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8)
- 2023(3756)
- 2022(3130)
- 2021(2941)
- 2020(2671)
- 2019(5758)
- 2018(5525)
- 2017(10737)
- 2016(5952)
- 2015(6662)
- 2014(6649)
- 2013(6610)
- 2012(6249)
- 2011(5684)
- 2010(5880)
- 2009(5656)
- 2008(5812)
- 2007(5313)
- 2006(4675)
- 2005(4363)
- 学科
- 济(20940)
- 经济(20906)
- 业(20015)
- 管理(15811)
- 企(15145)
- 企业(15145)
- 险(10739)
- 保险(10648)
- 方法(10470)
- 数学(8955)
- 制(8908)
- 数学方法(8827)
- 中国(7801)
- 财(7313)
- 银(6805)
- 银行(6792)
- 行(6421)
- 体(5826)
- 融(5743)
- 金融(5742)
- 学(5518)
- 农(5500)
- 体制(5217)
- 务(4654)
- 财务(4642)
- 财务管理(4621)
- 各种(4604)
- 业经(4422)
- 企业财务(4400)
- 理论(4367)
- 机构
- 大学(90683)
- 学院(88076)
- 济(33542)
- 管理(33097)
- 经济(32757)
- 研究(30028)
- 理学(27781)
- 理学院(27378)
- 中国(26865)
- 管理学(26738)
- 管理学院(26578)
- 财(19803)
- 京(19567)
- 科学(19138)
- 所(15880)
- 农(15335)
- 财经(15222)
- 研究所(14382)
- 江(14135)
- 中心(13993)
- 经(13911)
- 北京(12617)
- 范(12607)
- 师范(12474)
- 业大(12411)
- 农业(12103)
- 财经大学(11563)
- 州(11012)
- 院(10564)
- 经济学(10446)
- 基金
- 项目(56459)
- 科学(44765)
- 基金(42507)
- 研究(39058)
- 家(37647)
- 国家(37382)
- 科学基金(31819)
- 社会(25242)
- 社会科(23768)
- 社会科学(23758)
- 基金项目(22237)
- 自然(21682)
- 自然科(21236)
- 自然科学(21227)
- 自然科学基金(20869)
- 省(20480)
- 划(18448)
- 资助(17985)
- 教育(17900)
- 编号(15076)
- 重点(12921)
- 成果(12908)
- 部(12829)
- 创(11329)
- 科研(11014)
- 教育部(10947)
- 发(10654)
- 创新(10576)
- 课题(10541)
- 计划(10534)
共检索到137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永斌 刘昱珩
在分析国内外恶意收购形式演变的基础上,预测注册制的新形势下公开要约收购将取代二级市场举牌收购成为恶意收购的主流工具,并且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帮助化解恶意收购存在的道德风险,更好地发挥其资本市场纠错机制的功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董军
本文通过对欺诈行为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各自的最优的混合策略;通过对欺诈行为最优概率的求解.验证了金融机构对欺诈防范的效果才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的观点,最后提出了金融机构防范行为的无效与失败是造成欺诈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的结论,并阐述了提升金融机构防范恶意欺诈行为所致操作风险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操作风险 恶意行为 防范 博弈 策略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罗海林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代理人会出现偷懒、搭便车、机会主义行为,即所谓的“道德风险”。企业经理(经营者)由于掌握大量“隐蔽信息”,因而有可能为自己谋取私利。类似地,职工也会出现出工不出力,上班干私活,不珍惜企业财物等现象。显然,“道德风险”的泛滥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内部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革
金融危机中,对于是否救助陷于困境中的大型金融机构,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救助将强化金融机构"大而不倒"意识,引发道德风险;不救助将深化金融危机。两难中的较优选择应为救助与监管并举。救助是一时的应急之举,监管则是长久的措施。在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应注重对大型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
道德风险 大而不倒 金融救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斌 朱育刚 魏军波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中存在的双重道德风险问题,指出:建立纳税人信用评级结果公开制度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在税务部门内部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奖惩制度是防范税收征管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 税收征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伟
本文讨论了债转股作为资产管理形式其本身所蕴含的风险,即不良资产集中容易化解难。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本身所包含的 "两难 "矛盾,给出了防范债转股过程中产生道德风险的一些措施,即严格界定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多渠道清理和出售不良资产,以及重视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的全面重组战略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庞文瑾
在银企之间的信贷关系中,存在着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使得银行在进行信贷管理时面临着道德风险管理的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贷款的质量,侵害了银行的利益。本文通过建立激励模型,引导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对银行有利的行动选择。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交易成本 道德风险 激励模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双燕 万迪昉
以往对可转换债券与双边道德风险防范的研究仅限于风险资本投资过程中,较少有研究对其在并购中作为支付契约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借鉴经济学实验室方法,研究在私有利益存在的情况下,可转换债券支付契约对于防范并购中双边道德风险所发挥的作用。实验设计依据双边道德风险模型中公认的参数表示方法,用并购双方所投入的努力水平测度道德风险,以现金支付契约、股票支付契约和现金加股票的混合支付契约作为控制组,以可转换债券支付契约作为观察组。研究结果表明,可转换债券和股票对目标方的激励效果显著优于现金,可转换债券对并购方的激励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契约,可转换债券契约的并购协同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契约,且随着并购方投入水平的增...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并购 金融契约 私有利益
[期刊] 征信
[作者]
蒋萌
目前,信用卡恶意套现问题越来越突出。信用卡的恶意套现,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诚信环境,影响了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发卡程序,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提高技防水平,建立整治信用卡恶意套现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信用卡 套现 征信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捷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成因及防范对策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陈晓捷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已成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诈骗银行资金的一种新的作案手段。所谓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限期,并且经发卡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信用卡市场越发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紫云
信息非对称理论拓展了道德风险的内涵——凡与保险业有业务往来的信息关联方皆有可能因为信息非对称而引发道德风险。因此,保险业面临的道德风险不再局限于人品的恶意行为,也不局限于保险业务流程内部的信息关联方,而是与保险业有信息关联的各方当事人都存在道德风险。期望保险业科学地发展,就必须重新全面界定保险业将面临的道德风险,并从中找出主要风险,以切实做好与保险业有信息关联的各方当事人的沟通工作,降低道德风险发生几率,促进保险业科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
道德风险 信息关联方 保险业 信息非对称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侯春晓 李璐
杠杆收购是指公司运用财务杠杆,主要通过借款筹集资金,并用收购后目标企业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收入来担保和偿还收购中的借款而进行的收购活动。换言之,收购公司不必拥有巨额资金,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