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0)
- 2023(5265)
- 2022(4442)
- 2021(4045)
- 2020(3410)
- 2019(7564)
- 2018(7720)
- 2017(13641)
- 2016(7803)
- 2015(8939)
- 2014(8929)
- 2013(8595)
- 2012(8136)
- 2011(7414)
- 2010(7498)
- 2009(7035)
- 2008(6712)
- 2007(6108)
- 2006(5407)
- 2005(4872)
- 学科
- 济(24853)
- 经济(24803)
- 管理(19300)
- 业(15051)
- 企(12198)
- 企业(12198)
- 学(11085)
- 方法(9190)
- 中国(8255)
- 农(7612)
- 数学(7524)
- 制(7482)
- 数学方法(7379)
- 体(6831)
- 财(6768)
- 理论(6106)
- 业经(5364)
- 融(5215)
- 金融(5208)
- 地方(5080)
- 银(5077)
- 银行(5030)
- 环境(4979)
- 教育(4947)
- 行(4895)
- 农业(4725)
- 及其(4622)
- 和(4592)
- 体制(4078)
- 划(4051)
- 机构
- 大学(111462)
- 学院(109626)
- 研究(46571)
- 济(37725)
- 经济(36644)
- 中国(33825)
- 管理(33430)
- 科学(32871)
- 农(30135)
- 理学(27915)
- 理学院(27480)
- 管理学(26602)
- 管理学院(26431)
- 所(26388)
- 京(25746)
- 农业(24374)
- 研究所(24329)
- 业大(21913)
- 中心(20259)
- 江(18898)
- 财(18351)
- 院(17458)
- 省(16958)
- 北京(16164)
- 技术(16006)
- 室(15966)
- 农业大学(15115)
- 范(15043)
- 师范(14623)
- 州(14250)
- 基金
- 项目(75939)
- 科学(56909)
- 基金(52894)
- 家(50117)
- 研究(49917)
- 国家(49700)
- 科学基金(39438)
- 省(30743)
- 社会(28489)
- 自然(27840)
- 自然科(27182)
- 自然科学(27168)
- 划(26990)
- 基金项目(26823)
- 社会科(26652)
- 自然科学基金(26647)
- 社会科学(26643)
- 教育(23226)
- 资助(22477)
- 编号(19310)
- 重点(18341)
- 计划(17269)
- 成果(16976)
- 发(16449)
- 科技(16086)
- 部(15691)
- 课题(15463)
- 创(15336)
- 科研(15319)
- 创新(14489)
共检索到176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文 顾志峰 朱宁宁 李正荣 杜开和 徐在宽
对江苏和安徽地区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各器官和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类立克次体 (Richettsia likeOrganisms,RLOs)广泛寄生于病蟹各器官和组织中。它们特异性地寄生于病蟹各器官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以及血细胞中 ,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是类立克次体的主要繁殖场所和传播载体。类立克次体对病蟹机体的结缔组织的广泛侵入 ,以及对胸神经节及神经与肌肉的接头—运动终板的侵染正是颤抖病症状 (不食、肌无力、肢体阵发性颤抖 )的病理结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RLOs与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关系 ,从而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类立克次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春霞 王安利 王维娜 李凤超 郭明申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关键词:
斑节对虾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病毒侵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介华 贺路 曾令兵 周剑光
本文作者将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内脏匀浆,30000r.p.m离心30分,将沉淀重悬,细菌过滤器过滤后,注射病蟹内脏接种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染蟹表现出与野外发病中华绒螯蟹同样的症状。超薄切片后,电子显微镜下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及略小于细胞核大小的病毒包埋体样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强 郭爱珍 陆承平
用在江苏采集的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 (BY0 )组织匀浆 ,经除菌处理 ,人工接种健康绒螯蟹 ,约 10d发病 ,出现典型症状 ,继而死亡。将人工复制发病的绒螯蟹 (BY1)除菌后 ,接种健康绒螯蟹 ,同样使其发病并死亡(BY2 )。电镜观察BY0、BY1、BY2的超薄切片 ,其神经组织和肝胰脏等的细胞质中发现圆形病毒颗粒 ,大小约 5 5~ 6 5nm ,具有外膜样结构。因此 ,可以认为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人工复制 病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艳琼 李友莲
为了明确黄绿绿僵菌的致病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在马铃薯瓢虫幼虫体表的侵染及穿透过程。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的侵染要经历孢子的附着、萌发、入侵和菌丝的延伸与增殖等阶段;黄绿绿僵菌接种12h后附着于虫体表面的分生孢子萌发,24h后体积膨大并从一侧伸出芽管,之后逐渐生长成菌丝,沿体壁蔓延,若遇到合适的侵入部位,前端即产生附着胞向体壁穿透,并在体内繁殖,最终伸出虫体表面,使其布满白色菌丝。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庆杰 迟德富 宇佳 冉亚丽
为了解布氏白僵菌对杨干象幼虫的侵染过程,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研究了布氏白僵菌对杨干象幼虫体壁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变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接种12 h后,分生孢子成功附着于杨干象幼虫体壁不同区域,如气孔、感器周围与节间膜部位;接种24 h后,最早观察到布氏白僵菌以芽管或菌丝的形式穿透杨干象幼虫体壁,无附着孢产生;接种90、96 h后,由虫体内穿出的菌丝在虫体表面开始大量繁殖。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菌丝在穿透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与组织溶解现象。接种第24 h时,菌丝穿入表皮;到第36 h时,大量菌丝侵入到皮细胞层中;到第48 h时,菌丝侵入皮细胞层后使皮细胞层发生变形,菌丝周围出现电子密度很低的光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达 袁芳芳 黄大庄 刘春延 毕华明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并研究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绿僵菌后体壁和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16h,寄主表皮层中观察到少量菌丝段,至24h菌丝已普遍侵入,芽管在穿透过程中表现了机械压力和酶活性。36~48h菌丝即可穿透体壁进入血腔。菌丝和菌丝段经血淋巴循环侵入各器官组织。