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2)
2023(7460)
2022(6435)
2021(6022)
2020(5024)
2019(11435)
2018(11549)
2017(21200)
2016(12140)
2015(13793)
2014(14397)
2013(13608)
2012(12816)
2011(11552)
2010(11955)
2009(11442)
2008(11819)
2007(11114)
2006(9913)
2005(9281)
作者
(35529)
(29619)
(29568)
(28121)
(18813)
(14236)
(13524)
(11353)
(11326)
(11074)
(10090)
(10038)
(9828)
(9520)
(9457)
(9024)
(8995)
(8816)
(8739)
(8589)
(7685)
(7334)
(7110)
(6954)
(6851)
(6809)
(6579)
(6551)
(6065)
(5868)
学科
管理(42416)
(41706)
经济(41613)
(36231)
(32349)
企业(32349)
(16359)
(16198)
方法(15872)
数学(12579)
数学方法(12278)
中国(12230)
(11687)
(11327)
业经(10942)
(10305)
财务(10268)
财务管理(10229)
(10151)
企业财务(9669)
理论(9562)
体制(9516)
(9235)
银行(9217)
(8744)
(8251)
金融(8248)
(7921)
贸易(7913)
(7718)
机构
大学(175119)
学院(174743)
(64709)
经济(62943)
管理(61752)
研究(57028)
理学(51206)
理学院(50586)
管理学(49478)
管理学院(49149)
中国(46018)
(37868)
(36969)
科学(34683)
(29899)
(29481)
财经(27537)
(27188)
中心(26879)
研究所(25756)
(24601)
北京(23968)
业大(23901)
(23703)
(23382)
师范(23110)
农业(21028)
(20797)
(20423)
财经大学(20119)
基金
项目(105117)
科学(81431)
研究(78767)
基金(74357)
(64416)
国家(63810)
科学基金(54189)
社会(48367)
社会科(45535)
社会科学(45522)
(41343)
基金项目(38411)
教育(37969)
自然(34464)
(34435)
自然科(33643)
自然科学(33634)
编号(33304)
自然科学基金(33033)
资助(30949)
成果(29577)
(24585)
课题(24053)
重点(23934)
(23236)
(21457)
(21296)
(21175)
项目编号(20589)
大学(20568)
期刊
(82478)
经济(82478)
研究(55365)
中国(43056)
(32900)
学报(29009)
管理(26389)
(26139)
教育(25847)
科学(24775)
大学(22482)
学学(20728)
(18685)
金融(18685)
农业(16745)
技术(16383)
财经(14702)
业经(12934)
(12640)
经济研究(11794)
图书(10396)
问题(10299)
(9778)
财会(9422)
(8841)
会计(8573)
理论(8557)
(8321)
现代(7979)
(7957)
共检索到285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沈迎春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在刑事和解中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有效适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定位与价值,从与刑事和解制度相互配合的角度,对创建恢复性司法制度提出初步的设想,以期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华东  杨传强  
刑事和解制度自身的特点折射出刑事和解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属性,结合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现实和谐社会背景、法治现状,可以得出中国具有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能性;在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方面,需要从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适用范围与条件、启动与运作程序、补偿方式等方面考虑;要想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建立刑事和解委员会、引入社区纠正机制等。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晴  赵靖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纠纷解决模式,其顺应了刑罚目的从报复、惩罚到更加理性的教育、挽救、修复的现代司法改革潮流。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不存在刑事和解,但有关刑事和解的思想萌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我国应顺应国际司法改革的潮流,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春涛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在有力打击和震慑严重刑事犯罪,维护法制严肃性的同时,正确理解和把握适用轻缓刑事政策的规律和要求,积极探索检察环节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办案机制,以有效地钝化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使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处理,尽可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马学锋  
刑事立案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立案监督工作由于受到案源少、认识不足、立法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必须尽快改进现行工作方法,努力探索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监督机制,维护国家法律的实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逸斐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刑事司法关系,也改变了我国原有的诉讼格局。我国传统的追诉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犯罪人"的两极诉讼结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使原有的诉讼模式变为"国家—被害人—犯罪人"的三元结构模式。从中不难看出,刑事和解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与此同时,刑事和解制度的启动和推进又吸纳了其他参与主体,诸如: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单位等社会协调力量,律师、司法评估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服务和中介力量。正是缘于各方地位、作用的消长与各方的参与,刑事和解制度才发挥出它特别的功用,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肖成伟  林霖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它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契合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期刊] 求索  [作者] 薛梦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常青  
金融犯罪是现代各国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我国对付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体现了专门性和系统性,反映了社会的要求,也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但由于缺乏针对金融犯罪的专门刑事司法制度,其实施与执行的效果,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春磊  
在媒介资源丰富的信息时代,社会对冤假错案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高度,冤假错案的曝光和相关系列的媒体报道往往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司法制度对冤假错案的处理结果成为民众衡量司法公平正义的又一凭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强调纠正冤假错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冤假错案的社会影响力的关注和把握,同时旨在将对冤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长江  
在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对于刑事被害人如何进行赔偿是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认为,在刑事被告人无法弥补给刑事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的前提下,建立国家补偿制度至关重要,国家补偿制度应从补充条件、范围、对象、程序,补偿资金来源,受理机关等一系列制度来构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文俊  
《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开启了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的大门。相比之下,更具必要性的死刑复核程序律师辩护全覆盖的问题却被忽略了,导致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辩护权利得不到保障。而死刑复核辩护律师的法律援助经费投入、执业权利保障、准入门槛要求及公众维护辩护权的意识4个方面的因素都深刻地影响未来死刑复核辩护全覆盖能否有效推进和实现。因此,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律师死刑复核程序辩护全覆盖制度落地的土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武良军  
利益衡量是刑事司法裁判中解决利益冲突的必然要求和解决疑难案件的重要方法,也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路径与罪刑法定主义实质侧面的要求。相较于量刑环节的利益衡量,定罪环节的利益衡量意义更为凸显,无论是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还是违法性或有责性的判断,利益衡量均有运用的空间。利益衡量的妥当运用,不在于是否遵循了一个完全程式化的操作步骤,而在于是否准确把握了"利益的解析"与"衡量的展开"这两个关键环节。应当说,利益衡量对裁判者主观性的天然依赖,蕴含着不确定的内在风险,应积极为利益衡量在刑事司法裁判中的运用提供一个约束性框架以控制风险。刑事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的风险控制,应当恪守罪刑法定主义、遵循社会共识导向和加强程序性的制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云  徐琼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重视被害人的利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降低司法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在检察环节实行刑事和解,要以"和为贵"作为价值取向,以"简为要"作为程序要求,追求"睦为重"的社会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毛玲玲  
在金融资源集聚区域,金融刑事司法机制专业化改革成为当地司法机关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金融刑事司法专业化改革问题缘起的背景,提出了金融刑事司法机制专业化的路径,并对专业化改革中存在的缺少内在理论支撑、专业化选择或培训标准偏差、"专业化"的内涵以及司法权能的界限和借鉴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