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3)
2023(6830)
2022(5842)
2021(5188)
2020(4242)
2019(9655)
2018(9457)
2017(18439)
2016(9857)
2015(10939)
2014(11109)
2013(11222)
2012(11096)
2011(10469)
2010(10873)
2009(10106)
2008(9736)
2007(8862)
2006(8312)
2005(7483)
作者
(30473)
(25797)
(25787)
(24551)
(16486)
(12019)
(11514)
(9843)
(9689)
(9314)
(9105)
(8540)
(8466)
(8270)
(8141)
(7773)
(7575)
(7388)
(7321)
(7064)
(6700)
(6356)
(6304)
(6077)
(5919)
(5798)
(5554)
(5311)
(5307)
(5160)
学科
(71370)
经济(71316)
管理(23202)
(23088)
地方(21280)
方法(19944)
数学(17264)
数学方法(17121)
(16111)
企业(16111)
地方经济(15062)
(14880)
业经(13750)
中国(13725)
(12869)
产业(11481)
农业(11056)
环境(8891)
(8860)
(8396)
金融(8394)
(8182)
经济学(8169)
(7956)
(7725)
(7513)
(7511)
贸易(7507)
(7102)
(7034)
机构
学院(157414)
大学(157384)
(79528)
经济(78247)
研究(62281)
管理(55868)
理学(47716)
理学院(47050)
管理学(46302)
管理学院(45999)
中国(45103)
科学(35913)
(33260)
(32394)
(31973)
研究所(29420)
经济学(26450)
中心(26354)
财经(25548)
(25264)
(23968)
经济学院(23508)
(22956)
(21912)
师范(21745)
(21566)
北京(21171)
业大(20732)
科学院(19722)
农业(19587)
基金
项目(100229)
科学(79444)
研究(73950)
基金(73110)
(63679)
国家(63197)
科学基金(53156)
社会(50187)
社会科(47666)
社会科学(47654)
基金项目(38507)
(38427)
(32250)
教育(31862)
自然(31410)
自然科(30612)
自然科学(30602)
自然科学基金(30057)
资助(29398)
编号(28274)
(25305)
成果(23860)
重点(23078)
(22310)
国家社会(21653)
发展(21279)
(20975)
(20548)
课题(20249)
创新(19368)
期刊
(99123)
经济(99123)
研究(52078)
中国(29718)
(24854)
科学(23029)
学报(22718)
(22371)
管理(22115)
大学(17378)
农业(16934)
学学(16658)
经济研究(16466)
(14114)
金融(14114)
财经(13790)
业经(13773)
技术(13386)
问题(12903)
(12263)
教育(12055)
世界(10044)
技术经济(10043)
(9358)
国际(9062)
统计(8621)
(8583)
经济问题(8405)
现代(7783)
商业(7651)
共检索到246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朝军  朱福兴  张赴宁  
文章从总部经济的概念、效应及其发展等的分析出发,结合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现实案例,指出总部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对于苏北欠发达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薛漫天  
在苏南等地区部分出口产业面临发展困境的背景下,苏北、苏中地区有着承接部分出口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文章运用历年的企业数据库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上述问题,分析了样本期间出口企业向该地区的迁移情况、特征和效果等。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推进过程中,苏北、苏中大多数地市具备进一步承接出口产业转移的能力与潜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肃  诺敏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先后掀起了三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很多国家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纷纷通过国际产业的承接,推动了本国产业机构的调整,从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国家(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的总结,为吉林省中小城镇带来启示,从而更好的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的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士伟  刘珂  万三敏  
产业集聚度的演变可以判断区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回顾了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传统模型首位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及其不足。EG指数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结合起来,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缺陷,避免了因为某一个或几个企业规模过大而造成的误差。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2003—2011年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九大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产业集聚度的高低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2003—2011年各产业集聚度升降规律性明显,产业发展尚处于低水平。通过论证高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承接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滕堂伟  胡森林  侯路瑶  
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下游2省1市产业转移的态势和中上游7省1市产业承接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下游2省1市大部分工业行业缺乏竞争力优势,产业转移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2长江经济带中上游7省1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差异显著,但在各个单要素评价指标方面,不同的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表现不尽相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韦鸿  王凯  陈凡  
文章利用湖北省15个地级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荆门、仙桃、潜江、天门)作为处理组(受到政策冲击),以湖北省内其他10个地级市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价湖北省荆州市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政策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示范区政策未能有效改善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善储蓄水平,同时未能够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广西民营经济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而获得快速发展,体现出产业转移来源地、承接地和承接项目性质等不同特点,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环境、承接载体、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尚需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威  李文会  林晓娜  王志强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促进产业承接和转移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25个地级市、州和2个直辖市为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揭示了产业承接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上游和中游地区产业吸引能力不强,上游地区吸引能力主要受地形影响,货运量是影响产业吸引力的主要因子;中游地区主要受主体功能定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影响。2沿江和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的产业支撑能力整体较强,而其他地区较弱,这主要受"信息和金融"、"结构和投资"因子的影响。3产业发展能力整体不强的地市分布广泛,主要受"创新能力"因子的影响。4产业承接能力自下游向上游递减,承接能力强的城市沿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分布,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承接能力普遍较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利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间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也正快速进行,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苏北地区应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胥留德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利于加速后发地区产业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伴随有污染的转移。本文将之分为四类,即:承接废物资源化利用中的污染转移;拯救濒危企业中的污染转移;承接资源开发项目中的污染转移;承接淘汰产业或设备中的污染转移。认清不同类别污染转移的特点并尽可能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使承接的项目达到预期的目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涛  邹双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敏  
由于区域间产业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产业转移及承接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及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注入、技术溢出、产业联动及观念更新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污染转移、土地匮乏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中的风险并找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付晨玉  秦尊文  
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空间布局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通过计算产业发展梯度系数,分析区际产业梯度转移态势,确定走廊地区适合开放转移的优势产业和需要承接转移的关联产业;通过计算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制约因素,选择走廊地区适合产业承接的重点区域。研究发现,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工业发展整体上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区际产业转移总体呈“由外向内”的发展态势,各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空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建议各地区顺应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转移承接规划,创新产业转移方式,有序引导产业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