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9)
2023(3530)
2022(3117)
2021(2865)
2020(2520)
2019(5586)
2018(5612)
2017(10756)
2016(6175)
2015(6917)
2014(6832)
2013(7050)
2012(6952)
2011(6370)
2010(6466)
2009(6034)
2008(6101)
2007(5577)
2006(5235)
2005(5114)
作者
(19688)
(16180)
(16047)
(15684)
(10555)
(7955)
(7327)
(6419)
(6241)
(6025)
(5664)
(5619)
(5592)
(5497)
(5384)
(5316)
(4983)
(4949)
(4884)
(4683)
(4244)
(4195)
(4105)
(3956)
(3868)
(3761)
(3682)
(3618)
(3415)
(3349)
学科
(22831)
经济(22794)
管理(16412)
(14429)
(12248)
企业(12248)
方法(9968)
数学(8807)
数学方法(8682)
(8087)
中国(6809)
(6624)
(6350)
(6089)
(5716)
银行(5694)
(5405)
(5123)
金融(5123)
(4857)
贸易(4851)
(4785)
财务(4778)
财务管理(4761)
(4737)
企业财务(4572)
业经(4567)
地方(4350)
理论(4278)
(3941)
机构
大学(86805)
学院(84017)
研究(35670)
(34642)
经济(33780)
中国(30909)
管理(27238)
科学(21743)
理学(21673)
理学院(21398)
管理学(20907)
管理学院(20775)
(20082)
(19979)
(19726)
(18822)
研究所(17393)
中心(17242)
(15676)
农业(14958)
财经(14260)
(13550)
北京(13350)
业大(13193)
(12958)
(12851)
(12256)
(12107)
银行(11701)
人民(11121)
基金
项目(50071)
科学(37839)
基金(36105)
研究(33540)
(33344)
国家(33069)
科学基金(26584)
社会(19950)
社会科(18855)
社会科学(18848)
自然(18593)
(18571)
自然科(18129)
自然科学(18119)
自然科学基金(17831)
基金项目(17784)
(16963)
资助(16917)
教育(15672)
编号(12573)
重点(11955)
成果(11914)
(11265)
(10456)
计划(10388)
科研(10120)
课题(10092)
(9811)
创新(9310)
大学(9285)
期刊
(42141)
经济(42141)
研究(31671)
中国(22635)
(17628)
金融(17628)
学报(17581)
(16824)
(16723)
科学(14327)
大学(12809)
管理(12312)
学学(11859)
农业(10667)
教育(10621)
财经(7730)
经济研究(7279)
(6649)
技术(6470)
(5681)
图书(5276)
国际(5196)
业经(5187)
问题(5162)
(5102)
理论(4955)
(4651)
业大(4541)
实践(4439)
(4439)
共检索到152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振华  简丽云  
国债期货作为利率期货中的主要品种 ,对规避利率波动风险 ,形成远期均衡利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加入WTO ,市场经济日趋成熟 ,金融期货的推出呼之欲出的背景下 ,恢复国债期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本文通过对国债期市关闭的思考 ,分析了在期货市场日益成熟 ,国债现货市场日益完善、利率逐步市场化等条件下恢复国债期货的可行性 ,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在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至2010年底,股指期货运行了半年多时间,实际情况基本平稳。因此,应该借推出股指期货的东风,恢复"尘封"十五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市场。本文简要回顾暂停国债期货市场的过程,阐述我国恢复国债期货市场尚已具备的条件,研究恢复国债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恢复国债期货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艾华  万红  
我国曾经因为国债期货市场发生过“327”、“319”事件而认为国债期货风险很大。其实,从世界各国来看,国债期货是风险最小的期货品种,我国出现风波有其发生的特殊性。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期货市场清理整顿后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交易法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试论国债期货的恢复周燕明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发出从5月18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的通知,在通知中证监会指出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从那时起,尤其是进入1996年,随着商品期货交易额的萎缩,上市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康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标志,国债期货上市一年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功能初步显现,实现了"高标准、稳起步"的预期目标,有助于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国债期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战略机遇期,稳步推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逐步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以服务于市场和实体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玮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信用债风险有所增加,如何有效管理风险,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理论上讲,信用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信用利差风险,利率风险可使用国债期货对冲,信用利差风险可使用股指期货对冲。但国内对此尚没有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实证研究显示,我国国债期货自上市以来对信用债有一定套保作用,信用债等级越高,套保效果越显著;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组合套保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套保效果;假设短期利率期货存在,国债期货与之组合套保能够显著提升信用债套保效果,信用利差风险和流动性关系密切。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若劲  
国债利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将国债收益率曲线培育为人民币利率基准。但该文认为现券市场上同期限不同票息国债收益率差别很大,即使使用转换因子也不能有效地消除税收因素,国债的免税特征妨得了国债作为金融期货的标的基准。由于推出国债期货势在必行,因此应充分考国债的免税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玄  张晟畅  
2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对于我国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宏观意义;微观层面,对于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自身,以及债券期现货市场将产生变革性影响。首先,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苏江  
本文使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ECM)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分析我国5年期国债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发现期货与现货价格具有联动性,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充分发挥国债期货的职能,应尽快完善国债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货币政策在两个市场上传导的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翔  贺裴菲  洪浩  
基于国债期货市场2013年9月到2014年12月的5分钟和每日交易数据,从流动性、套利机会、价格发现功能三个维度,全面评估了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当前市场存在着从期货向现货的信息传导,已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但市场的流动性水平依然不高,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套利机会。最后建议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应有序、审慎引导商业银行等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交易,推动国债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晗  
当前,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点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有一种规避利率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促进经济体系健康有序发展的金融工具。而国债期货作为发展最为成熟的利率期货品种,无论是在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还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菲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创新金融工具。已经推出的债券远期交易、利率掉期(IRS)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在很大程度上为市场参与者管理利率风险,提高价格发现效率,树立有效利率基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9月6日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交易。作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重要工具,国债期货的推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邦驰  何迎新  
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认为,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首先应消除制约因素,并对国债期货市场的管理体系、政府监管、风险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同时还应加强国债期货市场的立法建设,大力传播国债期货交易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国债期货交易从业人员,为规范和重推国债期货交易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晋忠  胡晓帆  
本文针对我国建立不久的国债期货市场,运用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建立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均衡模型,并使用市场交易数据来分析其市场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国债期货价格大部分时间处于偏离无套利区间的状态,偏离值大多处于区间[-1,1]之间,回到均衡速度值多数时大于1,在交易期间存在着较多的套利机会。引入国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作为国债现货并使用高频数据的实证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综合来说,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并不均衡,期货市场的效率还有待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