)
- 财务管理(8136)
- 业经(8107)
- 理论(7824)
- 企业财务(7771)
- 数学(6949)
- 数学方法(6807)
- 体(6411)
- 农业(5961)
- 贸(5843)
- 贸易(5831)
- 机构
- 学院(104818)
- 大学(102442)
- 济(42017)
- 经济(40853)
- 管理(35215)
- 中国(35130)
- 研究(34030)
- 理学(28558)
- 理学院(28239)
- 管理学(27636)
- 管理学院(27428)
- 财(23927)
- 京(21720)
- 中心(18622)
- 江(18212)
- 财经(17938)
- 科学(17933)
- 银(17707)
- 银行(17120)
- 所(16619)
- 行(16100)
- 经(16074)
- 融(15798)
- 州(15674)
- 金融(15460)
- 人民(14492)
- 研究所(14364)
- 北京(14193)
- 农(14133)
- 范(14023)
- 基金
- 项目(60254)
- 研究(49410)
- 科学(46260)
- 基金(41259)
- 家(34413)
- 国家(34023)
- 社会(30005)
- 科学基金(29123)
- 社会科(28437)
- 社会科学(28430)
- 省(24774)
- 教育(23232)
- 编号(21949)
- 基金项目(20774)
- 划(19655)
- 成果(19245)
- 资助(17311)
- 自然(16379)
- 自然科(15991)
- 自然科学(15988)
- 课题(15874)
- 自然科学基金(15685)
- 性(14046)
- 重点(13940)
- 年(13875)
- 发(13788)
- 项目编号(13728)
- 创(13279)
- 部(12544)
- 制(12309)
共检索到184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卢盈华
良知与行动相关的意涵包括道德行为推动力、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道德情感贯通了良知不同方面的特征。在意识的清晰性、行为推动力和对外在知识的促进方面,未经实践深化的良知与为实践所深化的不同阶段的良知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程度差异。这种解读可以解决王阳明知行合一说表面上的矛盾和逻辑问题,并更好地澄清我们的道德体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迎年
阳明心学高扬了文化理想,同时却也重视实现文化理想的途径或方法问题。由文化理想的超迈绝伦,阳明讲良知自知、良知独知、见在良知等,仿佛良知可以脱离一切"现象"而"千古见在"。由文化理想的实现问题,阳明讲贵在得师、教化兴行等,重视良知的公共化、天理化、圣贤化和政教化,又似乎良知只能透过具体生活"现象"而"有"。前者重视道德"本体"的呈露,是一种"良知现象学"。后者强调人生的"工夫"历程,是一种"教化现象学"。两者碰撞内嵌,揭示出阳明心学"自我教化-圣王教化"的复调结构。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教化 现象学 复调结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李睿
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立志之说,不仅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设定了基本原则;且其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工夫,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良知说依据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良知,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使其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说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西顺
教师专业道德是师道与师德的内在统一,是专业价值与主体价值的内在统一,表征为基于德福一致原则的自监督机制,帮助教师在不断变化着的教育情境之中,于内心建构深层稳定的价值根性,促使外在的师德规范获得内在的价值依据。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强调致内在德性、立内在心性,不仅可为洞见教师专业道德之深层价值根性提供恰切的分析工具,而且可以帮助探明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路径:在专业承诺层面立其志;通过事事磨砺的知行合一之师德实践,逐步澄清、确证、珍视专业的内在价值;以师德的专业理想境界作为伦理支撑及价值引领。师德的专业理想境界既是利他奉献的,同时内蕴着对教师自身幸福的价值关切,应避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伦理不对称性。师德的专业理想境界是圆融共生的,以美善育美善,教师专业的内在之善、教师自身的幸福及学生的幸福皆涵蕴其间,共同形成建构教师专业道德的合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苏晓冰
在当前学术讨论中,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往往被理解为一种道德要素,从而置于以伦理学为核心的理论框架中加以诠释。这一做法固然可以细化相关讨论,但也导致了对“良知”概念的深层内涵的遮蔽。若将讨论的框架从伦理学转移到中国哲学固有的“天人之际”视域,则可以看到,在王阳明那里,“良知”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意识或道德动力,它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也在事实上构成了“万物一体”的一“体”之所在:“良知”是人与万物共有的天地之“生意”。与此同时,在强调“必然如此,才能生长”“必然如此行为,方不失事物之本性”的意思上,“生意”又是万事万物的道理(天理)之总名,从而使“良知”成为了“格物(之理)”之可能性与合法性的担保。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天人之际 天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清文
王阳明对"良知"、"知行"等理论的阐发中,对"经"与"权"的问题多有涉及。他认为,作为现实的道德行为中应当遵循的规矩或准则,"经"的形而上的依据,只能从"良知"那里去寻求;通过"良知"对具体情境中的行为的正当性进行判断取舍的过程,就是"权"。经权统一的基本原理,是"知行合一";统一的现实路径,是"致良知"。王阳明的经权理论具有鲜明的启蒙色彩,对于主体价值的发现以及破除外在权威的束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王阳明 经权观 良知 致良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一、称手与上手状态的中断"称手"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一种学术观点,用于解释将事物带到近旁的那种状态。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词叫"照面",照面有揭示和指引的意思。依海德格尔的理解,与物的照面被揭示为一种上手的状态,上手的物相互指引,进而呈现出称手的状态。以用于修固的"锤"为例,锤性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一、称手与上手状态的中断"称手"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一种学术观点,用于解释将事物带到近旁的那种状态。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词叫"照面",照面有揭示和指引的意思。依海德格尔的理解,与物的照面被揭示为一种上手的状态,上手的物相互指引,进而呈现出称手的状态。以用于修固的"锤"为例,锤性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浩
