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8)
- 2023(8566)
- 2022(6967)
- 2021(6671)
- 2020(5046)
- 2019(11165)
- 2018(10918)
- 2017(20760)
- 2016(11386)
- 2015(11967)
- 2014(11713)
- 2013(11515)
- 2012(10392)
- 2011(9547)
- 2010(9716)
- 2009(8944)
- 2008(8533)
- 2007(7890)
- 2006(7203)
- 2005(6263)
- 学科
- 农(48888)
- 济(48695)
- 经济(48654)
- 业(37480)
- 农业(32714)
- 管理(26930)
- 业经(17801)
- 企(16771)
- 企业(16771)
- 方法(14639)
- 地方(13206)
- 数学(12969)
- 数学方法(12783)
- 农业经济(12432)
- 中国(12340)
- 发(11329)
- 制(10850)
- 环境(10680)
- 学(9834)
- 村(9513)
- 农村(9493)
- 发展(9306)
- 展(9295)
- 财(9258)
- 体(8566)
- 土地(7949)
- 策(7880)
- 建设(7544)
- 收入(7434)
- 贸(7258)
- 机构
- 学院(161218)
- 大学(151756)
- 济(66265)
- 经济(64978)
- 管理(62093)
- 研究(54581)
- 理学(54572)
- 理学院(54023)
- 管理学(53110)
- 管理学院(52854)
- 农(50289)
- 中国(42457)
- 农业(37754)
- 科学(34938)
- 业大(32419)
- 京(30491)
- 所(27188)
- 财(26555)
- 中心(26229)
- 研究所(24935)
- 江(24390)
- 农业大学(23322)
- 范(21510)
- 师范(21304)
- 财经(21049)
- 经济管理(20430)
- 省(19973)
- 州(19531)
- 经(19170)
- 院(19102)
- 基金
- 项目(113741)
- 科学(90710)
- 研究(85253)
- 基金(82422)
- 家(72222)
- 国家(71489)
- 科学基金(61493)
- 社会(55954)
- 社会科(52570)
- 社会科学(52554)
- 省(47426)
- 基金项目(44542)
- 自然(38262)
- 划(37908)
- 自然科(37253)
- 自然科学(37247)
- 自然科学基金(36583)
- 教育(36430)
- 编号(36074)
- 资助(31170)
- 农(30129)
- 发(27380)
- 成果(27256)
- 重点(25545)
- 部(24602)
- 课题(23877)
- 创(23571)
- 国家社会(23126)
- 制(22521)
- 发展(22090)
共检索到233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春林 涂安娜
加强农村河湖管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然而,农村生态河道管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反思既有研究从单一维度分析农村生态河道管护的局限性,在对P镇生态河道管护的运行逻辑及长效机制分析基础上发现农村生态河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效管护,必须构建集保障、组织、运行于一体的管护体系,并从情境优化、结构重塑、行动纠偏等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强 周培
尽管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并不一定随着土地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但从发展现代农业和大幅提高农业经营者收益的角度讲,土地规模化经营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同时考虑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避免粗放经营和大量抛荒,如何实现土地平稳有效流转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基于农民生存保障和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生产保障和土地经营效益的两难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发展缓慢和滞后。在坚持以农为本、兼顾效率的原则下,通过土地三权分立和土地流转业务专门化,农村土地完全可以实现既保障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又实现高效利用的平稳有效流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宁宇
文章在评述解释我国产业结构偏差的原因、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及产业结构转变机制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会呈现出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因为强调服务业的发展而忽视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特定的国际分工地位,二产比重偏高、三产比重偏低的产业结构偏差会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存在,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使我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着力点在于制度建设和大城市的引领。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制度 都市 中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银仓
中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在"花钱买机制"的改革中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难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分析突破农信社内部人控制问题的难点,认为现行改革方案存在对制度演进的方向预见不足和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长期性估计不足两方面的问题。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提出了农信社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突破路径:确立渐进改革思路,分两步完成控制权的转换;加强金融立法,注重执行层面的政策设计;实施股权激励和"金色降落伞"计划;加强治理文化建设;强化监管,增大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过程中的保障力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戴丹婷
笔者通过对农户的金融需求和支农资金供给途径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塑农村金融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缺陷 路径选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杨艳平
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途径,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与治理能力变革。然而,农业农村科技属性不强、涉农资金短板凸显、人力资源难以盘活、农业农村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实践效果。对此,需遵循科技强农、金融兴农、人才助农、基层联农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投入、完善优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路径,全面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祥毅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金融虽经多次改革,仍然问题重重。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制度,构建农业信贷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商业性金融 政策性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宏霞 史林东
