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0)
- 2023(6138)
- 2022(5258)
- 2021(4697)
- 2020(4055)
- 2019(9092)
- 2018(9037)
- 2017(17282)
- 2016(9572)
- 2015(10916)
- 2014(11032)
- 2013(10876)
- 2012(10156)
- 2011(9294)
- 2010(9476)
- 2009(9168)
- 2008(9239)
- 2007(8602)
- 2006(7785)
- 2005(7470)
- 学科
- 管理(35985)
- 济(35103)
- 经济(35022)
- 业(30069)
- 企(26547)
- 企业(26547)
- 财(14219)
- 制(13840)
- 方法(12937)
- 数学(10494)
- 数学方法(10361)
- 中国(9841)
- 农(9439)
- 体(9395)
- 业经(9321)
- 学(8812)
- 务(8658)
- 财务(8637)
- 财务管理(8603)
- 企业财务(8124)
- 体制(8022)
- 银(7605)
- 银行(7575)
- 融(7372)
- 金融(7370)
- 行(7217)
- 划(6485)
- 贸(6248)
- 贸易(6244)
- 税(6211)
- 机构
- 大学(144702)
- 学院(142872)
- 济(56723)
- 经济(55362)
- 研究(51521)
- 管理(50394)
- 理学(42206)
- 理学院(41703)
- 管理学(40970)
- 管理学院(40704)
- 中国(40041)
- 财(31621)
- 京(31487)
- 科学(31310)
- 所(27536)
- 农(26390)
- 研究所(24282)
- 江(24163)
- 财经(23563)
- 中心(22859)
- 业大(21541)
- 经(21172)
- 农业(20789)
- 北京(19953)
- 院(18903)
- 州(18478)
- 省(18413)
- 经济学(17702)
- 财经大学(17400)
- 范(17105)
- 基金
- 项目(90142)
- 科学(70223)
- 基金(65506)
- 研究(64164)
- 家(58404)
- 国家(57929)
- 科学基金(48570)
- 社会(40690)
- 社会科(38433)
- 社会科学(38421)
- 省(34799)
- 基金项目(33795)
- 自然(31944)
- 自然科(31153)
- 自然科学(31140)
- 自然科学基金(30614)
- 划(29980)
- 教育(29463)
- 资助(27468)
- 编号(24939)
- 制(21955)
- 成果(21881)
- 重点(20994)
- 部(20401)
- 创(18872)
- 发(18797)
- 课题(18564)
- 创新(17724)
- 科研(17492)
- 教育部(17303)
共检索到230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刘展睿
改革开放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契约化,但同时产生了欠薪现象。在处理有关讨薪的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分清非理性讨薪和恶意讨薪两种行为,它们除在客观方面具有相似性外,在主体、主观和社会危害性三方面均有区别。当前,社会各界将非理性讨薪行为和恶意讨薪行为予以混同,使得恶意讨薪者利用政府的维稳思维和人们对讨薪者的同情而获利。因此,急需将恶意讨薪和非理性讨薪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予以区分,并分别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
恶意讨薪 非理性讨薪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刘展睿
改革开放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契约化,但同时产生了欠薪现象。在处理有关讨薪的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分清非理性讨薪和恶意讨薪两种行为,它们除在客观方面具有相似性外,在主体、主观和社会危害性三方面均有区别。当前,社会各界将非理性讨薪行为和恶意讨薪行为予以混同,使得恶意讨薪者利用政府的维稳思维和人们对讨薪者的同情而获利。因此,急需将恶意讨薪和非理性讨薪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予以区分,并分别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
关键词:
恶意讨薪 非理性讨薪 法律规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南
商标恶意诉讼是一种恶意诉讼行为,诚实信用原则是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的法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界定不清、规范和预防机制不足等问题,司法实践中"恶意"认定标准不同、损失赔偿标准较为复杂,不利于遏制近年来商标恶意诉讼的频发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实体法上,应明确商标恶意诉讼及认定标准,增加反赔制度。程序法上,需明晰诉前禁令制度,严格限制原告撤回起诉。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用规制机制作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措施共同保障当事人权益。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实现对商标恶意诉讼行为的有效识别和规制。
关键词:
商标 恶意 恶意诉讼 法律规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静 杨璐 刘克 王颖芝
在我国,拖欠工资现象仍广泛存在于某些行业中。它引发了被拖欠者的负面情绪,进而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政府部门自然要干预其中。基于欠薪的动态决策过程,本文在劳动者负面情绪阈值的两种分布下,分别讨论了企业的欠薪行为,其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了企业恶意欠薪的根源在于"有利可图"。文章从量化角度明确了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是治理欠薪的有效途径,而政府干预是劳动者维权行为的必要保证。此外,建立随机检查机制可以让政府干预在治理欠薪中发挥出实际效果,政府也可以通过调控经济环境达到治理欠薪的目的。
关键词:
动态决策 恶意欠薪 负面情绪 政府干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开亮 徐晓丹
"恶意超售"是互联网背景下不诚信商家基于在线交易的特异性而实施的新型营销手段。基于其特殊的技术路径,以《反垄断》、《合同法》、《价格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规制该行为方面均存在诸多弊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恶意超售"行为具有理论上的契合性与实践中的可比优势;在定性上,"恶意超售"属于误导性宣传行为的范畴;在责任追究上,应以行政责任作为主要的法律责任规制方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波
本文针对"恶意欠薪罪"提倡者的观点和理由,提出了不宜将欠薪行为施以刑事处罚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欠薪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欠薪行为 恶意欠薪罪 自力救济方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鑫
