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18.209.10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1)
2023(15299)
2022(13221)
2021(12202)
2020(10216)
2019(23882)
2018(23606)
2017(45466)
2016(24201)
2015(27424)
2014(27287)
2013(27444)
2012(25356)
2011(23201)
2010(23113)
2009(21424)
2008(20799)
2007(18017)
2006(16196)
2005(14744)
作者
(71020)
(59164)
(58624)
(56146)
(37834)
(28240)
(26645)
(23241)
(22593)
(21055)
(20317)
(19820)
(18942)
(18805)
(18486)
(18293)
(17556)
(16857)
(16837)
(16779)
(14825)
(14580)
(14167)
(13536)
(13358)
(13168)
(12952)
(12765)
(11957)
(11542)
学科
(120060)
经济(119944)
管理(67395)
(62408)
(50180)
企业(50180)
方法(49326)
数学(43117)
数学方法(42545)
中国(30250)
(27285)
地方(25053)
(24495)
(24087)
业经(23157)
(20233)
贸易(20218)
(19610)
农业(18588)
(18390)
(16734)
环境(16722)
理论(16488)
(15729)
金融(15728)
(15531)
银行(15488)
地方经济(15344)
(14840)
技术(14131)
机构
大学(356903)
学院(350764)
(155549)
经济(152562)
管理(137369)
研究(127870)
理学(118388)
理学院(117039)
管理学(115014)
管理学院(114371)
中国(96118)
(77619)
科学(76023)
(68161)
(64773)
研究所(58810)
中心(55661)
(55134)
财经(54500)
业大(50201)
(50195)
北京(50048)
(49662)
经济学(48330)
(46044)
(45976)
师范(45605)
经济学院(43229)
农业(42931)
财经大学(40433)
基金
项目(235689)
科学(185712)
基金(173478)
研究(171906)
(151632)
国家(150473)
科学基金(128567)
社会(110762)
社会科(105173)
社会科学(105144)
基金项目(90548)
(87996)
自然(82331)
自然科(80431)
自然科学(80415)
自然科学基金(78947)
教育(77514)
(74853)
资助(72975)
编号(67760)
成果(55645)
(53182)
重点(52748)
(50809)
(47883)
课题(46878)
国家社会(46779)
教育部(45759)
创新(44834)
科研(44721)
期刊
(173302)
经济(173302)
研究(112126)
中国(68495)
学报(54560)
管理(52783)
科学(51467)
(50780)
(49721)
大学(41680)
学学(38937)
教育(35995)
农业(34875)
技术(30985)
(29543)
金融(29543)
经济研究(29105)
财经(27310)
业经(24108)
(23566)
问题(22256)
技术经济(19470)
(18995)
(18989)
图书(18218)
统计(18127)
世界(17907)
理论(16749)
国际(16639)
科技(15783)
共检索到53341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宇燕   夏广涛  
文章尝试将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因素有机整合入一个统一的简约生产函数,重点从全要素生产率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概言之,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良好的国际关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制度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要素效能产生系统性的促进作用。出于清晰表达的目的,模型对主要变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化的独立分析,但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等因素之间往往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郎永清  
构建总量生产函数是建立经济增长模型的关键。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相一致,总量生产函数的性质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发展历程可以描述为:从固定技术系数总量生产函数开始,分别经历了新古典总量生产函数、资本收益递增总量生产函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一个资本收益递减但趋向于一个正数的总量生产函数的形成阶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伯强  
在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框架下,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研究了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一证据支持中国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并且这两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假说。这一推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短期来看,在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的发展战略目前仍然有效。适当的“先行”可避免周期性电力短缺带来的经济损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九利  白暴力  潘泉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基础设施资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在简单回顾基础设施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国际上有关基础设施资本影响经济增长(总产出)的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重点对生产函数法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本文分为3个部分。1、引言;2、生产函数法的应用研究;3、总结和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红  李国平  
本文首先对古典生产函数进行了拓展,提出广义生产函数概念,将技术、制度和信息三个变量引入生产函数,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新动因;然后分析了东、西部经济差距与生产函数广义效应之间的关系;接着,以城市群和世界城市理论为基础,提出广义城市理论,并分析生产函数广义效应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西部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檀一帆  汪柳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归纳分析后发现,已有研究对低碳经济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影响因素、增长路径、建模方法等几个方面。低碳的概念可分为"绝对低碳"和"相对低碳",然而低碳经济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效率、对外开放,除此之外还有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化和城镇化、能耗强度、生活方式等等;也有学者运用分解方法、计量分析、模拟与系统优化、投入与产出模型等对我国低碳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探索。总体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增长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特点不同,背后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有很大差异,却少有文献探讨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现有文献虽然研究了某些地区的碳排放,但是没有充分揭示我国低碳经济增长过程的行业性和地区性特征。因此,未来可进一步加强我国低碳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行业性和区域性路径的研究,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梯度发展协调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马林  刘贯春  
