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
- 2023(598)
- 2022(547)
- 2021(494)
- 2020(455)
- 2019(916)
- 2018(886)
- 2017(1381)
- 2016(1062)
- 2015(1221)
- 2014(1175)
- 2013(1266)
- 2012(1356)
- 2011(1192)
- 2010(1192)
- 2009(1062)
- 2008(1061)
- 2007(1024)
- 2006(842)
- 2005(808)
- 学科
- 学(2866)
- 害(2250)
- 济(2049)
- 经济(2046)
- 虫(1981)
- 虫害(1825)
- 病虫(1749)
- 病虫害(1749)
- 生物(1507)
- 防(1386)
- 防治(1286)
- 治(1285)
- 及其(1157)
- 微(993)
- 微生(979)
- 微生物(979)
- 病害(975)
- 水产(972)
- 生物学(914)
- 关系(861)
- 贸(827)
- 贸易(825)
- 易(821)
- 微生物学(761)
- 鱼(742)
- 各种(722)
- 动物(698)
- 世界(644)
- 管理(640)
- 业(637)
- 机构
- 大学(17541)
- 学院(16856)
- 农(10641)
- 研究(10033)
- 科学(9171)
- 农业(8799)
- 所(7127)
- 研究所(6759)
- 业大(6715)
- 中国(5853)
- 农业大学(5776)
- 室(5555)
- 实验(5329)
- 实验室(5182)
- 业(4857)
- 重点(4842)
- 省(4636)
- 京(4123)
- 科学院(3982)
- 中心(3781)
- 生物(3737)
- 技术(3673)
- 济(3405)
- 部(3387)
- 院(3251)
- 经济(3235)
- 江(2989)
- 研究院(2827)
- 林(2601)
- 科技(2576)
共检索到25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海平
从患烂鳃病的病鳗分离到多株细菌 ,其中三株经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 ,经生理、生化等测试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其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具动力的短杆菌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枸掾酸盐利用、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 ;硝酸盐还原 ,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明胶酶、尿素酶、V -P反应、吲哚反应阴性。对氟哌酸、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关键词:
欧洲鳗鲡 烂鳃病 恶臭假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宝忠
对广东和福建省部分养鳗场1994-1995年欧洲鳗鲡(Anguillaanguilla)暴发病做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鳗池发病历时6-10天,死亡率为90%左右,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4-8月,其中5-6月为最高;养鳗场水源采用河流水者发病几率为91.67%,采用水库及地下水者分别为16.67%和25.0%、探讨了该暴发病的病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
欧洲鳗鲡,暴发病,流行病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熊静 关瑞章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传甫 林天龙 俞伏松 林能锋
以70%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制备鳗源创伤弧菌生物1型高致病菌株FJ03-X2的胞外产物(ECPs),攻毒试验表明,该ECPs对鳗鲡无致病力;SDS-PAGE分析表明,该ECPs由约36 ku为主的系列蛋白条带组成。制备ECPs的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以20μg/尾的剂量腹腔注射免疫规格为15~20 g/尾的欧洲鳗鲡,ELISA分析表明,21 d和28 d时的血清抗体效价约为1∶1 280,免疫印记显示,ECPs中分子量为36 ku以上的蛋白成份可被免疫欧洲鳗鲡血清所识别,是构成ECPs的主要免疫原;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免疫欧洲鳗鲡显示出较高的免疫保护力。试验结果也显示出,单纯以ECPs等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冯建军
通过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刀豆蛋白A(ConA)质量浓度和鳗鲡血清质量分数4个参数的测定,确定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42-90 h,培养温度分别为15.0℃、20.0℃、25.0℃和30.0℃时,细胞培养液中ConA质量浓度分别为0、10μg/mL、20μg/mL和30μg/mL,鳗鲡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15%时,淋巴细胞于20.0℃、含10μg/mL ConA,10%鳗鲡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培养66 h后可获得最好的淋巴细胞转化效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玉 郭文场 杨振国 邹尔新 张凯 马家好
利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 ,对患“狂游病”的和健康的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各 30尾 ,53项血液指标 ,共 3180个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别“狂游病”欧洲鳗鲡和健康鳗鲡的判别公式 ,并介绍了其血液学判别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种持 陈振泽 陈启春 张恒远
本文主要探讨欧洲鳗(A.anguilla)在我国南方地区流水开放式生态条件下,其养殖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鱼类的生长与大小分化的特点,营养需求与摄食习性特点,适宜的养殖密度及分选时间,盛夏高温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病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养殖成活率86.6%,饲料效率为71.1%,净增倍数15.4,日增长量为:0.30g/尾·日,平均水体单产为:18.9kg/m~3,最高达25.7kg/m~3.
