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8)
- 2023(10190)
- 2022(8681)
- 2021(8262)
- 2020(6736)
- 2019(15374)
- 2018(15098)
- 2017(29180)
- 2016(16303)
- 2015(18448)
- 2014(18718)
- 2013(18419)
- 2012(17294)
- 2011(15708)
- 2010(16078)
- 2009(14942)
- 2008(15255)
- 2007(14384)
- 2006(12571)
- 2005(11206)
- 学科
- 济(68669)
- 经济(68607)
- 业(50469)
- 农(47382)
- 管理(41041)
- 农业(31136)
- 企(29649)
- 企业(29649)
- 方法(27550)
- 数学(24250)
- 数学方法(24012)
- 业经(19394)
- 中国(17761)
- 财(16728)
- 制(15612)
- 地方(14872)
- 学(13282)
- 贸(12716)
- 贸易(12711)
- 易(12370)
- 发(11329)
- 体(11185)
- 环境(10712)
- 农业经济(10661)
- 银(10509)
- 银行(10483)
- 行(9956)
- 策(9861)
- 理论(9815)
- 务(9763)
- 机构
- 学院(238433)
- 大学(231107)
- 济(96126)
- 经济(93938)
- 管理(87636)
- 研究(79264)
- 理学(74996)
- 理学院(74202)
- 管理学(72924)
- 管理学院(72500)
- 中国(61860)
- 农(61510)
- 科学(49491)
- 京(48409)
- 农业(47349)
- 财(43414)
- 业大(42275)
- 所(41397)
- 江(38872)
- 中心(38704)
- 研究所(37206)
- 财经(33917)
- 范(31250)
- 师范(30952)
- 经(30620)
- 州(30558)
- 北京(29960)
- 农业大学(29100)
- 经济学(28510)
- 省(28052)
- 基金
- 项目(152179)
- 科学(117552)
- 研究(115639)
- 基金(106154)
- 家(91941)
- 国家(91016)
- 科学基金(76342)
- 社会(71140)
- 社会科(66797)
- 社会科学(66773)
- 省(62892)
- 基金项目(56595)
- 教育(52829)
- 划(51079)
- 编号(50960)
- 自然(46974)
- 自然科(45719)
- 自然科学(45706)
- 自然科学基金(44854)
- 资助(42159)
- 成果(41295)
- 发(34928)
- 课题(34652)
- 农(34397)
- 重点(34385)
- 部(33681)
- 创(31649)
- 性(30225)
- 创新(29544)
- 制(28824)
- 期刊
- 济(115828)
- 经济(115828)
- 研究(66574)
- 农(65057)
- 中国(50430)
- 农业(43792)
- 学报(39067)
- 科学(34664)
- 财(34312)
- 大学(29803)
- 学学(28276)
- 教育(27122)
- 管理(26210)
- 业经(25823)
- 融(24243)
- 金融(24243)
- 技术(21456)
- 业(21045)
- 问题(16897)
- 财经(16121)
- 经济研究(15650)
- 版(14936)
- 农村(14711)
- 村(14711)
- 农业经济(14418)
- 经(13861)
- 世界(12321)
- 经济问题(12268)
- 技术经济(12154)
- 资源(11370)
共检索到358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 包景岭
良好的农田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不良耕作行为是农田污染的重要诱因,如何让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关注农田环境,自觉主动抵制污染行为,是农田污染防治的重要命题。文章分析了不良耕作行为的思想根源和具体表现,提出对于分散的个体农民,应该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通过经济补贴、技术扶持、人为关怀等方式,使其在农业生产中自觉主动克服不良耕作习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天越 郝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农村生态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农村生态治理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践行。然而目前存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主体责任不到位、治理能力不足、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针对治理现实困境,有必要从治理理念、责任主体、技术能力、法律制度四方面来探究农村生态治理路径,着力突破农村生态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晓荣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宝根 周乃晟 胡雪峰 高效江 王少平
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是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估算其发生负荷的难度很大。通过对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模型结构的理解和适当简化不可直接建模的部分 ,对农田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的重要环节———降雨径流和污染物迁移进行了模拟。根据实测资料对SCS法的部分参数作了修正 ,使小块农田的降雨径流关系适合上海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采用比较完善的径流试验资料建立了相应的径流单位线 ;并利用水流流速与固体颗粒被冲刷强度的关系 ,选择合适的试验资料 ,分析得到了径流过程与氮素流失浓度的相关关系 ,从而建立了以修正的SCS法、径流单位线和径流过程与氮素流失浓度的关系为基础的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模型。在具备较长系列降雨量资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包翠荣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塑料大棚、地膜等覆盖栽培技术,从最初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后来逐渐推广到玉米、棉花、小麦等大田作物种植中。这一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我国农作物生产产量得以大幅度的提升,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度被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过去十多年来,由于这一白色辅助覆盖栽培技术增长效果明显,在全国各地迅速普及。但是,塑料大棚、地膜这些白色残留物对农田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已经超过了农田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限,导致了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专家指出,如
关键词:
PE 残膜回收 聚乙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皇平平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短时间内便可造成严重的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虽然来源于传统社会冲突,但表现为瞬间爆发性,参与者也具有匿名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加上现实社会的弱控制力及其他种种触发因素,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恶性发展和蔓延。因此,如何妥善、公正地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创新化和法治化研究必须认真对待的命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理性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并通过搭建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合理有效地疏导、规制和监管,进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社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的思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琦岩
