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4)
2023(12039)
2022(10573)
2021(9796)
2020(8420)
2019(19206)
2018(19074)
2017(36153)
2016(19787)
2015(22379)
2014(22111)
2013(21514)
2012(19612)
2011(17959)
2010(18307)
2009(17288)
2008(16816)
2007(15133)
2006(13044)
2005(11485)
作者
(57594)
(48461)
(48154)
(45590)
(30361)
(23229)
(22045)
(18854)
(17986)
(17149)
(16424)
(16114)
(15164)
(15001)
(14938)
(14936)
(14923)
(14250)
(13961)
(13655)
(12018)
(11685)
(11683)
(10902)
(10875)
(10799)
(10702)
(10589)
(9751)
(9586)
学科
(78441)
经济(78364)
管理(56809)
(51174)
(41939)
企业(41939)
方法(38735)
数学(34158)
数学方法(33622)
(22048)
中国(19837)
(18642)
(18223)
业经(15987)
环境(15632)
地方(14776)
农业(14552)
(14328)
贸易(14320)
(14020)
(13922)
理论(13482)
(13116)
(11729)
(11656)
财务(11607)
财务管理(11575)
(11481)
银行(11449)
(11246)
机构
学院(282106)
大学(280970)
(108733)
管理(107129)
经济(106276)
研究(93555)
理学(92773)
理学院(91699)
管理学(89577)
管理学院(89074)
中国(69132)
科学(61402)
(59991)
(49411)
(48748)
(48161)
业大(44367)
研究所(44270)
中心(44089)
(42254)
(40106)
师范(39711)
财经(39506)
农业(39230)
北京(37625)
(35756)
(34067)
(33476)
经济学(32999)
师范大学(31603)
基金
项目(192845)
科学(151162)
研究(139316)
基金(138237)
(122245)
国家(120936)
科学基金(102574)
社会(86241)
社会科(81667)
社会科学(81635)
(76745)
基金项目(72777)
自然(67601)
教育(65936)
自然科(65884)
自然科学(65865)
(65447)
自然科学基金(64614)
编号(57965)
资助(57238)
成果(46741)
重点(44343)
(42296)
(41872)
课题(39976)
(39779)
科研(37391)
创新(37078)
计划(35910)
教育部(35845)
期刊
(117361)
经济(117361)
研究(74873)
中国(54409)
学报(47280)
(43918)
科学(42455)
(37728)
管理(37196)
大学(34303)
教育(34218)
学学(31983)
农业(30355)
技术(25378)
业经(20655)
(20626)
金融(20626)
财经(18592)
经济研究(18587)
(16970)
图书(16103)
(15985)
资源(15958)
问题(15331)
统计(14904)
(14167)
技术经济(13935)
(13782)
科技(13186)
商业(12476)
共检索到405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君  
生态系统视角下,职校专家型教师的优势和专长体现为对生态情境的充分利用和对内外资源的有效获取。访谈25位职校专家型教师,考察影响其职业生涯的3个最关键事件,从情境与资源两个维度,基于四级系统编码,分析成长特点与专长,结果显示,新手期和熟练期是教师发展的两个关键转折期。专家型教师的优势表现为对学校情境和以学校为核心的学校-学校、学校-企业情境资源的积极获取;不足表现为,过度依赖学校情境,对政府、社会、企业、家庭等情境的利用比较欠缺。职校教师对工具性资源的利用多于情感性资源,同一情境可能引发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资源获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红  左金萍  
科学有效的价值获取机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对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主导的比利时微电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案例的探索性和解释性研究,详细阐述其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独特价值获取机制,据此提出"协调者"知识产权价值获取概念模型,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获取理论研究和实践拓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保罗·普林斯路  莎伦·斯莱德  默罕默德·哈利勒  肖俊洪  
学习分析自从2011年出现以来,不管是作为一个研究重点还是实践领域,它一直在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熟了。学习分析不但在增进我们对学生坚持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业的了解以及提高我们教学策略的效果等方面有巨大潜能,它还能帮助学生在更加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然而,学习分析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它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这些问题引起一些关注。我们在这篇概念性文章中提出从生态系统观的角度理解学习分析,或是把它视为某一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或是把它当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行动者)组成,包含一系列相互交叉、常常互相依存且又是彼此一部分的变量。鉴于学习分析有提高学习效果的潜能,我们基于学习的社会批判视角提出学习分析的生态系统观。我们从机构和机构以外社会层面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出发对学习分析进行阐述。学习分析的生态系统观不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可以免责,而是更加细致入微地了解促成(或妨碍)学习发生的因素(行动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闵庆文,成升魁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内涵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有关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足迹、所提供的生态空间以及生态赢余或赤字情况。分析表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生态足迹也较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以及别国的生态威胁也就相应较大。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阜源  
开放获取的兴起使得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其检索功能的建设也日益重要。本文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DOAJ、DOAB、DOAR,从系统建设现状入手,在底层信息组织、检索模块设计和检索结果显示三个方面对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的检索功能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对开放获取资源目录系统检索功能的未来建设提出展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君  任腾飞  戈兴成  贾倩  
