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7)
- 2023(2571)
- 2022(2262)
- 2021(2075)
- 2020(1824)
- 2019(3775)
- 2018(3674)
- 2017(6353)
- 2016(4017)
- 2015(4439)
- 2014(4415)
- 2013(4361)
- 2012(4356)
- 2011(4103)
- 2010(4156)
- 2009(3772)
- 2008(3999)
- 2007(3599)
- 2006(3211)
- 2005(2891)
- 学科
- 济(12044)
- 经济(12022)
- 管理(7897)
- 业(7837)
- 学(7793)
- 企(6190)
- 企业(6190)
- 方法(5376)
- 数学(4445)
- 数学方法(4329)
- 农(3716)
- 财(3221)
- 中国(3029)
- 及其(2717)
- 业经(2625)
- 融(2588)
- 金融(2586)
- 物(2531)
- 农业(2477)
- 贸(2451)
- 贸易(2451)
- 银(2437)
- 理论(2429)
- 银行(2386)
- 害(2380)
- 易(2349)
- 行(2310)
- 虫(2299)
- 制(2261)
- 和(2228)
- 机构
- 大学(65858)
- 学院(64070)
- 研究(28807)
- 科学(23852)
- 农(23728)
- 农业(19224)
- 中国(18930)
- 济(18563)
- 经济(18086)
- 所(17708)
- 业大(17513)
- 管理(17125)
- 研究所(16802)
- 京(15023)
- 理学(14947)
- 理学院(14573)
- 管理学(13855)
- 管理学院(13759)
- 农业大学(12805)
- 室(12124)
- 中心(11650)
- 实验(11483)
- 实验室(11104)
- 省(11035)
- 重点(10528)
- 江(10522)
- 院(10251)
- 业(10152)
- 科学院(9992)
- 北京(9128)
- 基金
- 项目(48294)
- 科学(35437)
- 基金(34566)
- 家(34268)
- 国家(34041)
- 科学基金(26550)
- 研究(25907)
- 自然(20950)
- 自然科(20454)
- 自然科学(20434)
- 自然科学基金(20071)
- 省(19741)
- 基金项目(18140)
- 划(17220)
- 资助(14789)
- 社会(14203)
- 社会科(13353)
- 社会科学(13346)
- 计划(12847)
- 科技(12786)
- 教育(12062)
- 重点(12050)
- 科研(10198)
- 发(9964)
- 专项(9942)
- 农(9636)
- 创(9511)
- 部(9478)
- 创新(9105)
- 业(8992)
共检索到91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台 刘学群 柳春芬 吴秋娥
从悬铃木叶片中提取的暗棕色抑菌化合物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收光谱与用相同方法从樟树叶片中提取的抑菌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相类似 ;抑菌化合物分别在pH4.0~ 8.0的 0 .16mol/LNa+ 盐溶液和含 5 %的葡萄糖溶液中对光热稳定 ,在pH3 .5以下容易析出 ;在柠檬酸、磷酸及Tris HCl等常用的缓冲溶液系统中 ,在pH4.0~8.0范围内也稳定 ;10mmol/L的Fe3 + 、Cu2 + 、Ca2 + 、Mg2 + 和Zn2 + 等两价金属离子 ,在生理pH条件下 ,对抑菌化合物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抑菌化合物和常用的LB培养基先混合后再灭菌的抑菌活性与分别灭菌后再混合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磊 李红双 蔺娜 崔德才
以悬铃木为试验材料 ,系统地研究了激素浓度、叶片生理状态、光照条件等诸多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建立了悬铃木叶片外植体的不定芽高频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以顶部充分伸展的 4 0d叶龄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 ,再生效果最好 ,将此类叶片放在含 1 5mg·L- 1 6 -BA ,0 5mg·L- 1 IBA和 0 5mg·L- 1 KT的MS分化培养基上 ,暗培养 7d后转到光下培养 ,15d后便可见到不定芽不经过或经过很少的愈伤组织阶段 ,直接从叶片上分化产生 ,出现的高峰期在接种后的 2 0~ 30d ,芽分化率高达 98%以上。待小芽长至 1~ 2cm ,将其从叶片上切下 ,转到芽伸...
关键词:
悬铃木 叶片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群 王春台 杜爱玲 林滢
以碱提取、酸沉淀的方法从樟树叶片中分离得到一种棕黑色粉末,该提取物主要为有色化合物A和B的混合物,化合物A的含量成倍高于化合物B;经silicagel、Al_2O_3及sephadex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的红棕色化合物A,经PAGE、PLC及TLC检测均为单一谱带或单一斑点;该化合物熔点为280.29℃,λ_(max) ̄(KOH)为213nm,E1cm1%为342.5,肩峰为257nm,pI为3.7,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及毛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樟树叶片,抑菌物,抗菌活性,分离,纯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姚军 张丽芳 涂炳坤 丁昭全
本研究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3个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嫁接年限的少果毛一球悬铃木优良品种‘园科115’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Yuanke 115’的接穗(13 a、14 a与30 a)以及两个相应的砧木(二球悬铃木)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16条引物在5个样品中共扩增出75条谱带,其中2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36%。根据ISSR标记数据,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显示:5个悬铃木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80 0~1.000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7时,5个悬铃木样品归为一类;遗传相似系数在0.98时,3个不同嫁接年限的‘园科115’一球悬铃木接穗归为一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勇平 李清禄 应顺秋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认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含量45%、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探讨光照、加热、p h和存放时间对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在暗室和室内自然光照下较稳定,室外强光照下其含量明显下降;加热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p h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p h为5-6时的稳定性最好;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可存放一定时间,暗室内存放60 d,黄酮类化合物保存率为98.32%.
