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9)
2023(6379)
2022(5465)
2021(4850)
2020(4087)
2019(8805)
2018(8401)
2017(16123)
2016(8731)
2015(9050)
2014(8656)
2013(8378)
2012(7382)
2011(6681)
2010(6362)
2009(5935)
2008(5707)
2007(4792)
2006(4236)
2005(3454)
作者
(26814)
(22547)
(22412)
(20832)
(14155)
(11061)
(9825)
(8751)
(8409)
(7702)
(7592)
(7513)
(7280)
(7177)
(6751)
(6731)
(6727)
(6692)
(6686)
(6340)
(5792)
(5363)
(5153)
(5117)
(5017)
(4904)
(4896)
(4803)
(4632)
(4572)
学科
(32228)
经济(32191)
管理(27018)
(23977)
(18708)
企业(18708)
方法(16025)
数学(13177)
数学方法(13091)
环境(11124)
(9755)
(8310)
(7943)
业经(7700)
(7520)
贸易(7520)
(7336)
中国(7159)
(7150)
农业(7106)
地方(5893)
技术(5627)
(5478)
财务(5477)
财务管理(5471)
企业财务(5234)
规划(5153)
环境规划(5020)
理论(4840)
产业(4658)
机构
学院(124795)
大学(122639)
管理(48913)
(47594)
经济(46805)
理学(43754)
理学院(43228)
管理学(42452)
管理学院(42253)
研究(41125)
科学(29325)
中国(29260)
(27500)
(24904)
业大(23465)
农业(22093)
(21287)
研究所(20098)
(19778)
中心(18653)
财经(17023)
(16962)
(16705)
师范(16389)
(15584)
农业大学(15197)
北京(15070)
(14905)
经济学(14286)
商学(13732)
基金
项目(93987)
科学(74009)
基金(70339)
(64815)
国家(64288)
研究(60301)
科学基金(54603)
社会(41202)
社会科(39162)
社会科学(39151)
基金项目(38994)
自然(37956)
(37235)
自然科(37042)
自然科学(37028)
自然科学基金(36413)
(31485)
资助(27756)
教育(26362)
编号(21399)
重点(21159)
(20540)
(19628)
计划(19570)
(19509)
科研(18992)
创新(18345)
国家社会(17803)
(17450)
科技(16972)
期刊
(46367)
经济(46367)
研究(26716)
学报(26490)
科学(23513)
(23503)
大学(18887)
学学(18520)
中国(18041)
农业(16079)
管理(14498)
(13738)
业经(9437)
(8614)
经济研究(7907)
(7734)
资源(7725)
财经(7575)
业大(7449)
(7303)
科技(6879)
商业(6822)
(6776)
金融(6776)
技术(6758)
问题(6585)
(6446)
旅游(6446)
(6446)
(6433)
共检索到160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卫  潘明慧  李晓雪  张煊  闫晨  兰思仁  
基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将恢复体验与积极情绪作为中介变量,分析恢复性环境感知对参与森林旅游的中高龄游客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恢复体验与积极情绪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幸福感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恢复体验在恢复性环境感知与幸福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且能通过积极情绪对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积极情绪同样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是其作用强度远小于恢复体验。因此,为了提高森林旅游对中高龄游客幸福感的积极效应,森林旅游地应强化恢复性环境的塑造,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促进森林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在满足中高龄游客健康恢复的基础上,强化其积极情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钢华  奚望  黄松山  胡宪洋  
本文旨在揭示海滨旅游度假区游客环境满意度和气候满意度对其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为探究环境和气候如何影响游客身心健康和恢复提供新的方向,并丰富学界对旅游情境下的环境恢复性感知的理解。本文以海滨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在海南省三亚市的大东海和亚龙湾收集游客对环境恢复性的感知状况和对气候条件、环境条件的满意度评价(N=527),并采用基于主成分的结构方程模型偏最小平方法(PLS_SEM)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①环境满意度正向影响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5个维度(分别为:兼容、程度、心理逃离、物理远离和迷恋);②气候满意度正向影响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5个维度。因此,努力提高海滨旅游度假区游客对海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满意度,能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海滨旅游度假区的身心恢复潜力,并最终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奚望  陈钢华  胡宪洋  
随着亚健康和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社会问题,关注旅游体验带给人们的恢复效应已成为新时代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文章以珠海御温泉和三亚亚龙湾两处空间尺度和资源类型不同但发展均较为成熟的旅游度假区为样本收集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偏最小平方法(PLS-SEM)就旅游度假区游客地方依恋对心理恢复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检验了环境恢复性感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地方依赖影响环境恢复性感知的所有维度,且地方认同在上述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地方认同影响环境恢复性感知除物理远离以外的维度;(3)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心理逃离、迷恋维度影响心理恢复;(4)地方依赖通过地方认同、心理逃离或迷恋间接影响心理恢复;(5)地方认同直接影响心理恢复,也可通过迷恋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钢华  奚望  