为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从生态学视角考察资源型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从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资源、创新环境4个层面明确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驱动因子,构建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的关键驱动因子识别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并类比资源型城市的演化过程,将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化期4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内关键驱动因子和集聚机制、扩散机制的作用机理,揭示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金对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企业容易受到其他驱动因子的影响,创新体制及政策对其他驱动因子的影响度最大,企业和技术创新的中心度最大;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着演化状态的提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扩散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康  李耀川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市收缩这一新现象逐渐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空间中呈现,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挑战之一。在简要梳理城市收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主线,重点关注收缩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及其政策、空置土地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维度,对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变化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模拟在分析和预测收缩情境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研究情景,复合模型将具有更好的解释力。(3)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诉求,绿色空间存储制度是促进收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城市收缩产生的空置土地为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空间,应发展适用于我国城市收缩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在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模式"甚至"减量模式"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城市收缩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维度的研究,要积极借鉴并整合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收缩研究的方法创新和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盛小平  完颜邓邓  
在介绍网络交换理论的基础上,论述开放获取(OA)社会网络存在的资源交换关系、权力交换关系、身份交换关系、位置交换关系、成本或收益交换关系、情感交换关系,运用这些交换关系和网络交换理论,进一步解析在OA出版、OA文献引用、OA资源整合、OA资源共享中,OA行动者、OA资源各自之间与相互之间的连接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以锋  盛小平  
指出开放获取(OA)活动比如OA出版、OA资源组织与保存、OA平台共用,在OA社会网络中存在多种强关系。采用定性分析与模型分析方法,解析如何利用OA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来推进OA出版、OA资源组织与保存、OA平台共用中的合作行为,得到4个主要研究命题及其相关子命题。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义堃  
通过深入分析电子政府环境对政府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各类政府网站调查总结当前政府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指出尽管政府网站普及度不断提高,网上信息资源不断丰富,用户网上信息获取能力不断提高,但公众对政府网站的认可度、实际利用率以及满意度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网站用户分化问题应引起重视,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平录  邢小强  
依据资源基础理论,财政自主权作为一种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组织可利用的财政资源,是地方政府取得良好区域创新绩效的来源;使用2007—2016年中国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财政分权异质性、创新绩效异质性、创新强度、内生性等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②地方政府在运用支出自主权为获取良好的区域创新绩效时,存在"软约束"问题,即收入分权对支出分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作用但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转移支付的"公共池"效应与创新锁定效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香云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出现对高职校企协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遵循"三层面三维度"的发展路径,推动高职校企协同的模式创新与生态转型,建立共生、共享、共建、共赢的校企协同生态圈,已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进  王彦敏  涂艳红  
生态系统构建与管理是企业保持持续行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现有研究对生态系统概念定义与特征阐释存在巨大争议:部分学者强调战略管理情境下的商业生态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相互独立;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研究中交替使用两个概念。基于关键文献评论方法,这一争议得到了调和。从静态角度看,商业生态系统区别于创新生态系统,前者强调系统成员价值共创过程,后者强调系统成员价值共取过程。但两者具有概念互补性:无论商业生态系统还是创新生态系统都可统一于系统生命周期和价值过程中。因此,从动态过程视角分析,战略管理情境下的生态系统着力于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共享、价值分配以及价值共取;生态系统的价值过程在系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以及衰落/复苏期具有不同的演化特征。未来相关研究可从历史演变角度,结合多学科视角,深化对生态系统概念演变规律的认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艺璇  成琼文  郭波武  
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企业跨组织边界进行价值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此情境下,企业如何实现跨界扩张是关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对其中的实现机理未能充分揭示。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以美的集团成功跨界地产领域,并扩张升级成为智能家居企业的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核心企业利用生态优势进行跨界扩张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通过主体间技术网络合作—市场网络包络—两个耦合网络价值共创的迭代进演实现跨界的技术可行与市场接纳,进而驱动核心企业实现跨界并扩张新的价值领域。在此过程中,核心企业不同的网络行为所构成的桥接机制、拟态机制和前瞻机制依次发挥了推进作用。其中,核心企业通过桥接机制促进在位成员与界外主体形成技术网络合作,推动其实现技术跨界;通过拟态机制促进在位成员对界外主体形成市场网络包络,助力其实现市场跨界;通过前瞻机制促进技术与市场网络形成的耦合网络价值共创,驱动核心企业在新领域扩张发展。本文最终遵循“资源—(网络)行为—结果”逻辑链路提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实现跨界扩张的阶段模型,解构和深化了企业通过构建“共生型”网络关系实现跨界扩张的内在逻辑,为企业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跨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娄小亭  朱祖平  
平台生态化已成为企业组织集聚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对一些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探索平台生态系统主体的依存状态,本文基于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框架梳理了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相互依存的动力机制,并构建了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在六种依存情形下的依存演化模型,对模型的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平台架构不只是技术产物,其隐含着互补者交互的价值网络;鼓励用户参与创新能使互补者获得竞争优势;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竞合演化影响着彼此的策略选择。因此,应优化平台架构设计、鼓励多主体参与创新、提升消费互联网创造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