关键词:
猪仔笠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工艺 稳定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明 卢宇蓝 施季森
通过对北美一球悬铃木叶片体胚发生研究发现,以自新稍顶端往下第2~3位叶为材料,暗培养条件下,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体胚发生的最佳培养配方分别为:MS基本培养基,蔗糖30g/L,琼脂6g/L,pH 5.7,附加NAA 0.2mg/L、IBA 0.3mg/L、6-BA 0.3mg/L;MS基本培养基,蔗糖40g/L,琼脂6g/L,pH 5.7,附加激素配比组合C效果最佳。
关键词:
一球悬铃木 无性系 愈伤组织 体胚发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连瑞 田养光 周文明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 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剑 李天华 崔艺久 白洪志 韩梅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
关键词:
放线菌 发酵液 抑菌活性 稳定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中海 马湘涛
应用电导法研究了不同抗热性的柑橘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其细胞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时间相同时,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柑橘叶片细胞膜的热稳定性降低,其伤害率的变化符合Logistic 方程所描述的曲线,该曲线的拐点温度与柑橘的抗热性相一致;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的伤害率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其热稳定性逐渐降低。从而证明柑橘叶片细胞膜的热稳定性与其抗热性密切相关,可以用电导法来鉴定柑橘的抗热性
关键词:
质膜 热稳定性 柑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霞 陈卫卫 唐红玲 陈镇 张英杰 曾汉来
以光合作用高温稳定性差异明显的籼型水稻品种蜀恢527和特籼占25为材料,研究开花期高温对其功能叶片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光合作用高温稳定型品种蜀恢527的净光合速率及结实率降幅较小,叶片脯氨酸积累量增幅较大,细胞膜伤害率明显较低;同时剑叶Rubisco大亚基、小亚基和Rubisco粗酶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的50.0℃热稳定性均较高。Rubisco的大、小亚基中,以小亚基的稳定性对温度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可为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资源鉴定、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浩 王仁才 王琰 庞立 卜范文 何小娥 周倩
以黄芩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抑菌圈直径为衡量指标,筛选黄芩的提取工艺条件,对活性物质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强抑菌效果,在料液比1∶27.5、超声提取2.5 h、提取温度72.5℃、超声功率850 W条件下,抑菌圈直径达到31.8 mm,相比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在40℃、700 W超声波提取2.0 h条件下的抑菌能力提高了28.69%。紫外光照射10 h以上、偏碱性环境、Ag~+、Fe~(3+)、Cu~(2+)金属离子对提取物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pH值为12时的抑菌圈直径比pH值为5时降低了44.10%;低于25℃储存40 d左右,对提取物活性的影响较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佳璇 张妍 秦栋 刘佩 刘化禹 霍俊伟
【目的】探究蓝果忍冬主栽品种‘L4’、‘Berel’在果实采摘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的类黄酮种类、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比较两品种之间的差异,确定蓝果忍冬叶片的最佳采收时期,为蓝果忍冬叶片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研依据。【方法】以果实采摘后不同发育时期(06-09-08-06)的‘L4’、‘Berel’叶片为试料,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发育时期2个品种叶片的类黄酮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叶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FRAP)。【结果】(1)从蓝果忍冬品种‘L4’叶片中分离鉴定出了11种类黄酮成分;从‘Berel’叶片中分离鉴定出10种类黄酮成分,与‘L4’相比缺少了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苷为‘L4’和‘Berel’叶片中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占总类黄酮含量的56%~57%。(2)06-23采摘的‘L4’、‘Berel’叶片中的总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7.21和20.61 mg/g,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同时该时期叶片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L4’、‘Bere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1.90,25.07 mg/g,FRAP分别为125.66,91.73 mg/g。(3)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叶片中的总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4’叶片中的类黄酮种类、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优于‘Berel’,可作为一种天然类黄酮提取的良好来源,06-23是蓝果忍冬叶片的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蓝果忍冬 叶片采收期 类黄酮 抗氧化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冰玉 苏晓华 郑书星
建立杨树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前提。该研究以山新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对附加不同浓度BA和NAA的MS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不定芽的高频再生体系,其再生率、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的卡那霉素选择压。对再生苗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基本能够保持原有供体植株的遗传基础,可以应用于试管苗快速无性繁殖及遗传转化。
关键词:
山新杨 高频再生 遗传稳定性 RAPD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纪明山 于志国
从印楝叶片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优异拮抗效果的内生放线菌YL-2。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获得粗提物,试验结果表明:由乙酸乙酯萃取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可达24.2mm;以此粗提物作为抑菌剂,采用悬滴法和抑制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0.8g·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而在浓度为1.6g·L-1时,对菌丝抑制率为92.2%。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室温时抑菌直径达到最大值(27.5mm);在弱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比较稳定,pH值为4.0条件下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开跃 李晓储 张双全 樊英鑫 邱金芬 毕慧敏
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叶片中分离出挥发油,经GC/MS/计算机进行成分分析和定量测定,并且测定了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与清除活性。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酯类(33.396%),萜类(18.313%),醇类(12.065%)和芳香族化合物(9.484%)。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叶片挥发油有较强的抑制与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挥发油在稀释100倍时,抑制超氧阴离子活性最大,超过了植酸和没食子酸丙酯。在稀释20倍时,总SOD(T-SOD)活性达495.10 U.mL-1,其中CuZn-SOD活性为338.50 U.mL-1,占T-SOD的68.3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