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6)
- 2023(7326)
- 2022(5968)
- 2021(5268)
- 2020(4274)
- 2019(9242)
- 2018(8823)
- 2017(16248)
- 2016(8991)
- 2015(9439)
- 2014(8819)
- 2013(8660)
- 2012(7943)
- 2011(7038)
- 2010(6773)
- 2009(6010)
- 2008(5938)
- 2007(5011)
- 2006(4316)
- 2005(3484)
- 学科
- 济(31663)
- 经济(31629)
- 管理(24480)
- 业(23399)
- 企(17954)
- 企业(17954)
- 方法(14592)
- 数学(13257)
- 数学方法(13123)
- 学(11038)
- 农(9889)
- 财(8622)
- 环境(8403)
- 中国(8076)
- 贸(7653)
- 贸易(7652)
- 易(7453)
- 业经(7290)
- 农业(6827)
- 技术(5948)
- 划(5681)
- 地方(5494)
- 务(5375)
- 财务(5372)
- 财务管理(5368)
- 制(5220)
- 企业财务(5136)
- 银(4926)
- 银行(4870)
- 融(4734)
- 机构
- 大学(126491)
- 学院(125907)
- 济(48984)
- 经济(48159)
- 研究(47584)
- 管理(46645)
- 理学(41549)
- 理学院(41031)
- 管理学(40100)
- 管理学院(39909)
- 科学(34937)
- 农(34288)
- 中国(33973)
- 业大(28931)
- 农业(27321)
- 京(26806)
- 所(25985)
- 研究所(24673)
- 中心(21237)
- 财(20056)
- 农业大学(18545)
- 院(18296)
- 江(17827)
- 省(16886)
- 财经(16774)
- 室(16567)
- 北京(16515)
- 实验(15779)
- 经(15500)
- 科学院(15209)
- 基金
- 项目(99335)
- 科学(76853)
- 基金(73559)
- 家(70192)
- 国家(69664)
- 研究(60635)
- 科学基金(57443)
- 自然(41299)
- 自然科(40329)
- 自然科学(40314)
- 基金项目(39961)
- 自然科学基金(39634)
- 社会(39580)
- 省(38957)
- 社会科(37632)
- 社会科学(37619)
- 划(33926)
- 资助(28693)
- 教育(26108)
- 重点(23502)
- 计划(22673)
- 发(21392)
- 科技(20937)
- 科研(20772)
- 创(20692)
- 编号(20586)
- 部(20261)
- 创新(19509)
- 业(18588)
- 专项(17537)
共检索到169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张志钧 李帅锋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皆伐后人工和天然恢复15 a及30 a群落的调查,并以原始林群落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恢复方式和恢复时间对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方式对科、属、物种、乔木、灌木、藤本等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情况无显著影响,而恢复时间则具有显著的影响。科、属、物种、乔木及灌木物种丰富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所有群落物种丰富度均随径级和高度级的增加而呈现倒"J"型分布,多度则随径级增加呈现偏峰曲线,而随高度级的增加呈现倒"J"型分布。恢复方式和恢复时间与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表明:恢复时间与多数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苏建荣 张志钧 刘庆云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恢复15年及30年群落的野外调查及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探讨其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共有1667粒种子萌发,分属30科65属76种;恢复15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最高,每m2达(361±69.87)粒,原始林次之,为(142.5±27.5)粒,恢复30年群落最低,为(108.33±30.01)粒;恢复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多样性最高。种子生存策略与群落结构是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3种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生活型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恢复15年群落中1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密度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群落。恢复15年与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德强 徐庆 张蓓蓓 陈婕 刘世荣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的水分来源、不同强度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运移过程及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研究降水格局变化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及区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氘同位素技术,比较不同降水条件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δD与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δD,阐明土壤水的水分来源和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强度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结果】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水δD介于大气降水δD和浅层地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刘万德 张志钧 刘庆云 李忠文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美琴 叶功富 游水生 陈增鸿 白永会 尤龙辉 高伟
采用XRY-1A数显氧弹式热量计测定该群落不同层次共18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的热值.东山岛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介于14.95-18.76 kJ·g-1之间,乔木层植物干重热值以潺稿树最高(18.76 kJ·g-1),朴最低(17.53kJ·g-1);灌木层植物以豺皮樟最高(16.42 kJ·g-1),露兜树最低(15.16 kJ·g-1);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4.29-14.78kJ·g-1之间;层间植物以帘子藤最高,雀梅藤最低.各层优势植物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表现为:乔木层>层间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器官间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表现为叶>干或枝>根,草本层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俊华 周国逸 黄忠良
运用Penman蒸散力公式和理论上导出的计算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公式 ,对亚热带地带性群落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蒸散力和蒸散逐日进行计算 ,其结果表明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蒸散力年平均为987 5mm ,占同期降雨量的 4 7%。蒸散力最大的月份是 7月 ,最小的月份是 2月 ,这基本上与近地面层的气温变化规律相一致 ,而与同期的降雨量有所延迟。林外自由水面蒸发年平均为 1 1 94 5mm ,干季林内蒸散力明显小于林外自由水面的蒸发 ,而湿季两者又十分接近 ,因此 ,两者相比可用来作为该地区划分干湿季的一个参考指标。理论公式法所计算出该系统的蒸散年平均为 951 9mm ,与蒸散力相当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旷远文 温达志 周国逸 刘世忠 张德强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 ,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 0 0 2年用PARR 12 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 2 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 )热值 .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在 15 92~ 19 6 6kJ g间 ,乔木 1层干重热值以厚壳桂最高 ,乌榄最低 ;乔木 2层华润楠最高 ,云南银柴最低 ;层间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和杖枝省藤分别为 19 73和 18 19kJ g ;灌木层干重热值最高仍为厚壳桂 ,最低为云南银柴 ;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 15 92~ 17 5 2kJ g...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思玉 郑世群
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笔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 186种 ,隶属于 75个科 132属 ,物种种类丰富 ,是由多个种群共建的群落。在水平空间上 ,8个可能的共建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 ;在垂直空间上层次分化明显 ,在群落垂直结构的 5个层次中 ,乔木层第 2亚层除物种丰富度外 ,其他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各层次中是最大的 ;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分居第 2位 ,群落均匀度则居第 3位 ;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居第 1位 ,但群落均匀度最小 ;乔木层第 1亚层除群落均匀度居第 2位外 ,其他指标均最小 ;藤本的物...
