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3)
2023(6049)
2022(5336)
2021(4806)
2020(4442)
2019(10494)
2018(10322)
2017(21203)
2016(11533)
2015(13560)
2014(13797)
2013(13919)
2012(13319)
2011(12057)
2010(12147)
2009(11468)
2008(11546)
2007(10508)
2006(8728)
2005(7721)
作者
(34524)
(29182)
(29002)
(27816)
(18672)
(14092)
(13421)
(11381)
(10915)
(10365)
(9807)
(9765)
(9245)
(9207)
(9162)
(9152)
(8995)
(8561)
(8479)
(8440)
(7258)
(7204)
(7121)
(6677)
(6590)
(6542)
(6471)
(6469)
(5868)
(5861)
学科
(57344)
经济(57288)
(34540)
管理(34154)
方法(33732)
数学(31104)
数学方法(30915)
(27608)
企业(27608)
(15331)
(13953)
中国(12297)
(10902)
贸易(10902)
(10561)
(10012)
财务(9998)
财务管理(9968)
地方(9900)
(9795)
企业财务(9512)
业经(9497)
农业(9258)
(9076)
(7861)
金融(7859)
(7660)
银行(7640)
(7573)
(7171)
机构
大学(178784)
学院(176316)
(77447)
经济(75976)
管理(70445)
理学(61513)
理学院(60900)
管理学(60033)
管理学院(59702)
研究(55627)
中国(41978)
(36114)
(35421)
科学(33024)
(30195)
财经(29095)
(28085)
中心(26866)
业大(26476)
(26469)
(25731)
研究所(25461)
经济学(25101)
农业(24144)
经济学院(23137)
北京(22443)
财经大学(21704)
(21551)
师范(21319)
(20187)
基金
项目(116836)
科学(92213)
基金(86425)
研究(84088)
(74480)
国家(73902)
科学基金(63599)
社会(54285)
社会科(51611)
社会科学(51593)
基金项目(45867)
(44958)
自然(41193)
自然科(40263)
自然科学(40250)
教育(39966)
自然科学基金(39577)
(38117)
资助(36897)
编号(33894)
(27634)
成果(27482)
重点(26185)
(24557)
教育部(24026)
(23957)
人文(23083)
科研(23077)
课题(22840)
大学(22709)
期刊
(77606)
经济(77606)
研究(48507)
(28269)
中国(28222)
学报(27180)
(25784)
科学(24128)
管理(22290)
大学(20367)
学学(19269)
农业(16965)
(16237)
金融(16237)
财经(15184)
技术(15010)
教育(14521)
经济研究(13073)
(12912)
业经(12278)
问题(11210)
统计(10065)
技术经济(9951)
(9431)
(9386)
理论(9154)
商业(8942)
(8907)
决策(8282)
实践(8265)
共检索到246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乐一  
本文通过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消费不足、投资不足三个层次 ,对我国现阶段的总需求不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 ,我国从 80年代末即出现总需求不足的端倪 ,并在此后日益明显以至愈演愈烈 ,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的最主要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战前日本总需求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张东刚日本经济学界对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生活中周期性波动现象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藤野正三郎、筱原三代平、大川一司,H·罗索夫斯基和南亮进等日本与国外著名经济学家运用各种统计资料,证实了基钦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永忠  
本文按照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三段消费创建了区域波状消费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分析结论是:中国的区域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症结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由此导致了我国总消费处于波动紊乱状态。农户收入不足是农村消费波动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总消费波动的紊乱程度。模型还揭示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早在1980年代中期已有所表现,低档品在1990年代并非均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总消费预警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伍戈  李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通常偏重于数据挖掘,而忽视了普适性宏观经济理论的约束,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其经济学含义值得商榷。尽管总供给-总需求框架是十分简洁的宏观分析框架,但是很少有人用它的具体方程来推导通货膨胀的决定式,并将所得来的决定式用之进行中国的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本文创新性地在总供给-总需求框架下,首先对封闭经济下的通货膨胀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分析,接着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以获得计量上可估的线性方程,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汤建人  
通过对总需求膨胀动态过程分析,提出了物价不能突变的假设,建立了描述总需求膨胀动态过程的数学微分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友宝  张越玲  
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消费需求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消费需求受收入水平及其分配状况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大”、“斜”、“乱” ,使得收入差距急剧扩大 ,并导致了整个社会消费倾向过低 ,影响了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因此 ,扩大内需 ,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明清  高文亮  
本文在考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对居民部门收入及其分配状况的变化反映极其敏感。因而,在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宏观调控的实践中,提高国民收入在居民部门的分配份额、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扩大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浩庆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更先进的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4%,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艳  李佳颖  李孟顺  
本文基于2003—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采用应计盈余操控、真实盈余操控两种盈余管理指标,针对盈余管理与公司外部融资需求和投资不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外部融资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对存在外部融资需求的公司而言,外部融资需求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进一步研究盈余管理与外部融资需求的交互作用对投资不足的影响,发现盈余管理对外部融资需求导致的投资不足具有缓解作用。即对于存在外部融资需求且投资不足的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降低外部融资需求与投资不足之间的敏感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欣  
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此进行的研究表明,农民收入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高收入组农业保险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明显高于低收入组。因此,应实行差异化补贴策略,给予贫困地区农民更多补贴,将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仲云云  仲伟周  
该文基于消费者同质性假设的经典消费理论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梳理,从消费者分层视角将我国消费者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三个不同阶层,通过构建相应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从消费特征、消费路径、拉动内需的效应等方面对我国不同阶层消费行为的异质性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消费者行为差异化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刺激消费需求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建辉  曾君成  
本文从审计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审计需求,并对其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为治理审计失败、提高审计质量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支道隆  
一供求失衡的形成.社会产品产值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部门和居民的收入.全社会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每一元货币都代表着可供消费和使用的社会最终产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生产额与已经实现的国民收入使用额总是平衡的(撇开进出口因素不谈).但加入了财政和银行信贷因素以后,如果一部分货币没有物资保证(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就会大于生产供应(由于社会总供给的商品价格上涨,实际上也会抵消一部分供求差额).近年来报刊文章常谈到的“国民收入超分配”就是指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此外,信贷本身也可以派生出货币收入,因为接受贷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枫  吴萍  
运用IS-LM模型,积极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这需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因此,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区分了古典的观点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简单阐明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并加以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