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8)
2023(9694)
2022(8247)
2021(7310)
2020(6258)
2019(14601)
2018(14346)
2017(27979)
2016(15256)
2015(17474)
2014(17862)
2013(17958)
2012(17116)
2011(15741)
2010(16144)
2009(15351)
2008(15174)
2007(14018)
2006(12456)
2005(11358)
作者
(46438)
(39449)
(39253)
(37553)
(25025)
(18696)
(17895)
(15327)
(14595)
(13948)
(13526)
(12890)
(12498)
(12471)
(12421)
(12298)
(11702)
(11568)
(11296)
(11226)
(9906)
(9724)
(9588)
(9001)
(8979)
(8864)
(8582)
(8522)
(8073)
(7755)
学科
(89898)
经济(89833)
管理(42092)
(39619)
方法(35336)
数学(30812)
(30667)
企业(30667)
数学方法(30527)
地方(20300)
(19699)
中国(18996)
(17720)
(16928)
业经(16471)
地方经济(13580)
农业(13496)
(12698)
贸易(12694)
(12608)
(12196)
(11929)
理论(11903)
环境(11286)
(10962)
金融(10959)
(10637)
银行(10611)
(10118)
(9582)
机构
学院(236652)
大学(236508)
(110583)
经济(108457)
管理(87696)
研究(83668)
理学(74891)
理学院(74039)
管理学(72822)
管理学院(72373)
中国(62696)
科学(49568)
(49260)
(48650)
(43345)
(40147)
研究所(39203)
财经(38652)
中心(37422)
(36280)
经济学(36011)
(34809)
业大(33812)
经济学院(32274)
农业(31539)
北京(31071)
(30359)
师范(30103)
(28990)
(28504)
基金
项目(148502)
科学(116247)
研究(108911)
基金(107174)
(92884)
国家(92127)
科学基金(78093)
社会(70694)
社会科(66994)
社会科学(66973)
(58310)
基金项目(55856)
教育(49812)
(48352)
自然(48076)
自然科(46914)
自然科学(46899)
自然科学基金(46067)
资助(44548)
编号(44377)
成果(36732)
重点(33849)
(33630)
(33267)
课题(30654)
(30216)
国家社会(29645)
教育部(28570)
创新(28357)
科研(28122)
期刊
(127478)
经济(127478)
研究(73182)
中国(44227)
(38963)
(36186)
学报(35667)
科学(32442)
管理(31443)
大学(26618)
学学(25340)
农业(24075)
经济研究(21701)
技术(21589)
教育(21504)
(20458)
金融(20458)
财经(20305)
业经(18219)
(17725)
问题(16864)
技术经济(14459)
统计(13880)
(13132)
(12974)
(11960)
世界(11783)
商业(11621)
理论(11179)
决策(11155)
共检索到358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郎永清  
构建总量生产函数是建立经济增长模型的关键。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相一致,总量生产函数的性质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发展历程可以描述为:从固定技术系数总量生产函数开始,分别经历了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资本收益递增总量生产函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一个资本收益递减但趋向于一个正数的总量生产函数的形成阶段。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丹阳  周泽茜  
本文从生产函数演变的视角探讨增长理论的变迁,找出各种理论在生产函数形式上的异同,同时指明其背后隐含的经济意义和内在逻辑上的重大差别。从资本积累、外生技术进步到内生增长模型,本文剖析了这些模型是怎样建立起一般均衡的,并厘清了内生增长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增长理论的未来发展不能局限于生产函数方面的考量,需转向"算法"(Algorithm)模型的开拓。在计算技术大幅提升的当下,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开发"Agent-Based Model"(ABM)、"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ACE)去模拟经济个体在不同政策环境和规章制度下的决策,探讨政策和体制变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算法"模型的第一目标是在有限的现有成果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小型但具有拓展潜力的标准化增长理论模型,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其创新虽有难度,但成果是令人期盼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学林  李晶  
经济增长理论的差异体现在生产函数的设定上。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不满足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框架的条件,呈现出经济增长的自身独特性。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假设条件设定扩展的Leontief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所构造的经济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种种典型化事实。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陶晋  肖林  
本文运用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研究和评价了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特别是对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方显仓  谢欣  黄泽民  
将人口老龄化指标纳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后,理论上认为人口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手段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过去三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从长期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均与人均实际产出呈反向相关关系。故需要稳健调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对储蓄-投资有效转化的引导,在关注人口数量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同时,更应关注人口质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伯强  
在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框架下,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研究了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一证据支持中国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并且这两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假说。这一推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短期来看,在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的发展战略目前仍然有效。适当的“先行”可避免周期性电力短缺带来的经济损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红  李国平  
本文首先对古典生产函数进行了拓展,提出广义生产函数概念,将技术、制度和信息三个变量引入生产函数,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新动因;然后分析了东、西部经济差距与生产函数广义效应之间的关系;接着,以城市群和世界城市理论为基础,提出广义城市理论,并分析生产函数广义效应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西部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毛林  
生产函数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与应用中一个活跃的领域。文章就三种生产函数给出了我国经济增长预测模型。由于所给生产函数是非线性的,参数估计一般采用线性化的方法近似估计,在预测上多数情况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文章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较好地给出最佳估计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沈利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闫春  邓阳  
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人口出现的新特征,采用弹性不再固定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收集我国2003-2016年统计数据,剖析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首先,建立包括人力资本、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三种要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其次,构建包括教育、健康、科技、人口迁移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揭示不同要素单独或相互作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反映人力资本质量的"学研型人力资本"和以数量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先涛  石俊  
文章通过选取四川地区相关因素对应数据,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动力及区域(GDP)增长相对不变价四要素构建改进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模型,结合SPSS19.0软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地区人力资本要素对于经济增长趋势推动相对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海民  
本文构建引入制度变量的新C-D生产函数,研究资本、劳动、科技和制度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运用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省经历了以“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制度创新,平均制度变革速率达15.17%;资本、劳动、科技、制度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1、0.43、0.16、0.0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4%、10.4%、27.5%、3.7%;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较为明显,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的新一轮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雷杰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开始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如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身处重要机遇期的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速会怎样变化?本文利用Phillips and Sul(2007)分析俱乐部收敛的方法来选择与中国相似的国家或地区,并基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数据在生产函数的框架下预测未来中国经济表现,分析经济结构问题。结果发现,在2025-2045年期间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会逐年下降,仅考虑产出水平的预测结果为3.5%,但在考虑了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后,预测结果调整为5.1%。中国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采取优化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产业升级等措施将产出增长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宇燕   夏广涛  
文章尝试将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因素有机整合入一个统一的简约生产函数,重点从全要素生产率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概言之,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良好的国际关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制度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要素效能产生系统性的促进作用。出于清晰表达的目的,模型对主要变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化的独立分析,但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等因素之间往往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