长期以来,中国设计的农村金融制度没能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信息传递成本问题,致使金融机构缺乏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激励,而农村金融新政则实现了对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突破,也有效破解了金融机构和农村借贷者之间信息传递成本过高问题。制度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使经济参与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实现新政既定的社会目标。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机制设计 新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炜 丁延武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土地要素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的制度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改革任务艰巨、法律制约突出、现实问题较多、潜在风险较大等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的问题。本文在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建立农村现代产权制度和实现生产要素城乡之间合法、有序、自由流动的目标,提出了以开放式改革为基本方式争取国家保护、以组织形态创新为突破口降低交易成本、以股份制为路径运用提升产权改革成果、以农民自主和仲裁制度为核心健全产权保护机制等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制度 改革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红云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居民的个体化现象日益突显,这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农村居民的个体意识不断觉醒,更加注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个体意识的觉醒也使得农村基层治理主体对农民的组织整合能力日趋弱化。因此,从个体化视角来看,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各农村治理主体地区还需加强农民认同感,提升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组织力;切实关注农民利益,深入挖掘农村基层治理资源;完善农民支持系统,多维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谷晓芸
乡村生态振兴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产业发展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现实困境。应从加快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加强生态产业培育和生态价值转化、提升主体治理能力等各个维度综合发力,构建科学合理路径,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持续稳步进行。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现实困境 突破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郎宇 王桂霞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全开发理念盘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是新时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揭示生态资源价值化所经历的“生态资源价值培育—生态资源资本深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三阶段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阐述生态资源价值化与乡村振兴的内涵逻辑关联,并深入剖析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三阶段逻辑机理,探讨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典型模式以及在助推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区域现实难点和共性现实难点。基于逻辑发展、区域难点、共性难点三个视角提出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路径,为盘活生态资源价值,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津 刘向南 吴群
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宅基地制度优化需要纠正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获得偏差,并允许农民获得更多宅基地财产权益。本文基于农民在现实宅基地利用中的财产权益实现差异,从权、益二分视角构建了事实财产权益格局的四象限模型和财产权益偏差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形成农户事实宅基地财产权益偏差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农民行为能力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对农户事实宅基地财产权益的纠偏是推动宅基地制度优化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纠偏的基本逻辑,本文提出宅基地制度优化需要构建农民基本居住权益保障体系,完善法定权利结构,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优化农村宅基地利用的同时促进农民获得更多宅基地财产权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周飞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缩影,决定了农村金融整体效能,经济学通常用市场集中度衡量市场结构。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农村金融市场再次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本文从数字化视角切入,深入剖析历次农村金融改革的宏观环境和微观机理,运用40余万条数据全面还原不同时期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原貌,回溯其演变的成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连续DID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多维度验证数字化与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HHI)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数字化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变革的颠覆性影响,提出农村金融市场改革要因应变化,结合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优势及天然缺陷构建适宜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机制设计既要“瞻前”,也要“顾后”,持续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玉冰
农村封闭性熟人社会中形成的道德约束、信息对称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与惩戒机制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互联网的普及下正不断失去效力,急需重塑一个与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信用约束机制。在金融科技繁荣发展的时代,数字信用体系的构建步入探索期,多元化与碎片化信用信息的整合、信用白户的信用评估与信息的共享都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现代农村信用约束机制的重塑也应紧抓金融科技的契机,在强化与传统信用约束机制衔接的基础上,线上线下多渠道弘扬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建立农村大数据征信与智能化信用评估体系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第三方力量完善监督机制,补全硬性约束机制、健全基于区块链的失信惩戒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