知行合一乃是一种广受推崇和倡导的理想境界。但对其具体的解读与践行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于国际主流管理学研究社区知识与学习的相关文献的启发,本文对知行合一在现象与实质两个维度上进行了定义,论证了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悖论所充满的矛盾与张力,并提出了对知行合一进行进一步学术研究所必须聚焦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鉴于人的有限理性在学习、思考、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真实表现,本文认为知行合一通常既不可能亦无必要。在学徒时认真学习并构建持续学习能力,在出师后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增进学习能力并在行动中进行思考与即兴发挥,此乃各类管理决策者所应表现的常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乔见
孟子奠定了儒家性善论的传统,其所论性善的根据在于人皆有四端之心,其中恻隐之心尤为根本。朱子则以"性即理"来阐明性善的根据,认为"四端"是性体之发用,这就颠倒了孟子"以心(情)善言性善"的理路,同时他亦认为恻隐之心是四端之根本。王阳明以良知概念阐明人性善,良知绾合了孟子的四端,但阳明特别强调良知只是一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一个好恶,这就使"四端"的中心由恻隐转移到了羞恶心和是非心。现代进化论的研究表明,以羞恶为内核的是非心才是人类特有的良心,这一看法也为儒家性善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儒家 性善 四端之心 良知 进化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潇 李平 毕智慧
尽管商学院学术与实践的脱节已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但如何找到更正确的参照对象,做到知行合一,尚未有明确的答案。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外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商学院困境的起源与恶化,并以医学院和法学院为参考,深入探讨了商学院研究和教育达到知行合一的基础,由此构建出涵盖科研和教育多方面的改革体系,包括:本科教育、应用型硕士教育或MBA等职业教育、研究型硕士及博士教育、创业教育、学术研究和探索及教职人员的绩效考核。
关键词:
商学院 改革 知行合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建晖
当2019年的新年钟声敲过,我担任上市公司"南京高科"董事会秘书(简称董秘)已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董秘的初心就是要当好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公司价值的维护者。其中,用心把握平衡、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多方共赢,则是我在职场上发挥作用并提升自身价值的关键,也是我一直以来致力于思考并不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知行合一 投资者 信息披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崖
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州郊区的一个小镇上,那天,街道上静极了,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突然,马路对面出现了一个八九岁光景的男孩。他一边跑,一边摇动着手里的10元钞票开心地呼喊着:"阿姨,买几个香梨!"男孩眼睛直直地盯着对面水果摊上的一大堆金黄的梨子,径直朝水果摊奔来,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一辆疾驰而来的红色轿车突然闯进了这条街道,随着一声惨叫,男孩的身体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条街道是明令禁止车辆通过的,那辆红色轿车竟然明日张胆地闯了过来,即使造成了事故,竟连速度都没有减,溜之大吉,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本刊记者
近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就《中国财政》专题刊发财政青年春节回乡调研优秀成果及机关团委建立"财青8+"日常调研机制事宜作出批示:"青年同志结合探亲回乡调研,察民情,提建议,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好做法。部各级党组织应总结经验,持续予以推动,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知行合一,以知促行。"
关键词:
财政部 调研工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申绪璐
"颜子没而圣学亡"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之后旋即引起争议。王畿继承阳明的思想,继续发展论证该说。除该命题所蕴含的"心学道统论"独立、开放的意义之外,从良知与知识的角度,王阳明与王畿师徒二人以此命题反对后世流传的以子贡为代表的外向闻见之学,并进一步强调颜子先天之学的重要性。王畿的思想中,外在的知识不同于内在的良知,但知识本身又是良知发用的一部分。一方面,王畿担心外在闻见对于良知发见的遮蔽,另一方面王畿也认为在良知的主导下,可以实现转识成知的默识。
关键词:
阳明学 颜子 子贡 良知 知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北大光华举办“知行合一 碳望未来”学术论坛
陈文麟:知行合一的会计学家
融合互联 智能制造 论道经营 知行合一——互联网创新峰会举行
以行动学习为主线 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
商业信用的独董网络同伴效应研究:知行合一还是虚谈废务?
“战略即实践”学派述评——兼与“知行合一”观对话
中学生的良好习惯源于合力的训练——边城高级中学知行合一践行例谈
MPA研究生“知行合一”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践
管理学术研究的“知行合一”之道:融合德鲁克与马奇的独特之路
研究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知行合一”——比较教育理论建设跨文化的哲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