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3)
- 2023(4938)
- 2022(4128)
- 2021(4341)
- 2020(3247)
- 2019(7408)
- 2018(7168)
- 2017(12315)
- 2016(7601)
- 2015(9302)
- 2014(9821)
- 2013(8915)
- 2012(8544)
- 2011(7299)
- 2010(7943)
- 2009(6959)
- 2008(7273)
- 2007(6771)
- 2006(6110)
- 2005(5920)
- 学科
- 济(20211)
- 经济(20166)
- 管理(19510)
- 业(15281)
- 企(13027)
- 企业(13027)
- 教学(12268)
- 理论(9919)
- 中国(8632)
- 学法(7851)
- 教学法(7851)
- 农(7717)
- 教育(7702)
- 制(6656)
- 财(6606)
- 方法(6303)
- 学(6043)
- 学理(5937)
- 学理论(5937)
- 业经(5467)
- 农业(4788)
- 银(4753)
- 银行(4745)
- 数学(4561)
- 行(4471)
- 体(4467)
- 学校(4442)
- 技术(4398)
- 数学方法(4201)
- 地方(4064)
- 机构
- 学院(106438)
- 大学(99295)
- 研究(34148)
- 管理(30025)
- 济(29896)
- 经济(28632)
- 中国(27203)
- 理学(23730)
- 理学院(23377)
- 京(22873)
- 管理学(22440)
- 管理学院(22263)
- 科学(21584)
- 技术(21302)
- 职业(20719)
- 江(19742)
- 所(18148)
- 范(18007)
- 师范(17758)
- 财(17669)
- 中心(16810)
- 州(16512)
- 农(15933)
- 研究所(15688)
- 技术学院(15377)
- 北京(15320)
- 教育(14994)
- 职业技术(14904)
- 师范大学(13900)
- 业大(13489)
- 基金
- 项目(57904)
- 研究(49137)
- 科学(42670)
- 基金(34592)
- 家(29289)
- 国家(28905)
- 教育(28628)
- 省(26056)
- 社会(24314)
- 编号(24300)
- 科学基金(23542)
- 社会科(22514)
- 社会科学(22507)
- 成果(22118)
- 划(21193)
- 课题(19744)
- 年(18071)
- 基金项目(16947)
- 资助(15397)
- 重点(14154)
- 自然(14010)
- 项目编号(13881)
- 自然科(13657)
- 自然科学(13653)
- 性(13381)
- 自然科学基金(13354)
- 规划(13069)
- 度(12369)
- 大学(12154)
- 研究成果(12105)
共检索到182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俊生 周永平
高职实践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领域的具体表现,这一复杂、动态、开放的系统包含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效果评定等五大要素。建构彰显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特色的新型教学设计模式,客观上要求教师首先要理清现有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探析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梳理还原其兼具实践教学"情境性"和教学设计"生成性"的本真逻辑理路,以为当前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效突破口和理论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力
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是精准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动呈现。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彰显高职思政课课程特质、增强学生发展动能过程中,高职思政课应以精准教学回应时代呼唤。以教学对象的精准画像、教学内容的精准定制、教学方法的精准滴灌和教学评估的精准评价,描摹高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生成逻辑,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分类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弥合好语境“复杂”与教学“精准”之间的张性矛盾,实现学生德性塑造和技能锻造双向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精准教学 立德树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美育 以美育人 工匠精神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玉辉
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能够增加国民财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现实逻辑层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资本市场发展理念,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理论逻辑层面,应重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资本与资本市场的重要论述,回归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源。在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情况下,为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功能,应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实践理路,具体包括:一是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指导;三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五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根本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晓珍 王文权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单一化的问题。课程思政的三重属性,从不同层面全方位覆盖学生的思政教育,基于课程内在特征提取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与各类课程乃至校园生活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推进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的成效在于它的可接纳性,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创造这种接纳性。其实践路径是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与校园生活相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贺世强 陈振中 蒋文宁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传统的以预设逻辑为起点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它对教学设计刚性的限制,教学实施过程相当于流程的执行,漠视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发生等等。经验生成逻辑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宏观的预设,为教学参与者提供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新性的空间,有效弥补了预设性教学的缺点。
关键词:
经验生成 预设逻辑 实践教学 逻辑起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久红
充分展示了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中华民族之主体意识、战略定力、政治自信和理论自觉。政治方略需要社会高度认同、需要"落地的"体制机制、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入把握并自觉遵循这一政治逻辑,中国必将完成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新时期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亮亮 邢云文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蕴含着深厚的逻辑机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吸收和借鉴对历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有益启示,凝结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历程,高度契合于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追求。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度不高、数字平台垄断与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相悖、数字鸿沟与阶层固化趋势凸显等现实问题,成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新的问题指向。站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从聚焦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数字治理以超越数字资本逻辑、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汇聚共同富裕合力四个方面求突破,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拓展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晖
在高校法律教学和实践中’逻辑一直没有缺位’且作用重大。传统法理论狭义逻辑观和实践论导向的缺失,使逻辑在法律工作和教学中长期处在边缘。在我国,"逻辑和法律进行交叉研究"被称为"法律逻辑"。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将法律逻辑看成形式逻辑对法律领域的渗透与应用’将"形式逻辑体系+法律例证"视为法律逻辑研究的起点和内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俊生
实践教学设计改革与创新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落脚点和突破点。明晰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变革诉求,以情境学习理论和生成性思想为理论基础,把握情境性生成教学设计的逻辑理路,进一步梳理基于情境性生成的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运行机理、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形成指向情境性生成的高职实践教学设计的框架结构。依此整体框架的设计,围绕实践性思维的生成,立足于"处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性问题",对实践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系统、教学目标系统、教学内容系统、教学策略系统以及教学评价系统等五大子系统进行操作模型的建构,力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龙 陈鹏
时代发展呼唤高职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创新人才,但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游离于实践教学之外,徒有形式。因此,高职需基于其教学的实践性,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变传统机械的"制作逻辑"教学为"设计逻辑"教学,以此促进教学主体从劳动之兽到创造之人、教学环境从教导型到学习型、教学方式从线性服从到关系对话的转向。教学逻辑的"设计"转向从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三方面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促进了真实情境的回归以及关系思维的养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赋予了可能、重塑了环境、增添了推动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制作逻辑 设计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阳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冰蕾 吴琳华
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为例,从创业课程目标定位、内容体系、保障体系构建针对来华留学生的"CCP创业教育模式",进而提出推进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宇飞 陈温福 李晓安 于海秋
新农科建设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缓解高校教育资源不足、发展不平衡的有效路径。从发展逻辑看,教育资源共享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在要求;从理论逻辑看,教育资源共享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取向和道路遵循;从实践逻辑看,教育资源共享是新时代教育供给的来源和范式。从活跃的人力资源角度,结合典型的案例发展,对学术论坛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践中的融合和互补作用进行了剖析,为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教育资源共享 新农科 人才培养 学术论坛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国权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作为智能时代信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是一个社会技术复合系统,蕴含着必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在人工智能与信用治理的互嵌融合过程中,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类决策与机器决策交互作用,由此形成了技术应用、智能决策、数据安全、主体参与和价值实现的边界约束。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需要恰当处理好信用治理客体、主体、载体、媒体和环境之间的共生互促关系,以技术向善赋能信用善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