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1)
2023(8705)
2022(7223)
2021(6859)
2020(5536)
2019(12467)
2018(12214)
2017(23953)
2016(13183)
2015(14341)
2014(14210)
2013(14423)
2012(13589)
2011(12426)
2010(12830)
2009(11890)
2008(11602)
2007(10959)
2006(9984)
2005(8812)
作者
(36926)
(31726)
(30854)
(29735)
(19645)
(14994)
(13982)
(12092)
(11978)
(11377)
(10784)
(10230)
(9970)
(9932)
(9823)
(9536)
(9326)
(9155)
(9020)
(8934)
(8028)
(7862)
(7765)
(7302)
(7266)
(7192)
(7107)
(6733)
(6397)
(6344)
学科
(60800)
经济(60760)
(49695)
(45879)
农业(33041)
管理(31108)
(23882)
企业(23882)
业经(20129)
方法(18131)
地方(16556)
数学(16151)
数学方法(15966)
中国(15898)
(13215)
(12519)
农业经济(12497)
(12408)
(11253)
(10556)
贸易(10552)
产业(10490)
及其(10335)
(10266)
(9651)
农村(9630)
政策(9611)
(9542)
发展(9370)
(9351)
机构
学院(189947)
大学(180625)
(86141)
经济(84449)
管理(74012)
研究(66801)
理学(63427)
理学院(62837)
管理学(61995)
管理学院(61651)
中国(52564)
(51798)
农业(39104)
科学(38493)
(36867)
(36700)
业大(33721)
(33338)
中心(31916)
(31405)
研究所(29881)
财经(27873)
(26765)
(25156)
经济学(24964)
(24222)
师范(24035)
(23817)
农业大学(23612)
经济管理(23576)
基金
项目(123325)
科学(97802)
研究(95568)
基金(88201)
(75580)
国家(74818)
科学基金(64041)
社会(62046)
社会科(58576)
社会科学(58563)
(51044)
基金项目(46538)
教育(41046)
(40731)
编号(40516)
自然(38252)
自然科(37271)
自然科学(37260)
自然科学基金(36632)
资助(35221)
成果(32304)
(30623)
(30500)
课题(27712)
(27644)
重点(27324)
(25720)
发展(25509)
国家社会(25281)
(25104)
期刊
(108179)
经济(108179)
(58626)
研究(56475)
中国(41279)
农业(39804)
科学(27107)
学报(26681)
(25228)
业经(25074)
管理(23517)
(23471)
金融(23471)
大学(21584)
学学(20903)
(17983)
教育(16860)
技术(16126)
问题(15575)
农业经济(15134)
农村(14766)
(14766)
经济研究(14358)
财经(13117)
世界(11888)
(11443)
经济问题(11428)
(11305)
技术经济(10231)
现代(9768)
共检索到295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永江  杨长勇  
该研究以恩施州为样本,采用历史数据与现场调研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全局的贡献,梳理了三次产业彼此之间双向支持的对应关系,认为国民经济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近年来恩施州三次产业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各异,其中第一产业增速和贡献率稳定,第二产业增速快、贡献大,第三产业增速加快、贡献率增大。在深入分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后,该研究认为,以恩施州为代表的武陵山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面临4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提出了促进武陵山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得出了促进武陵山区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汉君  
在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趋势下,全球性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更多地寻求我国农村产业的比较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基于湖北恩施州"整酒风"的调研表明:农村社会人情异化主要体现在人情仪式的异化和人情性质的异化,其主要表现为人情往来中的"要面子"、"拉关系"与"谋财"等异常行为;乡村社会原有的人情往来面临着规范缺失和控制弱化,加之人情往来中的面子焦虑和利益博弈、熟人社会礼尚往来的人情环境阻碍了有效赏罚的实施,进而导致人情异化问题的产生。要有效治理这种人情异化现象,必须建立回归人情常态的有效规范,规范村民人情往来的自主权;构建人情规范管理体系,进而实现有效赏罚的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绪福  吕世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庾德昌  
这次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的情况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印证   陈颐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是:1 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满足各方面和各种需要的农副产品,改变城乡人民的食物构成和消费方式;2.为工业各部门供提尽可能多的原料、初中级产品和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使农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彦  李忠斌  毛中明  
运用对国家民委的863科技项目推广点之一的湖北恩施自治州利川市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变量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与农民收入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农民的收入结构与信息化、农民的文化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子钰  谢双玉  乔花芳  许建波  贾垚焱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花芳  许建波  刘荣  郭子钰  谢双玉  
有效预防返贫风险是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该研究将风险的概率纳入返贫风险评估体系,从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两方面综合评估其返贫风险,系统反映返贫风险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进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户各维度的返贫风险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风险、家庭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户受家庭风险和个体风险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内生性、个体化特征。2)依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返贫风险可分为“高概率—高破坏”型、“高概率—低破坏”型和“低概率—低破坏”型3种类型,其中,“高概率—高破坏”型风险包括非农就业能力和教育负担,返贫风险指数最高,对农户返贫的威胁最大。3)抚养人数和户主的文化程度等家庭特征是影响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不同导致农户的返贫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返贫防治实践中,应因户施策,重点防治内生性返贫,同时要根据返贫风险发生概率及破坏程度的差异,制定合理的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及防治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必文  
本文以近年来恩施州信贷投放投量结构等实证数据,客观分析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促进恩施州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同时,从进一步改善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环境、手段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磊  乔花芳  谢双玉  张祥  王安琦  
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反映了旅游扶贫政策实施的实际效应,其内部差异、类型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从恩施州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引入潜在冲突指数(Potential Conflict Index,PCI),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旅游扶贫村居民影响感知的维度、水平和内部差异,并对其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扶贫村居民认可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扶贫效益和素质提升作用,但认可度普遍不高,认为旅游发展没有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本;(2)居民对旅游发展、扶贫效益、素质提升、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感知存在较大内部差异;(3)基于这些差异,将居民分为旅游发展认可者、经济成本关注者、谨慎观望者、扶贫效益认可者、环境成本关注者五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五类居民,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