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4)
2023(8017)
2022(6783)
2021(5893)
2020(5035)
2019(11089)
2018(10805)
2017(20974)
2016(11063)
2015(12565)
2014(12711)
2013(12646)
2012(11856)
2011(11003)
2010(11278)
2009(10852)
2008(10668)
2007(9718)
2006(8930)
2005(8396)
作者
(32447)
(27480)
(27449)
(26130)
(17513)
(12912)
(12359)
(10477)
(10375)
(9761)
(9648)
(9089)
(8986)
(8923)
(8683)
(8352)
(8151)
(7959)
(7751)
(7576)
(7029)
(6613)
(6599)
(6320)
(6236)
(6168)
(6083)
(5840)
(5534)
(5275)
学科
(71263)
经济(71178)
管理(43371)
(34795)
(31326)
企业(31326)
方法(21577)
数学(18844)
数学方法(18729)
(17763)
地方(16547)
(15660)
中国(13875)
业经(13754)
地方经济(12156)
(11975)
(11175)
(11025)
环境(10066)
(9778)
财务(9754)
财务管理(9731)
(9530)
金融(9528)
(9388)
银行(9383)
体制(9335)
企业财务(9271)
(9251)
(8926)
机构
大学(172156)
学院(171528)
(86278)
经济(84728)
管理(65930)
研究(60198)
理学(55989)
理学院(55440)
管理学(54858)
管理学院(54518)
中国(46835)
(41996)
(35106)
财经(32059)
科学(31593)
(29641)
(28758)
经济学(28265)
(26798)
中心(26652)
研究所(26134)
经济学院(24938)
财经大学(23444)
北京(22189)
(21650)
(21376)
(20247)
业大(20237)
(19272)
师范(19101)
基金
项目(106006)
科学(85112)
研究(79390)
基金(79221)
(67338)
国家(66818)
科学基金(58363)
社会(55307)
社会科(52606)
社会科学(52596)
基金项目(41155)
(40686)
教育(35625)
自然(34654)
自然科(33823)
自然科学(33816)
自然科学基金(33235)
(33073)
资助(32267)
编号(29861)
(26056)
成果(25213)
(24546)
重点(23955)
国家社会(23794)
(23308)
(22345)
教育部(21940)
课题(21705)
人文(21374)
期刊
(105781)
经济(105781)
研究(58496)
中国(35390)
(35201)
管理(28492)
科学(21295)
学报(21156)
(20040)
(18348)
金融(18348)
财经(17883)
经济研究(17872)
大学(17297)
学学(16616)
(15462)
技术(15305)
业经(13744)
问题(13067)
农业(12766)
教育(11888)
技术经济(10519)
(9555)
统计(9373)
世界(9128)
(8625)
经济管理(8431)
经济问题(8309)
国际(8297)
改革(8250)
共检索到274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段小刚  
总量控制是我国进行污染物减排的基本制度。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如何给不同区域进行排污指标分配对于地方和国家的经济绩效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并进行递归模拟,比较分析了社会福利原则、公平原则、溯往原则和产值原则四种排污指标分配原则对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向技术优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分配较多的排污指标,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总和,但是却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而向技术劣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虽然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和总税收,并缩小区域差距,但是企业利润总额却要下降。因此,中央政府需要考虑各方利益,在总体效率与区际公平之间进行权衡。此外,中央政府利用中央财政对落后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义勇  
文章分析了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内涵和目标;阐述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实施碳排放量控制的原因;围绕新型城镇化工业化战略目标,提出实施碳排放等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放权流转的市场化制度与政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锡平  陈英  
与浓度控制相比,总量控制具有优越性,其将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量控制的实施,必然会产生排污权交易;而总量控制也是排污权交易的基础。因此,我国在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过程中,要重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制定科学的排污权交易规则,以适应环境新变化,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洁方  
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尚不完善,若初始排污权的分配结果与现有排污量差异过大,排污方不能及时调整生产方式或结构与之相适应,同时又无法顺利在市场上购买到所必须的排污权量,排污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基于此,提出了总量控制下流域初始排污权的竞争性混合分配方式:一部分排污权按照现状排污比例进行分配,另一部分排污权实行竞争性分配。重点研究了排污权的竞争性分配决策:提出了由排污管理者制定柔性决策参数,排污方在柔性参数约束下进行自主竞争的初始排污权配置机制;建立了总量控制下初始排污权分配的竞争性决策模型,模拟排污方在排污管理者的总体控制下以"自身排污配比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交互评价的方式参与初始排污权的分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景胜  
经济波动同经济总量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科学地对社会总供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直接决定着人们对经济形势的认识。正基于此,本文在对1981—199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实证与理论的分析基础之上,试图找出正确认识社会总供求的方法,和中国经济总量变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作者指出:应当真正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为此宏观调控的变量应由计划调控四大平衡为主转为调控社会总供求为主;调控社会总供求时应以总需求作为调控的总量指标;而需求管理的关键又在于管住货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红  叶微  
