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3)
2023(3315)
2022(2674)
2021(2617)
2020(2061)
2019(4842)
2018(4816)
2017(8871)
2016(5139)
2015(5612)
2014(5812)
2013(5567)
2012(5493)
2011(5173)
2010(5492)
2009(5105)
2008(5349)
2007(4806)
2006(4337)
2005(3968)
作者
(16011)
(13381)
(13355)
(12657)
(8832)
(6393)
(5942)
(5140)
(5078)
(4872)
(4757)
(4675)
(4407)
(4326)
(4247)
(4109)
(3963)
(3954)
(3845)
(3782)
(3556)
(3321)
(3305)
(3274)
(3068)
(2994)
(2961)
(2872)
(2816)
(2715)
学科
(20404)
经济(20366)
管理(11773)
(11109)
(9469)
企业(9469)
方法(8205)
(8106)
理论(6081)
数学(5842)
数学方法(5698)
(5470)
中国(5312)
业经(5147)
(4312)
(4157)
金融(4154)
(4012)
(3900)
农业(3854)
教育(3782)
(3738)
银行(3719)
(3619)
地方(3019)
(2968)
贸易(2968)
(2880)
环境(2845)
经济学(2842)
机构
大学(83865)
学院(80350)
研究(30863)
(29973)
经济(29257)
管理(26788)
理学(23090)
理学院(22709)
中国(22378)
管理学(22112)
管理学院(21971)
科学(20242)
(18394)
(16574)
研究所(15309)
(15112)
(14795)
(13758)
师范(13625)
中心(12698)
(12388)
财经(11971)
业大(11838)
农业(11837)
北京(11653)
师范大学(11328)
(10974)
(10832)
(9957)
经济学(9941)
基金
项目(51173)
科学(40150)
基金(37235)
研究(36951)
(33362)
国家(33089)
科学基金(27094)
社会(22923)
社会科(21462)
社会科学(21456)
基金项目(19160)
(18868)
教育(17844)
自然(17463)
(17192)
自然科(17036)
自然科学(17025)
自然科学基金(16739)
资助(15152)
编号(14833)
成果(14076)
重点(12281)
(11790)
(10961)
课题(10860)
(10374)
教育部(9951)
(9827)
创新(9695)
科研(9676)
期刊
(35039)
经济(35039)
研究(24929)
中国(15409)
学报(15332)
科学(13908)
(13884)
教育(12549)
大学(11306)
(10997)
学学(10492)
管理(9820)
农业(9561)
(6836)
金融(6836)
财经(6182)
技术(5410)
(5353)
(5155)
经济研究(5090)
(4974)
问题(4574)
世界(4528)
业经(4389)
图书(4353)
业大(3980)
(3791)
现代(3727)
(3573)
论坛(3573)
共检索到121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梅  
恩格斯晚年在批判资产阶级批评家和党内"青年派"思想家对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关系的歪曲和攻击的同时,充分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恩格斯晚年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应当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效互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与社会政策的协调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豆勇超  
恩格斯住宅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针对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住宅观的改良主义倾向是恩格斯住宅观的逻辑起点。恩格斯住宅观的理论内核是基于资本逻辑来讨论住宅问题,而不是把住宅问题仅仅局限于永恒公平或道德说教层面来对待。从根本上来说,恩格斯住宅观立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视角,对住宅问题的性质、产生和根源,住宅的本质、使用权和所有权以及住宅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恩格斯住宅观对新时代住宅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启迪,即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本;在把握住宅本质的前提下完善分层次住宅供应机制;现阶段不能以每个人在城市中都拥有住宅所有权为目标;合理分配住宅资源,逐渐缩小城乡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抱一  伍山林  
恩格斯关税思想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形成、作用和变迁,恩格斯主要关税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命题:关税政策是国家竞争的重要手段、利益集团通过政治过程影响关税政策安排、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将从保护关税政策转向自由贸易制度。采用恩格斯逝世之后半个世纪即1896—1945年美国历史数据和事实,上述命题得到了检验。值此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根据上述命题追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关税乃至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和战略根源,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希颜   代玉启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的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其间既有继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在真假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都是一种掩饰性、颠倒性的“虚假的意识”,而列宁则认为意识形态“并不必然是虚假意识”。在功能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辩护体系的“合法化”和“自然化”功能,以及“教化”功能,列宁则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批判引领、社会整合”功能。在建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通过“理论武装”使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列宁则主张用“灌输”手段塑造工人阶级的“自觉”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湘舸  包松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和阐述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不得不”理论及其意义。文章指出 :恩格斯的“不得不”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国家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位与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标准 ;并且认为应当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去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文章还以“不得不”理论为指导 ,对于符合市场经济内在制度要求的新型公有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伟贤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形成了生产力平衡布局、区域分工协作等思想,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在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阶段、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区域统筹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的演进。进入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统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同步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并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培强  
恩格斯关于消费的论述及其启示──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易培强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马克思的同时代人和挚友,他和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恩格斯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振华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包括政治、社会及经济诸多方面内容。它不仅要求法律上平等,而且要求实际平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平等只是形式的表面(法律上)的平等,社会主义形式上平等和实际不平等不可避免。要实现真正平等,必须消除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林祖华  
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对当今中国不断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正江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之一。国外最新科学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对人的社会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利己的,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反复地论述。现代科学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利己有损人利己、利人利己等多种情况。前者产生恶,后者产生道德。道德教育不能把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概念等灌输给学生,而应从人的利己性开始,培养理性、情感等道德要素,培养合作与互惠互利等道德精神,教育学生追求道德真理,获得道德自由。教育过程与方法上要坚决反对灌输,采用引导、发现、建构、对话等方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春华  
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解读不同于唯心史观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等的定位、理解不同。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理解的变化,《形态》形成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则;基于对人的生存需要的考察,《形态》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实践基础;基于人的未来发展考察,《形态》提出了共产主义是改变现实的运动。可以说,人学思想是唯物史观的灵魂。考察唯物史观中人学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虽然没有出现全面性的农业危机,但农业危机已初见端倪。因此,当前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危机理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马克思和恩格斯农业合作思想对当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其农业合作思想吸收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公社的初衷和愿望,并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所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合作思想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强调农业发展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共产主义。新时代,积极推进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经营集约化水平,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毛晓碚  
恩格斯是一个捍卫科学的斗士,他发表了许多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理论。他既反对那种独立了实验科学之外,试图凌驾于实验科学之上、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思辩哲学,也反对那种将实验科学拔高为哲学的哲学。并且,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出版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他的晚年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颠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