休闲旅游是游客与目的地环境互动的过程,使游客得以休息和放松,从而实现心理恢复,度假旅游是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旅游度假区的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对其满意度和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本文以广东南昆山这一典型的森林山地旅游度假区为例,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检验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与满意度和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发现:(1)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迷恋维度和兼容维度直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2)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迷恋维度和兼容维度直接正面影响游客游后行为意向。(3)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迷恋维度和兼容维度可通过满意度的部分中介效应间接地影响游客的游后行为意向。文章最后讨论了上述研究发现对现有研究及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钰麟  陈晶茹  陈铸  王敏华  董建文  
遗产地景区旅游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但大量的访客也给遗产地资源与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研究根据唤醒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从游客角度入手,将恢复性评价作为认知评价,满意度作为情感响应,环境负责行为意识作为情绪启动结果,构建遗产地景区游客的心理模型,以世界遗产地厦门鼓浪屿为例,研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厦门鼓浪屿具有恢复性环境特质,以魅力性特征影响公众恢复性评价程度最大;(2)遗产地景区游客的恢复性评价对满意度有直接显著正影响;(3)遗产地景区游客的恢复性评价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识无直接影响,但二者之间可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效应,说明游客在遗产地景区访问过程中,其环境负责行为意识的激发是一个渐进式的心理过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杰  黄安民  杨飞飞  成汝霞  
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作为联结旅游体验和健康的重要环节,是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交融形成的综合性体验,是游客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但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积极效用还未得到深入理解。文章从注意恢复理论出发,应用Mehrabian-Rusell模型,探讨游客恢复性感知、满意度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及游客涉入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得到547个有效样本,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发现:游客功能类恢复性感知(一致性、新奇)正向影响情感类恢复性感知(迷人、兼容性、逃逸);兼容性比迷人对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更大;新奇比逃逸对游后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大;兼容性与满意度在"一致性、新奇-游后行为意向"的结构中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迷人、兼容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受游客涉入的正调节。游客恢复性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表现为"环境刺激认知-情感-意向"三阶段传递机制。最后讨论了上述发现对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永锐  张捷  卢韶婧  张玉玲  年四锋  颜丙金  
旅游者对恢复性环境的感知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综合性体验,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以九寨沟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一致性、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5个维度,探讨了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特征及其差异,检验了恢复性环境感知维度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由一致性、新奇、迷人、逃逸和兼容性5个维度组成的恢复性环境感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九寨沟旅游者的恢复性环境感知在一致性、新奇和兼容性等3个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3)恢复性环境感知的5个维度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种具有影响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晔  张辉  董蒙露  
旅游领域中"主人-游客"和"目的地-游客"关系的研究已非常丰富,而"游客-游客"的互动关系研究很少,游客间互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鲜有探讨。文章引入社会互动理论分析了团队旅游的情境下"游客-游客"的互动行为及其结果,构建了游客间互动、社会联结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型。该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站收集有效问卷435份,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团队旅游中积极的游客间互动能够促进游客的社会联结,进而提升游客的主观幸福感;而消极的游客间互动则不利于游客的社会联结、降低游客的主观幸福感。社会联结在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晔  张辉  董蒙露  
旅游领域中"主人-游客"和"目的地-游客"关系的研究已非常丰富,而"游客-游客"的互动关系研究很少,游客间互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鲜有探讨。文章引入社会互动理论分析了团队旅游的情境下"游客-游客"的互动行为及其结果,构建了游客间互动、社会联结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型。该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站收集有效问卷435份,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团队旅游中积极的游客间互动能够促进游客的社会联结,进而提升游客的主观幸福感;而消极的游客间互动则不利于游客的社会联结、降低游客的主观幸福感。社会联结在游客间互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该研究从社会互动和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了游客间互动的社会收益,也对团队旅游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向雨川  杨晓霞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选取对游客幸福感产生影响的身体要素指标,建立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以重庆市黑山谷景区、梦幻奥陶纪景区和安居古城景区为案例地,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法对身体要素与游客幸福感的内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身体要素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结构、身体经验、身体行动、身体环境4个维度。(2)身体要素对游客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行动、身体环境、身体经验3个维度,游客对旅游地的了解程度、看到新奇美景、听到美妙声音、身体感到舒适、身体感到刺激、环境干净整洁和人们和睦友善7个指标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身体结构(含性别、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和旅游活动中的身体参与(含旅游时间长短和旅游体验类型)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十分微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党宝欣  康子悦  孙宝鼎  
