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9)
2023(11199)
2022(9629)
2021(8775)
2020(7462)
2019(17424)
2018(17229)
2017(32979)
2016(18496)
2015(20692)
2014(21123)
2013(21299)
2012(20734)
2011(19078)
2010(19676)
2009(18126)
2008(18424)
2007(16912)
2006(14924)
2005(13848)
作者
(59283)
(49702)
(49550)
(46885)
(31636)
(24054)
(22526)
(19385)
(18892)
(18025)
(17132)
(16653)
(16185)
(16057)
(15859)
(15333)
(15301)
(14707)
(14465)
(14392)
(12737)
(12707)
(12244)
(11327)
(11277)
(11187)
(11165)
(11141)
(10272)
(10070)
学科
(85528)
经济(85450)
(46529)
管理(45887)
(35300)
企业(35300)
方法(33858)
数学(29651)
数学方法(29313)
中国(25066)
(24557)
地方(23735)
(20342)
(18526)
业经(18381)
(16623)
贸易(16612)
农业(16499)
(16019)
(15668)
(14184)
银行(14128)
(14085)
金融(14081)
(13657)
地方经济(13260)
(12672)
环境(12542)
(12457)
理论(11480)
机构
学院(277840)
大学(277445)
(111935)
经济(109471)
研究(104822)
管理(97256)
理学(82263)
理学院(81122)
管理学(79339)
管理学院(78817)
中国(78114)
科学(68843)
(61812)
(58502)
(57103)
研究所(52043)
(50999)
中心(46666)
业大(46303)
农业(46120)
(45014)
北京(39697)
财经(39690)
(39137)
师范(38632)
(37274)
(35788)
(35541)
经济学(34458)
(34378)
基金
项目(178830)
科学(137782)
基金(126185)
研究(125716)
(112417)
国家(111468)
科学基金(92368)
社会(76745)
社会科(72594)
社会科学(72570)
(72088)
基金项目(66435)
(60971)
自然(60711)
自然科(59246)
自然科学(59221)
自然科学基金(58147)
教育(57676)
资助(52855)
编号(50693)
(44448)
成果(42425)
重点(41872)
(38589)
课题(37112)
(36131)
计划(34963)
发展(34710)
科研(34594)
(34123)
期刊
(131775)
经济(131775)
研究(82564)
中国(59173)
(54619)
学报(52702)
科学(46162)
(38710)
大学(38407)
农业(36899)
学学(36381)
管理(35192)
教育(31072)
(27193)
金融(27193)
技术(24475)
业经(22554)
经济研究(20977)
(19676)
财经(19640)
问题(17870)
(16942)
(15145)
(14460)
技术经济(14280)
业大(13875)
统计(13611)
商业(13414)
科技(13344)
图书(13159)
共检索到430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宁宁  刘佳  渠成  王然  许奕华  罗晨  李峰奇  
【目的】分析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编码基因CcilCSP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重点研究CcilCSP1结合二球悬铃木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能力,旨在为CcilCSP1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通过化学感受蛋白反向模拟筛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信息素物质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CcilCSP1基因ORF的全长序列,用RT-qPCR研究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用Swiss-model构建CcilCSP1蛋白的三维结构,并通过AutoDock 4.2开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帆  张晓曼  赵磊  崔旭红  李红亮  罗晨  
【目的】克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化学感受蛋白1(chemosensory protein 1,CSP1)基因,诱导表达Q型烟粉虱CSP1重组蛋白(以下简称Bt CSP1),研究其与主要寄主植物挥发性气味分子的结合特性。【方法】利用全长引物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连接并构建p ET-30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表达Bt CSP1重组蛋白。收集菌液后超声破碎细胞,离心取上清,经Ni2+-琼脂糖柱结合梯度浓度咪唑洗脱纯化后,经PBS反复透析获得重组蛋白,并用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紫薇  徐华潮  张娓娓  王佩星  
为了探寻寄主植物气体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寄主选择的影响机制,分别对健康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苦楝MeliA AzedArACh,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i-214’枝条挥发物进行成分分析。室内"y"型嗅觉实验结果显示:5种树种对天牛引诱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5种树种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p<0.05),苦楝和垂柳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元臣  卢绍辉  龚东风  马兴莉  
【目的】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在我国的入侵趋势。【方法】共测定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中240个个体COⅠ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利用Dna SP V6.12.03等软件对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情况、种群历史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12个地理种群的COⅠ核苷酸序列含有13个变异位点和9个单倍型,其中有5个共享单倍型,Hap1为祖先单倍型。方翅网蝽总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为0.584,地理种群间H_d值在0~0.758之间。种群总固定系数F_(ST)值为0.48,各地理种群间F_(ST)值在-0.05~0.89之间,种群间基因分化程度差异较大;种群总基因流N_m值为0.55,且各地理种群间N_m值在-85.25~47.58之间,种群间基因交流程度不同。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52.19%,同时华中组群经历了方翅网蝽种群扩张事件。【结论】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在不同组群间和地理种群间具有显著分化的遗传结构。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各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地理距离未明显阻碍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推测在中国主要分布区内悬铃木方翅网蝽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进行扩散。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滑金锋  张帅  崔金杰  王道杰  王春义  雒珺瑜  吕丽敏  