本文主张,在社会知识管理方面智库既是主体又是载体;既是知识的产生者,也是知识的管理者。知识管理是智库的基础能力和智库竞争力的核心。智库是社会知识共享的推动者,知识网络间重要的链接者,整体性知识的构建者,风险性及评价性知识的管控者,社会治理重要的推动者、引领者。智库的知识管理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新时期加快智库以知识管理推动社会治理的能力建设,须从重新审视和定位智库的使命与功能、加强主导性知识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在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议程中强化知识管理的基础能力和应用行动能力、积极研究针对性的评价体系等四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
关键词:
智库 知识管理 社会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璇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城市边界日益向周边地区拓展,随之出现了“撤村建居”及“村落合并”等现象,过渡型社区也由此诞生。由于过渡型社区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社区居民的生活连续性和断裂性并存,社区治理在实践过程中充满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张力,无法顺利地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直接过渡,结构转换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因此,过渡型社区治理成为城市化的直接实践场,研究过渡型社区的结构特征和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过渡型社区 治理 结构特征 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恒
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严峻。近年来,虽然生态治理建设取得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体系中的主导性作用,提升生态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治理的协调合作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社会参与的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治理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 生态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勤
通过国家审计推进腐败治理是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何完善审计制度、改进审计方法,探索出一条利用国家审计推进腐败治理的有效路径,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审计在推进腐败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指出了国家审计在推动腐败治理中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审计推动腐败治理的路径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腐败治理 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梅重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环境污染现状,发现江西原有环境污染的治理尚未彻底完成,新的污染物又不断产生,环境污染新老叠加;因技术薄弱、资金有限等原因,中小企业面临污染治理难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源、点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易受到各种人为干扰,环境执法效率降低;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各种媒介开展公众环境保护教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新良 陈建洪 张雄一
为探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我国九大农业区和各省域的地均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空间分布及其长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18年我国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使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面源污染程度逐年加重,农田面源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化肥地均使用量增长101.5%,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药地均使用量增长97.6%,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用塑料膜地均使用量增长238.2%,污染等级从低等级向较高等级转变。九大农业区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程度整体呈现由早期的较低污染等级升高为目前的较高污染等级。华南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化肥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的农药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华南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综上,各省域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污染呈现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化肥面源污染河南、海南、湖北、广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加剧严重,农药面源污染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加剧最明显,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上海、新疆、福建、海南、甘肃、山东和浙江加剧比较明显。
关键词:
农田面源污染 空间分布 演变特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梦雪 徐冬先
“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治理农村相对贫困是“三农”工作发展的关键。基于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从内外联动、立足长远、创新发展的眼光去增强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继续脱贫的主动性,保障相对贫困群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相对贫困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国军 黄亚楠
现存全球经济治理赤字存在参与赤字、信任赤字、大国责任赤字、和平发展赤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中国要坚持全球化,坚持多边主义,努力参与各种双边、区域与全球性多边合作,在国际大循环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中国可以通过支持改革和完善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借力全球经济治理平台、构建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参与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改善有利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经济治理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卢为民 张琳薇
"学区房热"近年来出现在我国各大城市,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学区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学区房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教育、户籍、规划、财税等公共政策不合理、不配套的结果,并从全方位完善公共政策的视角,提出了破解学区房问题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区房问题 根源 破解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