48~72h,随着菌丝和菌丝段在肠壁细胞中迅速大量增殖,肠壁组织逐渐被破坏,中肠微绒毛脱落,肠壁细胞形成空泡,围食膜被分解消失,最终中肠组织崩溃、解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彩萍 闫喜中 刘红霞 郝赤 骆有庆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研究球孢白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壁的过程以及寄主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48h,芽管平均长度达到3.08μm时即可侵入幼虫体表。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芽管伸长形成菌丝,逐渐萌发生成新的分生孢子,在后期菌丝间出现丝状物和网状结构,这2种现象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分生孢子多数以芽管方式侵入表皮,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染。组织切片显示:侵染3天的幼虫腹部体腔中脂肪体组织变得模糊,细胞核不明显,马氏管出现空泡并变形。中肠围食膜被分解消失,肠壁肌肉层向内皱褶,排列紊乱,出现破裂,肠腔内变浑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志彪 赵云龙 周忠良 周鑫 杨健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研究在不同铜(Cu2+)浓度梯度的水环境中中华绒螯蟹体内Cu2+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生长相关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未添加Cu2+的对照组中,中华绒螯蟹中Cu2+含量以鳃为最高,表皮次之,肝胰腺最低。随着水环境中Cu2+浓度的增高,相应组织中的Cu2+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肝胰腺增加最快,鳃次之,表皮则最慢。显示在高Cu2+水环境下,肝胰腺是Cu2+主要的累积场所。不同浓度的Cu2+对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Cu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脂肪酶活性则有浓度依存的增强作用。表明随着水环境中添加的Cu2+浓度的增加,肝胰腺将...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铜 消化酶 肝胰腺 鳃 表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唐俊 郑宗林 杨先乐 胡鲲 喻文娟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
关键词:
磺胺甲基异噁唑 中华绒螯蟹 代谢 消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美琴 陈海仟 吴光红
为获知饲料中重金属与中华绒螫蟹各组织间的富集与释放特性,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中华绒螫蟹分别在Pb含量为10.21、22.01、40.81 mg/kg,Cd含量为1.78、2.80、4.48 mg/kg的饲料驯养过程中,其鳃、肝胰腺和肌肉对Pb和Cd的生物富集与释放特性,为Pb与Cd在中华绒螫蟹体内的分布、富集和迁移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华绒螫蟹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同时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中华绒螫蟹对饲料中Pb和Cd的富集速率常数k_1、排出速率常数k_2、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半衰期b_(1/2),富集平衡时生物体内Pb和Cd含量CAmAx等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①中华绒螫蟹对饲料中的P...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饲料 铅 镉 吸收 释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宏达 刘凯
采用颜料法确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循环血体积(V)与体质量(W)间的回归曲线方程为V=0.1576W-0.898(Rs=0.83,P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细菌清除率 包裹 吞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薇 魏华 刘青
The precociousness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Eriocheir sinensis) is correlative with the level of estradiol in the hemolymph and gonad.In female,the hemolymph estradiol level of immature crab was(118.75?11.25) pg?mL~(-1),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precocious and mature crab((291.84?33.71...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雌二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金开璇 汪跃 张锐 王敏 王以莲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 N.E.Br.)为我国特产果树,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栽培山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北京市就达10万亩,约400万株,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山楂丛枝病的发生,造成山楂苗木和大树枝条枯死,影响果实产量。据在北京市各区县调查,在山楂种植地区内,病害严重发生的约达20%左右。该病1988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资源圃内发现,危害山楂品种较多,以小楂或以小楂为砧术的品种发病严重。病害有不断发展的趋势,成为当前山楂生产中的一大障碍。
关键词:
山楂 丛枝病 类菌原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亚波 吴小双 叶碧欢 吴盼盼 舒金平
金针虫是叩甲(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idae)幼虫的通称,广布于世界各地,危害农作物、林木及牧草等,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地下害虫。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是浙江笋用林内的优势种群,其幼虫(即金针虫)是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州地区德清和安吉、杭州地区余杭和临安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华绒螯蟹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学观察
粉红粘帚霉SWFUYHL 02-03侵染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期复眼超微结构的观察
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主要体征和卵巢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内AchE和NOS神经元的观察以及Ach、NO含量和Na~+;K~+-ATP活性的分析
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内AchE和NOS神经元的观察以及Ach、NO含量和NA~+;K~+-ATP活性的分析
水体中锌与镉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吸收蓄积的相互作用
中华绒螯蟹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成蟹阶段蜕壳与生长观察
盐酸沙拉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
不同水温下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