对环境恢复性评价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以吉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尝试构建森林游憩活动中气候舒适度感知对环境恢复性评价的影响,以及二者与游客满意度和游后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气候舒适度感知正向影响环境恢复性评价,二者皆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气候舒适度感知和游客满意度对游后行为同样有正向影响,但环境恢复性评价对游后行为不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提高森林公园的气候舒适度和环境恢复性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恢复身心。依照研究结果,以气候舒适度及环境恢复性两个角度为公园的管理提供了相应措施及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群阅  尤达  潘明慧  池梦薇  黄启堂  兰思仁  
文章总结当前研究中关于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场所依恋3个场所感知概念和恢复性知觉之间的关系,从唤醒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出发,尝试构建公园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影响因素模型。以福州温泉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公园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量表并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接着针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检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共有自然属性感知、自然空间感知、自然形态感知3个维度。(2)自然空间感知维度对环境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他两个维度对环境偏好影响不显著。(3)环境偏好不仅直接影响环境恢复性知觉,而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群阅  尤达  潘明慧  池梦薇  黄启堂  兰思仁  
文章总结当前研究中关于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场所依恋3个场所感知概念和恢复性知觉之间的关系,从唤醒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出发,尝试构建公园游憩者恢复性知觉影响因素模型。以福州温泉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公园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量表并进行了相关的验证,接着针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检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共有自然属性感知、自然空间感知、自然形态感知3个维度。(2)自然空间感知维度对环境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他两个维度对环境偏好影响不显著。(3)环境偏好不仅直接影响环境恢复性知觉,而且可以通过场所认同的中介作用实现。(4)场所依赖对环境恢复性知觉影响不显著,而场所认同对环境恢复性知觉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绿地景观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场所认同→环境恢复性知觉"的复杂影响路径。因此,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考虑,要提高人工绿地的环境恢复性知觉,就要从绿地景观的空间营造、环境偏好以及场所认同的特性出发,注重情感的注入,打造具有人情味的景观,从而使绿地景观提升绿地环境的恢复性知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仇梦嫄  杨加猛  张捷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新冠"疫情的爆发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旅游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日益成为一种生活理念。旅游者恢复性环境体验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依据感官营销的分析框架,以视觉和听觉这两种人类高级感官形式为切入点,利用自然实验方法,选取西溪湿地旅游者为实验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旅游者为对照组,结合注意力恢复理论,探讨真实场景中的视听交互效应对旅游者恢复性环境体验和总体生活质量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视觉和听觉均是恢复性环境体验的重要来源,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当旅游者的视觉评价较低时,与听觉评价较低的对照组相比,听觉评价较高的实验组更能够获得恢复性环境体验;而当视觉评价较高时,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听觉评价越高,恢复性环境体验越强烈。通过恢复性环境体验的中介作用,视觉与听觉的交互效应进一步延伸至旅游者总体生活质量。文章揭示了视听交互效应对旅游者健康与福祉的积极作用,拓展了旅游研究的范畴,为后疫情时代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与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平  
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近年来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健康养生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乡村作为重要的恢复性环境类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村康养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到青睐。该文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乡村康养旅游地建立恢复性环境的意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论证,并对乡村康养旅游地的恢复性环境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