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
- 2023(697)
- 2022(595)
- 2021(564)
- 2020(521)
- 2019(1181)
- 2018(1065)
- 2017(1767)
- 2016(1184)
- 2015(1327)
- 2014(1360)
- 2013(1343)
- 2012(1360)
- 2011(1345)
- 2010(1301)
- 2009(1173)
- 2008(1160)
- 2007(1030)
- 2006(786)
- 2005(716)
- 学科
- 学(3708)
- 济(2554)
- 经济(2552)
- 水产(1543)
- 动物(1403)
- 管理(1246)
- 动物学(1230)
- 方法(1152)
- 农(1143)
- 业(1142)
- 数学(1055)
- 数学方法(1035)
- 生态(845)
- 环境(785)
- 中国(739)
- 物(682)
- 资源(681)
- 及其(678)
- 农业(646)
- 和(620)
- 气候(603)
- 企(594)
- 企业(594)
- 土地(591)
- 害(587)
- 生态学(582)
- 生物(554)
- 防(554)
- 植(543)
- 理学(542)
- 机构
- 大学(18756)
- 学院(18368)
- 研究(10466)
- 科学(9969)
- 农(9391)
- 农业(7912)
- 中国(7347)
- 所(7145)
- 研究所(6897)
- 业大(6382)
- 室(5871)
- 实验(5684)
- 实验室(5525)
- 重点(5249)
- 京(5226)
- 农业大学(5160)
- 中心(4221)
- 业(4184)
- 省(4173)
- 济(4142)
- 科学院(4128)
- 经济(4009)
- 院(3968)
- 资源(3694)
- 部(3536)
- 管理(3379)
- 技术(3362)
- 江(3282)
- 研究院(3277)
- 北京(3081)
共检索到26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海鹏 蒲德永 陶文静 余必先 周传江 张耀光
采集嘉陵江中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患肌肉溃烂病病鱼和健康鱼,对比测定二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大小等指标,以研究病鱼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病鱼和健康鱼鱼体的多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健康鱼,病鱼外周血中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白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加,红细胞有变小趋势,表明肌肉溃烂对中华倒刺鲃红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相对于健康鱼,病鱼淋巴细胞比例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表明在病理情况下,鱼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林 赵海鹏 金丽 张耀光
采集嘉陵江网箱养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病鱼和健康鱼,测定二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氯(Cl-)、血清钙(Ca2+)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健康鱼,病鱼ALT、AST、Cl-和Ca2+显著升高(P<0.05);AKP、TP、ALB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有较大差别。整体而言,肌肉溃烂病引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贞琼 冯兴无 江涛 唐洪玉 郑永华 刘雪梅
从患肌肉溃烂病的濒死中华倒刺鲃和草鱼体表病灶上分离并提纯培养得到3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出现与病鱼相同症状的肌肉溃烂病;用该细菌制备出抗原疫苗,其免疫成功率达到100%;对已感染该病的中华倒刺鲃鱼种进行药饵投喂治疗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肌肉溃烂病 病原菌 防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海英 郑永华 唐洪玉 冯兴无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21种抗菌类药物和5种组合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葡萄糖、氨苄西林钠7种药物敏感,对溴氯海因、食盐、强氯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邴旭文 蔡宝玉 王利平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5尾中华倒刺(Spinibarbussinensi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中华倒刺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9 22%,粗脂肪质量分数1 96%,水分质量分数77 0%,灰分质量分数1 6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0 18%。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73 61%(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32 26%,占氨基酸总量的43 83%;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中华倒刺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酪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1 34,4种鲜味氨基酸...
关键词:
中华倒刺 肌肉 营养成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许诺 陆芍华 严梦涵 何晴 包松英 江兴华 王全溪
选取10头经检测确定为猪瘟抗原抗体双阴性的断奶外三元仔猪,随机分为A、B组,每组5头.A组(对照组)仔猪肌肉注射灭菌生理盐水(1 mL·头~(-1)),B组(兔脾淋组织注射组)仔猪肌肉注射兔脾淋组织(1 mL·头~(-1)).注射后的第3天,采集仔猪外周血,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B两组样品的测序长度均约为6×10~9 bp,测序质量符合要求;两组外周血细胞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 246个.GO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生物过程有56个GO条目,细胞组成有19个GO条目,分子功能有10个GO条目.KEGG富集结果表明,共有17条显著性富集KEGG通路.本研究重点分析了A、B两组样品T细胞受体和Toll样受体的KEGG通路,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CD4/8、TCRα、AP-1、NAFT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转录组数据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兔脾淋组织肌肉注射第3天可显著影响猪外周血转录组谱,特别是可调节T细胞受体和Toll样受体的KEGG通路,提高猪的免疫功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吉涛 李健 陈萍 刘萍 何玉英 王清印
采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和肌肉组织全长cDNA文库。以中国明对虾"黄海1号"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为材料,Trizol法提取总RNA,磁珠法纯化mRNA后,用SMART cDNA合成试剂盒合成双链cDNA。双链cDNA经SfiⅠ酶切和CHROMA SPINTM-400过柱分级分离后,与λTriplEx2载体两臂进行连接,随后进行λ噬菌体体外包装反应,构建血细胞和肌肉全长cDNA文库。肌肉组织原始文库滴度为0.77×106pfu/mL,血细胞...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血细胞 肌肉 cDNA文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张明辉
中华绒螯蟹循环血液中血细胞总数为(13357±7196)cells.mm-3,其中大颗粒细胞所占(49.8±7.5)%,其长轴(16.6±1.1)μm,短轴(10.2±0.6)μm;大小颗粒中间型细胞所占比例(20.6±5.3)%,其长轴(13.1±1.2)μm,短轴(8.4±0.5)μm;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29.3±4.8)%,其长轴(12.4±1.2)μm,短轴(8.1±0.4)μm;无颗粒细胞所占比例(0.2±0.2)%,其长轴(11.3±1.3)μm,短轴(8.9±1.1)μm。血液离体后,在血液完全凝固的(97.7±25.3)s时间内,只有无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荣蓉 丁世杰 郭赟 朱浩哲 陈益春 刘政 丁希 唐长波 周光宏