本文将人力资本和能源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利用多部门核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部门绿色生产率提升、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和要素禀赋积累,并依据地区真实产值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引入异质性增长路径,从而重新估计了中国绿色经济增长源泉。基于2001—2015年省级三次产业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部存在差异化的生产函数,拒绝所有省份遵从相同增长路径的传统假定,而且增长路径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模式变迁;第二,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是要素禀赋积累,其次是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改善,两者增速下滑是导致2011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的根本原因;第三,忽略增长路径异质性会低估要素禀赋积累的贡献率,并高估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的贡献率。本文结论表明,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和克服要素市场扭曲是维持中国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进而对于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雷杰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开始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如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身处重要机遇期的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速会怎样变化?本文利用Phillips and Sul(2007)分析俱乐部收敛的方法来选择与中国相似的国家或地区,并基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数据在生产函数的框架下预测未来中国经济表现,分析经济结构问题。结果发现,在2025-2045年期间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会逐年下降,仅考虑产出水平的预测结果为3.5%,但在考虑了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后,预测结果调整为5.1%。中国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采取优化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产业升级等措施将产出增长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俊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学术界对于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周期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还有一种认为是结构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本文对这两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在分析了现有研究后,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使中国的经济增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需要采取逆周期调控与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组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卫星  Roger Seifert  房林  
要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首先需要确定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和总量生产函数,但这方面研究迄今还很欠缺。该文运用基于数据生成过程的检验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的模型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具有两大特征:资本边际生产率非递减、投资率具有增长效应;所以,AK类型的经济增长模型适用于中国经济。对生产函数的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教育年限和显性人力资本不能解释经济增长,只有物资资本和隐性人力资本可以解释经济增长;引进人力资本后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丹阳  周泽茜  
本文从生产函数演变的视角探讨增长理论的变迁,找出各种理论在生产函数形式上的异同,同时指明其背后隐含的经济意义和内在逻辑上的重大差别。从资本积累、外生技术进步到内生增长模型,本文剖析了这些模型是怎样建立起一般均衡的,并厘清了内生增长的决定因素。我们认为增长理论的未来发展不能局限于生产函数方面的考量,需转向"算法"(Algorithm)模型的开拓。在计算技术大幅提升的当下,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开发"Agent-Based Model"(ABM)、"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ACE)去模拟经济个体在不同政策环境和规章制度下的决策,探讨政策和体制变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算法"模型的第一目标是在有限的现有成果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小型但具有拓展潜力的标准化增长理论模型,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其创新虽有难度,但成果是令人期盼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学林  李晶  
经济增长理论的差异体现在生产函数的设定上。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不满足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框架的条件,呈现出经济增长的自身独特性。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假设条件设定扩展的Leontief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所构造的经济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中的种种典型化事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毛林  
生产函数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与应用中一个活跃的领域。文章就三种生产函数给出了我国经济增长预测模型。由于所给生产函数是非线性的,参数估计一般采用线性化的方法近似估计,在预测上多数情况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文章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较好地给出最佳估计值。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