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0)
2023(8504)
2022(7437)
2021(6938)
2020(6148)
2019(14148)
2018(14016)
2017(26972)
2016(15325)
2015(17156)
2014(17401)
2013(17740)
2012(16671)
2011(15285)
2010(15543)
2009(14455)
2008(14717)
2007(13367)
2006(11603)
2005(10352)
作者
(47130)
(39769)
(39536)
(37633)
(25278)
(19284)
(18190)
(15451)
(14722)
(14305)
(13557)
(13460)
(12848)
(12629)
(12571)
(12499)
(12304)
(11626)
(11619)
(11586)
(10008)
(9784)
(9699)
(9089)
(8989)
(8934)
(8924)
(8891)
(8159)
(8066)
学科
(63406)
经济(63352)
管理(41783)
(39115)
方法(31151)
(30488)
企业(30488)
数学(26784)
数学方法(26496)
(17960)
(16071)
中国(15074)
(14884)
地方(13868)
业经(12528)
农业(12340)
(11511)
(10942)
贸易(10939)
(10699)
(10574)
(10265)
财务(10243)
理论(10239)
财务管理(10217)
环境(9859)
企业财务(9697)
(9069)
银行(9036)
(8747)
机构
学院(225076)
大学(224632)
(86674)
经济(84512)
管理(83682)
研究(78862)
理学(71421)
理学院(70488)
管理学(69157)
管理学院(68709)
中国(58575)
科学(52153)
(48611)
(44104)
(41880)
(40606)
研究所(38342)
中心(36608)
业大(36408)
(35306)
农业(35142)
财经(32400)
(31693)
师范(31354)
(31112)
北京(30735)
(29233)
(28189)
经济学(26395)
(25630)
基金
项目(149488)
科学(115695)
基金(107196)
研究(104438)
(95785)
国家(95025)
科学基金(79179)
社会(64527)
社会科(61115)
社会科学(61091)
(59056)
基金项目(57561)
自然(53207)
自然科(51770)
自然科学(51744)
自然科学基金(50821)
(50667)
教育(47760)
资助(45368)
编号(42151)
重点(34253)
成果(34050)
(33102)
(32837)
(29767)
课题(29289)
科研(29279)
计划(29191)
创新(27919)
(27092)
期刊
(95852)
经济(95852)
研究(60803)
中国(43961)
学报(40712)
(39163)
科学(36280)
(32253)
大学(28643)
管理(27204)
学学(26968)
农业(26509)
教育(21283)
(17986)
金融(17986)
技术(17908)
业经(15798)
财经(15710)
(14995)
经济研究(14422)
资源(13738)
(13463)
问题(13429)
(11935)
图书(11798)
技术经济(10885)
(10707)
统计(10341)
理论(10038)
科技(10018)
共检索到330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菊英  闫永才  李灿  潘汉标  
利用恩施自治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历年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方法,计算了各站、各主要旅游景点逐日、月舒适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旅游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恩施州可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迎风坡山地及沿江河谷5类自然气候区,旅游气候资源具有适宜旅游的天气多、特殊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垂直地域差异下局地小气候明显、特殊地貌环境下旅游气象灾害发生几率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适游月份,恩施州旅游气候区域可划分为春秋舒适型、夏季避暑型、冬季避寒型3型,根据各地最佳旅游时段出现时间及长度,每型又可分为二个亚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洁  姜艳  胡毅  孙明  
分析探讨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四川省158个县市1971~2000年30年气候整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30年平均1~12月份和365天的人体舒适指数。确定各地适宜旅游的月份以及时段长度,并以此为依据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夏季避暑型旅游区(Ⅰ区)、冬季避寒型旅游区(Ⅱ区)、春秋温暖型旅游区(Ⅲ区)三大区域,其中Ⅰ区和Ⅲ区中各划分出3个亚区。通过区划发现,四川盆地适宜开展春秋季旅游,而川西高原大片地区可以开展夏季避暑旅游,在川西南山地适宜旅游期长,特别利于冬季避寒和阳光旅游。首次较详尽地给出了四川各地的最佳旅游时段,为合理开发利用四川旅游气侯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平  曹骞  
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圈内的恩施、宜昌、十堰等州、市纷纷响应,积极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本文以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生态功能区划系统以及区划原则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类型功能区的特点,将恩施州划分出四大复合生态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战略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詹丽  张小月  阚如良  
从突发危机事件、旅游生态风险、旅游经济风险、旅游文化风险、旅游社会风险、旅游安全风险6个方面遴选出42项指标构建区域旅游风险因素识别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数学方法、专家咨询法,从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危害性两个方面构建区域旅游风险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恩施州所面临的6大类旅游风险中,危险性程度最高的是旅游经济风险,其次是旅游文化风险。在42项风险因素中,自然灾害、旅游发展战略失误及盲目旅游开发导致的长期利益受损、旅游业导致的民族文化商品化/原真性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詹丽  张小月  阚如良  
从突发危机事件、旅游生态风险、旅游经济风险、旅游文化风险、旅游社会风险、旅游安全风险6个方面遴选出42项指标构建区域旅游风险因素识别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数学方法、专家咨询法,从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危害性两个方面构建区域旅游风险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恩施州所面临的6大类旅游风险中,危险性程度最高的是旅游经济风险,其次是旅游文化风险。在42项风险因素中,自然灾害、旅游发展战略失误及盲目旅游开发导致的长期利益受损、旅游业导致的民族文化商品化/原真性丧失、旅游业导致的交通及人口拥挤等,对恩施州而言是危险性程度最高的几项风险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池再香  白慧  彭兴德  刘荣让  彭祖才  古德礼  
在分析贵州省从江县椪柑气候适宜性的基础上,确定了椪柑生态气候主导指标,分析影响椪柑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依此对黔东南山区椪柑生产进行区划,同时比较不同种植区椪柑果实的品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麻学锋  孙洋  
剖析脱贫攻坚时期湖北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关系,实现脱贫攻坚历史经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可为旅游地城镇化发展及就业吸纳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基于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和就业吸纳等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回归检验,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脱贫效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业发展有助于当地城镇化水平提高,并对就业吸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城镇化水平提高会积极作用于当地第三产业就业,并在旅游业发展及就业吸纳中起中介作用;3)随着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恩施州城镇化水平的增速从初期的0.32提升到中后期的0.51,同时,就业吸纳水平也从初期的0.15提升到中后期的0.49,旅游业对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作用愈发显著;4)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上升趋势,表明在当地通过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可行性。基于以上结论,旅游地政府和类似地区应当在吸收脱贫攻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发挥旅游业对城镇化、就业吸纳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强化城镇化与就业吸纳的双向促进作用,从而助力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麻学锋  孙洋  