本文重点分析了实施碳减排总量控制对深圳经济总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外贸出口和就业方面的影响,提出实施总量控制不仅利大于弊,而且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卞正鹏  
上海市政府针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矛盾,从1994年开始对医院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改革措施。本文对辖区12家医院1994年至1996年连续3年执行该项政策所揭示的医院收入、医疗成本、收支结余等情况进行动态经济分析,提出了完善控制指标、加强管理考核、指导医院经营的几点意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艳鸣  
基于2007年全国社会核算矩阵,利用数量乘数模型与价格乘数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可能带来的能效改进、能源价格调整、限制能源供给等对生产部门以及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煤炭与成品油,电价调整对部门的生产成本和居民消费价格影响最大;各类能源品种的效率改进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全社会能源需求增加,引起能源效率回弹效应;限制能源供给量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上下游部门产出量减少,阻碍经济增长,降低居民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麟  王圣洁  赵冬至  赵玲  张丰收  
本文从分析实现海湾陆源排污总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入手 ,介绍了对海湾自然、人文多要素综合 ,对污染扩散和纳污能力计算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的GIS平台快速评价系统的设计步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年磊 蒋洪强 卢亚灵 张静  
随着污染物总量控制手段在我国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不同区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公平合理分配方法是目前污染物总量管理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污染物削减潜力、主体功能区类型环境目标约束、水环境质量及资源桌赋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国家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指标体系.利用嫡值法与改进等比例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对2015年国家COD和氨氮总量控制目标进行省级行政单元分配。结果显示.COD和氨氮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削减目标分配特征基本一致.但削减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削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以及中西部的山西、陕西、宁夏和青海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先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应着眼于经济系统的总量控制,特别是金融总量控制。通过信贷规模控制和再贷款指标管理进行金融总量控制,其实质是长期实行的信贷资金指标管理办法的延续,必须加以改变。只要改革现行金融管理体制,金融总量控制的三大经济手段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俞乔  
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展较快,但货币政策还没有进行根本改革,本文对货币政策的改革给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指出货币总量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技术方面的可能性。特别要提及,本文对我国1985年6月至1994年12月间数据的实证检验证明,在我国金融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同的中央银行货币(基础货币,总储备金,非借入储备金)与货币总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构变化影响;明确指出金融体制与结构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的震荡属于短期与暂时的现象。在制度变化冲击之后,货币乘数可以自回归到长期均衡状态。这一实证的结果为间接性货币总量管理提供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支持。本文认为在中央银行货币可控程度改善、制度变化对中央银行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俞乔  
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续)中国人民银行,新加坡国立大学谢平,俞乔2.3改善基础货币控制的基本点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内生性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一系列外部条件的获取与满足。例如,中央银行参与制订货币政策决策的深度与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平  俞乔  
一、货币政策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维持宏观稳定不可缺少的主要政策选择。然而,传统的货币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急剧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概念及其运作的根本改造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一)随机性货币政策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在二级银行制度之上对商业银行(本文下称银行)信用直接管理的政策。它的基本点在于,中央银行通过综合信贷计划规定银行的信用规模(贷款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平  俞乔  
四、基础货币与货币总量间的稳定关系上面在结构分析之上讨论了基础货币的可控性问题。然而,仅仅了解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的控制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货币总量管理。因此,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金融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基础货币与货币总量之间是否存在连续与稳定的关系,尤其是这两种变量间在绝对值之上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便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