专利恶意诉讼的反垄断法规制旨在寻求当事人诉权保障与公平竞争秩序维护之间的平衡,以弥补侵权法规制的局限。文章通过对美国经验的考察,发现专利恶意诉讼反垄断法规制框架的构建包括两个层面:其一,确立专利恶意诉讼的反垄断法规范型理念类型及识别方法;其二,结合反垄断法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一般框架和思路,进行专利恶意诉讼的"个殊性"考量。我国应在现有反垄断法基本框架下,将欺诈型诉讼以及无合理根据型诉讼确立为规范型理念类型,并在相关市场界定层面,综合分析专利技术的技术市场和创新市场;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层面,则应突破市场份额理论的传统思维,重点考察行为人的市场份额控制能力,以建立专利恶意诉讼反垄断法禁止判定规则。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舒雅雅
恶意串通是我国民法上特有的法律行为效力瑕疵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分布散乱。《民法总则》规定的恶意串通不同于通谋虚伪表示,在要件构成上,恶意串通仅是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真实意思的联络,意在损害特定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与其保护权益性质相应的是设置相对无效的法律后果,并加以一年除斥期间的限制。以往司法实践中适用恶意串通规范的类型,要么不满足恶意串通规范的要件构成,要么法律已经设置了更加具体、明晰的规范,严格按照恶意串通规范的构成来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可以适用的范围极其有限。
关键词:
恶意串通 规范构成 适用限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贺雄
《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行为的解释过于条文化,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这类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本文从"恶意透支"的主体、是否"恶意"以及是否"透支"的界定着手,探讨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提出了以后立法上需要改进的事项。
关键词:
恶意透支 构成要件 司法解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有粮 李娜
从高薪酬会带来的问题入手,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个人能力和董事会独立性四个方面对CEO薪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业绩与CEO薪酬正相关。并从法律角度对CEO薪酬的规制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CEO薪酬 影响因素 披露制度 司法调整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汤洁茵
企业的终止将导致税收债务因缺乏承担主体而消灭。然而,对恶意注销企业以逃避税收债务的情形,尚无税收法律规范予以制约。本文对企业恶意注销后国家实现征税权的法律规则与法律途径加以研究,分析了类推民事法律规则适用于企业注销后税收债务追缴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税法完善对策。
关键词:
征税权 企业 恶意注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首勇 王梦静
我国现行法律在虚假广告代言人责任制度上存在缺失,造成对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上修改现行广告法,明确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在司法上颁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代言虚假广告人的注意义务,在执法上加强对明星代言广告的审查和监督,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
虚假广告 法律规制 注意义务 责任构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驰
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营销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其对消费者与经营者都更为简便、快捷。面对纷繁复杂的预付式消费市场、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维权困境等问题,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亟待强化和健全。立足完善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构建相应的监管制度及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如完善团体诉讼制度,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等,有利于更有效保障预付式消费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在时机成熟之际制定预付式消费的专门立法,以选择"条例"的形式对其加以规制为较优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驰
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营销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其对消费者与经营者都更为简便、快捷。面对纷繁复杂的预付式消费市场、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维权困境等问题,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亟待强化和健全。立足完善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构建相应的监管制度及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如完善团体诉讼制度,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等,有利于更有效保障预付式消费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在时机成熟之际制定预付式消费的专门立法,以选择"条例"的形式对其加以规制为较优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广海
专利权滥用是指专利权人在行使专利权过程中,违背了专利权创制的社会目的或精神,不正当地损害或可能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专利权滥用包括超越专利权范围的滥用和在专利权范围内的滥用。美国对专利权滥用采用反垄断法和专利法共同规制的混合规制模式;欧盟对专利权滥用采用竞争法规制模式。我国法律应采用混合规制模式:在专利权的滥用产生非法垄断情形下,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而其他滥用情形则应由专利法进行规制。
关键词:
专利权滥用 法律规则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