剖析脱贫攻坚时期湖北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关系,实现脱贫攻坚历史经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可为旅游地城镇化发展及就业吸纳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基于恩施州旅游业、城镇化和就业吸纳等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回归检验,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脱贫效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业发展有助于当地城镇化水平提高,并对就业吸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城镇化水平提高会积极作用于当地第三产业就业,并在旅游业发展及就业吸纳中起中介作用;3)随着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恩施州城镇化水平的增速从初期的0.32提升到中后期的0.51,同时,就业吸纳水平也从初期的0.15提升到中后期的0.49,旅游业对城镇化及就业吸纳的作用愈发显著;4)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上升趋势,表明在当地通过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可行性。基于以上结论,旅游地政府和类似地区应当在吸收脱贫攻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发挥旅游业对城镇化、就业吸纳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强化城镇化与就业吸纳的双向促进作用,从而助力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意峰  徐曼玉  赵欣  
从旅游地居民视角出发,选取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化原真性是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地方认同的前因变量;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方依赖间接产生。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有利于建构居民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意峰  徐曼玉  赵欣  
从旅游地居民视角出发,选取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文化原真性是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的重要影响因素;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地方认同的前因变量;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对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均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对地方依赖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方依赖间接产生。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文化原真性感知水平有利于建构居民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毛英煌  雷云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德根  
恩施自治州工业结构合理化问题的探讨廖德根建国以来,恩施自治州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工业总产值"七五"时期年均递增9.55%,"八五"时期年均递增14.62%,据工业普查资料.199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值)达到28.6亿元,其中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磊  乔花芳  谢双玉  张祥  王安琦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反映了旅游扶贫政策实施的实际效应,其内部差异、类型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从恩施州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引入潜在冲突指数(Potential Conflict Index,PCI),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旅游扶贫村居民影响感知的维度、水平和内部差异,并对其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认可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扶贫效益和素质提升作用,但认可度普遍不高,认为旅游发展没有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本;(2)居民对旅游发展、扶贫效益、素质提升、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感知存在较大内部差异;(3)基于这些差异,将居民分为旅游发展认可者、经济成本关注者、谨慎观望者、扶贫效益认可者、环境成本关注者五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五类居民,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剑平  余意峰  龚晶  徐曼玉  
以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为研究对象,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调研地,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探讨民族地区的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的构成维度以及目的地熟悉度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研究表明:1旅游者地方性感知可分为自然旅游环境、人文旅游环境、民俗文化遗存、地方民风特质四个维度;2不同熟悉度游客在自然旅游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的感知上无明显差异;3高熟悉度的旅游者在民俗文化遗存维度上的感知显著高于中熟悉度和低熟悉度的旅游者,在地方民风特质维度上的感知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旅游者。相对于一般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民俗文化遗存和地方民风特质更能体现民族旅游地的独特身份。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现有地方感理论,也为民族地区地方性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旅游地的开发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李红波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对旅游地的旅游气候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无论是对旅游部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还是对游客选择旅游时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海岛旅游地的气候特点有别于其他旅游地,研究海岛旅游地气候适宜性对于有效开发我国海岛旅游资源,合理布局旅游项目意义重大。本文系统综述了旅游地气候适应性评价指标,对辽宁长山群岛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光照指数为气候评价指标,分析评价了长山群岛的旅游气候特点。结果表明:从舒适度来看,整体适宜旅游的时间较长,近8个月的时间,且光照与舒适期搭配较好,最舒适月份为6、10月份,出现两个小高峰,这也体现这一地区地处温带,受海洋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