关键词:
欧洲鳗 流水 养殖 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建军 关瑞章 郭松林
采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欧鳗)血清免疫球蛋白(Ig),制备其特异性兔抗血清,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试验组鳗鲡和未经感染的对照组鳗鲡脾脏、肾脏和肝脏Ig阳性(Ig+)细胞定位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纯化后的Ig经SDS-PAGE检测含有分子质量约68 ku重链和26 ku轻链的2条清晰蛋白条带,由其制备的兔抗Ig血清效价达1∶51 200。对照组欧鳗脾脏Ig+细胞数较少,肾脏相对较多,肝脏未发现。试验组欧鳗脾脏Ig+细胞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多,肾脏中有所增多但不明显,肝脏中未发现。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段求明 朱光来 张连义
报道了患短钩拟指环虫病欧洲鳗的症状、流行状况和鳃显微组织病理。游动和呼吸频率异常、鳃丝浮肿和鳃上粘液增多为该病的主要症状。该病尽管在冬季也有发生,但水温在26℃以上的春末、夏季和秋初是最易发病的流行季节,流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患病欧洲鳗鳃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出5种类型,其一是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使邻近的鳃小片相连;其二是鳃小片粘液细胞增生,同样使鳃小片连成一片,增生的粘液细胞经阿利新蓝(Alcian blue)和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二者联合染色后呈蓝紫色的染色反应,属于Ⅳ型的粘液细胞;其三是鳃小片肿大,但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无肿大现象,上皮细胞层与毛细血管...
关键词:
欧洲鳗 短钩拟指环虫 鳃 组织病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毛芝娟 王美珍 陈吉刚 杨季芳
2008年3月,浙江省象山港养殖黑鲷暴发了严重的肠炎病情,病鱼肠道肿胀,充满黄色黏液。以ZoBell2216E平板自病鱼肠道黏液分离到4株菌BB01、BB02、BB03和BB04。通过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了前3株为病原菌,其中BB01菌株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61×104CFU/g鱼体重。3株分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氧化酶试验阳性,氧化葡萄糖,不产气,4℃生长,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利用麦芽糖、柠檬酸盐,硝酸盐降解阳性,DNA酶、乙酰胺酶阴性;与已发表的恶臭假单胞菌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经形态和理化特性鉴定及16SrDNA序列测定,此3株菌同属于恶臭假单胞菌。药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建军 郭松林 林 鹏
通过RTGPCR技术克隆欧洲鳗鲡(Anguillaanguilla)Ig轻链基因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a Ig L,其全长为1016bp,开放阅读框为714bp,编码238个氨基酸.将该基因片段与p ETGhis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其表达产物经SDSG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新增的27ku蛋白条带与预期值相符,且与兔抗欧洲鳗鲡Ig M血清发生特异性显色反应,证实了Aa Ig L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Aa Ig L在欧洲鳗鲡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脏的表达量最高,肾脏和心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蔡友琼 高露姣 于慧娟 钱蓓蕾 姜朝军 徐捷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 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LMG)的残留。结果表明:在药浴开始阶段,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MG含量迅速上升,肝脏、肾脏和血液于浸浴6 h时即达到最高平均值,分别为859.8±127.0μg/kg、589.2±40.0μg/kg和88.6±51.3μg/kg,肌肉于浸浴12h时达最高值(720.5±192.6μg/kg),随后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露姣 蔡友琼 姜朝军 钱蓓蕾 于慧娟 徐捷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1和0.2 mg.L-1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在药浴过程中,鳗鲡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平均含量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药浴12 h和24 h达到最高值(720.5±192.6)μg.kg-1和(1404.8±421.9)μg.kg-1;在清水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含量波动式下降,并于水浴2160 h(90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