关键词:
笔架山 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 cm的个体密度1 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 m,乔木垂直分化较明显;林木平均径阶为14.2 cm,树种水平分布不均。许多常绿阔叶林群落正处于过老与更新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明坚
研究了分布于浙江建德林场和黄山西北坡4 个不同发育阶段青冈常绿阔叶林(7 龄林、20 龄林、40龄林和近熟林) 的动态特征。青冈林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种类组成体现出以青冈和其它常绿种类占优势,并伴有一定比例落叶成分的特征。群落的叶面积7 龄时比20 龄高,20 龄后逐渐增大,近熟林中达12-8 。个体密度和物种数在林木层、藤本植物和草本层中以7 龄时为最高,7 龄林中缺乏的下木层则在后3 个阶段中呈上升态势。4 个阶段林木层、下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 - Wiener 指数分别为3-32 ~4-88 、3-59 ~4-14 、1-14 ~2-36 ,其动态与结构和物种数相似。优势种青冈能在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庆华 杨进良 黄练忠 张星元 谭雪莲 张璐
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以珠江三角洲城郊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指示种分析(IS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定量研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①次生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环境各参数沿林冠梯度变化表现不一。立木密度和平均胸径沿林冠梯度差异极显著(P<0.001),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沿林冠梯度差异显著(P<0.05)。②林下植被物种丰富,物种数、平均树高和总盖度沿林冠梯度差异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英杰 刘佩伶 刘效东 张倩媚 蔡雁行 刘菊秀 周庆 张卫强
[目的]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是林地环境特征的重要方面,探究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长期动态及其影响机制对认知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森林立地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内严格保护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台站标准化的观测规范,对森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长期观测(2005—2018年),探究该地带性顶极森林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长期动态及其环境影响机制。[结果]鼎湖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 975.6 mm,年均蒸发量1 117.3 mm,降雨丰富,热量输入稳定,雨热同期特征显著。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枯落物层现存量的多年均值为126.0g·m~(-2),干季期间现存量(130.3 g·m~(-2))略高于湿季(121.6 g·m~(-2));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多年均值为89.5%,湿季(103.2%)显著高于干季(75.8%),且湿季期间枯落物层含水量的变异系数(19.6%)显著低于干季(35.9%)。此外,相较于同期表层土壤(0~15 cm)的变化,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变异系数(30.1%)显著高于土壤水分的相应变异(11.6%),表明枯落物层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具敏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蒸发量、饱和水汽压差和土壤水分条件均显著影响着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的变化,尤其是湿季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干季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对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变化表现出主导作用。[结论]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枯落物层自然含水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枯落物层具有重要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环境以及指示森林立地环境变化等的水文生态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李帅锋 郎学东 黄小波 张志钧
【目的】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碳代谢特征及生长对策。【方法】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选取20个重要物种,采集植物叶片、枝条、树干及树根,测定其可溶性糖类(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分析其NSC各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植物器官间NSC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中蔗糖、果糖、葡萄糖浓度最高,树干中浓度最低,而根中淀粉浓度最高,叶片中浓度最低。不同物种之间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物种可溶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荣 陈圆圆 骆争荣 丁炳扬
为了解分布在中国东部中山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短期群落动态,于2003年和2008年,对面积为5 hm2的百山祖森林动态样地进行2次全面调查,分析群落内主要树种的补员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①从2003年到2008年,该样地内胸径≥1 cm的植物共有2 343株死亡,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7.79%,分属于96个物种,占物种总数62.75%。5 a间,新增加的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中共有1 131株,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3.93%。有补员个体的物种共计65种,占物种总数的36.72%。②百山祖5 hm2样地,胸径≥1 cm的所有个体的年死亡率为1.45%,年补员率为0.62%。灌木的年平均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广涛 柴勇 袁春明 艾怀森 李贵祥 王骞 李品荣 蔺汝涛
森林植被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对森林植被的动态进行监测,通过考察植被的组成、结构、功能与其生境关系的时空变化过程,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森林植被及其生境的演变方向和机理进行科学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李玉媛,2003)。20世纪80年代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