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6)
- 2023(4613)
- 2022(4035)
- 2021(3595)
- 2020(3112)
- 2019(7121)
- 2018(6973)
- 2017(13667)
- 2016(7498)
- 2015(8362)
- 2014(8162)
- 2013(8254)
- 2012(7727)
- 2011(6967)
- 2010(6980)
- 2009(6270)
- 2008(6005)
- 2007(5360)
- 2006(4889)
- 2005(4363)
- 学科
- 济(35166)
- 经济(35136)
- 业(18598)
- 方法(18069)
- 管理(17107)
- 数学(16807)
- 数学方法(16667)
- 企(12144)
- 企业(12144)
- 农(10032)
- 学(8625)
- 中国(8055)
- 农业(7317)
- 地方(6991)
- 财(6799)
- 业经(6051)
- 贸(5959)
- 贸易(5956)
- 易(5792)
- 环境(4807)
- 制(4563)
- 地方经济(4499)
- 税(4353)
- 税收(4203)
- 收(4185)
- 融(4156)
- 金融(4156)
- 发(4085)
- 理论(4053)
- 银(3985)
- 机构
- 大学(110997)
- 学院(108821)
- 济(48423)
- 经济(47640)
- 研究(43627)
- 管理(38493)
- 理学(33592)
- 理学院(33167)
- 管理学(32436)
- 管理学院(32268)
- 中国(31305)
- 科学(28879)
- 农(28687)
- 京(24151)
- 所(23880)
- 农业(23135)
- 研究所(22120)
- 业大(21874)
- 财(19775)
- 中心(18981)
- 江(16807)
- 经济学(15932)
- 财经(15891)
- 院(15501)
- 农业大学(15163)
- 北京(14836)
- 经(14618)
- 经济学院(14524)
- 省(14264)
- 科学院(13828)
- 基金
- 项目(77944)
- 科学(60699)
- 基金(57947)
- 家(54170)
- 国家(53782)
- 研究(50169)
- 科学基金(44179)
- 社会(32816)
- 社会科(31224)
- 社会科学(31216)
- 自然(30375)
- 基金项目(30042)
- 省(30041)
- 自然科(29686)
- 自然科学(29673)
- 自然科学基金(29218)
- 划(26207)
- 资助(24931)
- 教育(23017)
- 重点(18526)
- 编号(17773)
- 发(17402)
- 部(17371)
- 计划(16654)
- 创(15893)
- 科研(15592)
- 创新(15008)
- 科技(14622)
- 国家社会(14604)
- 业(14476)
共检索到161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衍龙
生产率是某一时点上投入和产出之比,反映的是指各种投入的综合产出效应水平,实证分析中常称总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 TFP,为简便起见,以下常将两者混用),生产率增长是指这个比率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现代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贞柏
本文以行业为生产单元,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5-2016年间的技术效率,并用"前沿面法"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全面的分解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各行业的生产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出增长率已经历加速转向减速的拐点,财政刺激经济增长会加剧TFP的下滑;规模报酬递减是TFP下滑的主因,配置效率会随规模报酬而波动;技术进步是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效率改进并不显著;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等规模报酬快速递减的行业,而制造业、金融业等技术进步较大的行业却资源投入不足,从而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应加快各行业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不宜过多干预经济增速下降的"新常态",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命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付一夫
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1)得益于后发优势,1978—201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较高,增长动力约1/3来自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结构效应的作用仅为技术效应的1/5。(2)2005年以后,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后发优势逐步衰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迅速下降;而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付一夫
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1)得益于后发优势,1978—201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较高,增长动力约1/3来自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结构效应的作用仅为技术效应的1/5。(2)2005年以后,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后发优势逐步衰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迅速下降;而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并维持了较高的TFP增长率;该趋势在二、三产业尤为突出,这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结果。(3)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所属领域和"金融与保险"、"房地产"等细分行业技术停滞或倒退却积累了更大比重的要素,存在要素资源配置"逆技术进步倾向";要素驱动特征不断强化,至2014年才出现扭转迹象。宏观和产业TFP增长是未来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支撑。短期内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将要素资源引导到技术和效率水平更高的细分行业,借助结构效应实现TFP增长;中长期则要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荣兆梓
劳动生产率是包含着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量劳动的生产率。而传统的理解则认为劳动生产率只是表征活劳动效率,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造成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种种矛盾和缺憾。同时,总劳动生产率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存在困难也是导致人们用活劳动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一,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是运用活劳动系数和物化劳动系数。值得强调的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增长方程与新古典增长方程虽然在形式上颇为相似,在实质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乾
研究1999年至2003年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效率的变化三大因素。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但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不是因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影响而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蓝震森
针对传统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线性规划无解的问题,将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引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3—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研究表明:是否考虑农业碳排放因素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忽略碳排放约束会高估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可能导致政策偏误;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效率恶化与技术进步并存的局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健 卫平
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部门的补充已成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研究民间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对中国在未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2年中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间接估算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民间金融发展规模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民间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联系及其中间渠道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民间金融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正增长且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的;民间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TFP增长的作用渠道为技...
关键词:
民间金融 全要素生产率 DEA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明 唐东波
本文运用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2000~2009年之间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同时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变和规模效应,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作用,而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一阶滞后项则起反向作用,所有制结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郁 陈雪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探索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本文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和方式入手,考察高新区以创新的产品、产业和要素所实现的高效经济增长。以2002-2010年52个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测算和分解,实证检验高新区是否实现创新驱动型增长。研究显示,高新区的TFP增长率明显高于其所在省区水平,且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技术进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81%。高新区的TFP增长在区域之间具有收敛效应,在西部高新区技术效率的改进显著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艳 韩朝华
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之后生产效率出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第二,城市化率、各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对地区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与地区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第三,就生产的不确定性而言,除人力资源水平能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对外依存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描述了我国省级层面劳动力和资本空间集聚的程度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态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省级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要素集聚、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量化研究。笔者发现最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率增长为负,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增长为正。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引导要素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使要素在区域间有效配置是提升集聚经济的规模效率和推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爽 李春艳
无论是从时间序列上还是从行业上来看,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进步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它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轻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高于重工业,而重工业或优势产业的发展却过分地依赖资源,没有形成技术优势。我国应有效地调和经济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改革,清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障碍。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率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