【目的】探究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的类似物(Trolox)通过调控活性氧对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肉种子细胞在体外增殖及分化过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首先在猪肌肉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和200μmol·L~(-1))的Trolox培养3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统计细胞增殖倍数,同时利用CCK8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Trolo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Trolox处理后表征干性的PAX7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AX7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ellROX荧光染料对细胞内活性氧进行染色并通过高通量高内涵活细胞共聚焦成像系统检测Trolox对活性氧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在猪肌肉干细胞体外成肌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处理,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分化早期标志基因MYOG、CAV-3及终末分化标志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表达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yHC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MyHC进行染色并统计MyHC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细胞增殖倍数统计显示,50和100μmol·L~(-1)的Trolox处理组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200μmol·L~(-1)的Trolox显著上调了PAX7的表达(P0.05);添加Trolox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被极显著降低(P<0.001);在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后,预分化阶段的MYOG和CAV-3及终末分化阶段的MyHC均显著上调(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HC阳性细胞比例有增多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rolox通过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促进猪肌肉干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进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吴新颖 梁萌青 薛长湖 常青 王家林
鱼类肉品品质与肌肉组织学特性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因素包括肌纤维直径、数量、密度等(即肌肉细胞多孔性参数)。本文综述了鱼类肉的品质与肌纤维数量、密度、胶原蛋白及肉pH等之间的一些研究状况。肌肉细胞多孔性受品种、营养状况、运动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了解可能影响肌肉细胞多孔性的因素可以为实践中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因素来改善鱼肉品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鱼类肌肉 细胞多孔性 肌纤维 肉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祥会 王桂忠 李少菁
研究主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低温适应3周的锯缘青蟹肌肉及肌细胞膜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肌肉中脂肪酸C16:0随饲养温度降低而降低,5℃组显著低于27℃组(P<0.05);C18:0却在5℃组显著高于27℃组(P<0.05);C20:5随着饲养温度降低而升高,5℃和10℃组显著高于27℃组(P<0.05)。∑C16随饲养温度的降低而降低,5℃组显著低于27℃组(P<0.01);∑C20却随饲养温度的降低而升高,5℃和10℃组显著高于27℃组(P<0.05);EPA+DHA随饲养温度降低而升高,5℃和10℃组显著高于27℃组(P<0....
关键词:
锯缘青蟹 肌肉 细胞膜 脂肪酸 低温适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任泷 吴金明 宋文 张家波 张沙龙 危起伟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嘉陵江、赤水河、清江3个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种群288尾样本的3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全长/体长、叉长/体长、体宽/体长等29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聚类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2.93%;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中华倒刺鲃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到99.31%。研究结果显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凯 房文红 乔振国
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细胞染色的抗凝剂、染色方法进行筛选。蟹样品体质量约250 g。采用亚甲基蓝、瑞氏法染色后,在Olympus油镜下观察、记数、测量,再结合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对锯缘青蟹血细胞进行分类。根据血细胞质中颗粒的有无、大小、折光性、染色特性及细胞的大小、核质比等,将锯缘青蟹血细胞分为4种:(1)无颗粒细胞,细胞质中无颗粒;(2)小颗粒细胞,细胞质中有深蓝色小颗粒;(3)中间型细胞,细胞质中既有深蓝色小颗粒,又有折光性红色大颗粒;(4)大颗粒细胞,细胞质中充满了具有折光性的红色大颗粒。4种血细胞的大小顺序从小到大依次为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中间型颗粒细胞、大颗...
关键词:
锯缘青蟹 血细胞 形态结构 分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增福 谢红梅 张静
对患溃烂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原进行了研究 ,病毒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患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灶及内脏中分离到 3种细菌 ,经过回染试验确定了两种主要致病菌。根据这两种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和一些相关文献 ,鉴定其分别为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提出防治措施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芳艳 石存斌 潘厚军 吴淑勤
从广东深圳患溃烂病的病鳗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AnGS020501。该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端生鞭毛,TCBS平板上生长,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对弧菌抑制剂O/129(50μg/片)敏感。通过常规细菌学方法和应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该菌是鳗鲡溃烂病的病原菌,对鳗鲡、罗非鱼、鲫、斜带石斑鱼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69×105、1.64×105、4.23×105、6.1×106、1.56×106CFU/g。该菌胞外产物对鳗鲡的LD50为1.02μg蛋白/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
关键词:
鳗鲡 溃烂病 创伤弧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