【目的】克隆、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荧光结合特征分析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技术克隆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基因AlucCSP1,使用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PCR技术对AlucCSP1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研究,在BL2(DE3)工程菌株中用pGEX-4T-1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并在GSTrap FF柱中纯化和去标签蛋白。使用bis-ANS作为荧光配基,研究AlucCSP1蛋白与58种气味标样和5种棉花次生代谢物质的结合特征。【结果】得到了绿盲蝽化学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宁  张冬勇  沈红霞  胡琴  樊建庭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既危害衰弱寄主也危害健康寄主。为了寻找影响光肩星天牛产卵的植物源信息物质,并为研制绿色无公害的光肩星天牛引诱剂奠定基础,通过室内有选择和无选择产卵试验,测定了光肩星天牛对青皮垂柳Salix ohsidare,苦楝Melia azedarach和复叶槭Acer negundo等3种寄主植物的产卵偏好行为,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3种寄主植物树干挥发物成分。有选择产卵试验和无选择产卵试验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双  王松莹  谷少华  郝再彬  张永军  郭予元  
【目的】利用昆虫的嗅觉识别机制,以化学感受蛋白作为潜在的靶标,干扰昆虫的寄主定位及交配等行为,用于害虫综合治理。【方法】克隆并纯化了1个新的苜蓿盲蝽化学感受蛋白Alin-CSP6,进行了113种气味化合物对Alin-CSP6的荧光竞争性结合试验,将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筛选出强结合力的气味标样采用"Y"型嗅觉仪验证行为反应,并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Alin-CSP6的3D结构。【结果】Alin-CSP6具有较广谱的结合力,能够与醇、醛、酮、酯、萜、芳香族等多种化合物结合并表现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β-香茅醇(β-citronellol)、反式-2-己烯醛(trans-2-hexene aldehy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健  宋学森  胡碗晴  蔡普默  陈家骅  
用小笼测试了8种与橘小实蝇气味结合蛋白Bdor OBP1结合强烈的寄主植物挥发物(β-紫罗兰酮、乙酸异戊酯、罗勒烯、苯乙醇、己酸乙酯、乙酸叶醇酯、乙酸丁酯、苯甲醛)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除苯甲醛外,7种挥发物对性成熟的橘小实蝇雌雄成虫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且对雌雄虫的引诱效果无明显差异(乙酸丁酯除外);挥发物两两混配中,100μL·mL~(-1)乙酸异戊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对橘小实蝇雌虫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著减弱,500μL·mL~(-1)己酸乙酯和20μL·mL~(-1)乙酸叶醇酯混配的引诱作用与单一挥发物相比显著增强,引诱率为62.4%; 3种挥发物的混配没有明显增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岗  刘惠霞  刘拉平  马养民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小丰  张立钦  朱云峰  李桥  张绍勇  
研究了吡虫啉、甲维盐、吡虫啉+阿维菌素和敌畏氧乐等4种注干液剂注干施药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与药剂种类、施药剂量及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其中40.0g·L-1吡虫啉+1.5g·L-1阿维菌素和300.0g·L-1敌畏氧乐防治效果较好,根据悬铃木Platanus胸径大小,在0.10L·m-1胸径处理剂量下,药后5d,防治效果分别达95.33%和97.31%;药后20d,分别达96.00%和94.70%。这2种药剂可用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福莲  李传仁  刘万学  万方浩  
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新近入侵我国的物种,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已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城市呈现暴发态势。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分布和危害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速度与方式、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止其扩散和危害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德君  陆佳伟  殷丽  
室内条件下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苦参碱、阿维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Bt)3种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1,5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采用生化方法测定3种药剂对不同虫态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方翅网蝽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龄若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最强,5龄若虫和成虫的敏感性相近。3种药剂中苦参碱的毒力最高,对1,5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0.1957,194.9和197.3mg·L-1;其次为阿维菌素,对不同虫态的LC50分别为10.66,420.5和472.0mg·L-1;苏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丽贤  张真  黄大庄  
针叶树小蠹虫不仅能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识别和回避非寄主生境,而且能识别非寄主树种和不适寄主树。非寄主挥发物,尤其是6碳乙醇等绿叶气体和一些8碳醇等树皮挥发物是代表着非寄主的重要气味信号,在针叶树小蠹虫寻找寄主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绿叶气体和非寄主树皮挥发物等的研究基础、小蠹虫对非寄主的回避、影响挥发物释放的因素、非寄主挥发物的采集分析、生物测定方法和非寄主挥发物作用的生态学及进化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小蠹虫能在混交林中找到寄主不是单因素决定的,是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非寄主挥发物在针叶树小蠹虫的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