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39)
- 2023(3076)
- 2022(2445)
- 2021(2560)
- 2020(1947)
- 2019(4730)
- 2018(4829)
- 2017(7129)
- 2016(5352)
- 2015(6105)
- 2014(6350)
- 2013(5372)
- 2012(5197)
- 2011(4980)
- 2010(5387)
- 2009(4549)
- 2008(4607)
- 2007(4267)
- 2006(3976)
- 2005(3649)
- 学科
- 教育(18515)
- 济(10081)
- 经济(10065)
- 中国(9839)
- 管理(6910)
- 学(6806)
- 理论(6792)
- 教学(5587)
- 业(5534)
- 方法(4136)
- 企(4087)
- 企业(4087)
- 发(4010)
- 发展(3647)
- 展(3525)
- 农(3518)
- 研究(3316)
- 数学(3299)
- 革(3271)
- 思想(3200)
- 改革(3164)
- 数学方法(3164)
- 高等(3102)
- 政治(2987)
- 技术(2824)
- 思想政治(2823)
- 政治教育(2823)
- 治教(2823)
- 德育(2799)
- 教育改革(2789)
- 机构
- 大学(73497)
- 学院(67288)
- 研究(29951)
- 教育(27359)
- 范(21695)
- 师范(21592)
- 科学(18880)
- 师范大学(18148)
- 京(18044)
- 管理(16546)
- 济(16445)
- 所(15801)
- 经济(15789)
- 研究所(14689)
- 中国(14529)
- 理学(14181)
- 理学院(13807)
- 管理学(13197)
- 管理学院(13045)
- 江(12385)
- 北京(12285)
- 技术(11905)
- 中心(11361)
- 农(11123)
- 职业(11110)
- 院(10604)
- 教育学(10457)
- 业大(9299)
- 州(9268)
- 农业(8810)
- 基金
- 项目(41700)
- 研究(36336)
- 科学(34080)
- 基金(26722)
- 教育(25973)
- 家(23478)
- 国家(23139)
- 社会(19430)
- 科学基金(18140)
- 社会科(17986)
- 社会科学(17981)
- 划(17738)
- 成果(17537)
- 省(17377)
- 编号(17240)
- 课题(15964)
- 年(13542)
- 基金项目(13262)
- 重点(11596)
- 规划(11417)
- 部(11136)
- 自然(10934)
- 自然科(10668)
- 自然科学(10661)
- 资助(10594)
- 自然科学基金(10468)
- 发(10198)
- 性(10094)
- 度(9957)
- 教育部(9948)
共检索到111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夏青
怨恨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理情态,其产生的情境是多种多样的,但形成这一心理情态的基本要素是共同的。受伤害是怨恨形成的起点,没有受伤害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形成怨恨;外向归因或者说向外界而不是向自身寻求受伤害的根源是怨恨形成的中介因素;由无能体验引发的隐忍是怨恨形成的推动因素;敌意的不断集聚和蔓延则预示着怨恨的形成。无论是个人怨恨还是社会怨恨,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怨恨主体在价值比较中的"俗人"特质,另一方面在于怨恨主体所处的失衡社会结构。怨恨爆发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暴力和"想象的暴力"。怨恨不仅是怨恨者"心灵的自我毒害",怨恨积聚还是当下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从教育角度而言培养人们的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牧
经济人假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起点,由于其根本性的缺陷,长期以来对它一直存在着大量批评,但是该假说却并未被放弃。运用舍勒对于怨恨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怨恨会颠覆正常的价值秩序,产生虚假的价值观。怨恨在现代道德的建构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也渗透进理论活动中,因此经济人假说是怨恨的产物,建立在价值假象的基础上,并非价值中立的理论构建。如果现代的价值观不发生变化,经济人假说就不会被主流经济学放弃。
关键词:
经济人假说 怨恨 效用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华 杨姿
东部地区农村民营经济发达,农民阶层分化具有"村庄里的分化"、"高度分化"、"富人在村"和"上层农民规模大"等特点。与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分化不同,农民分化首先是"村庄里的分化",村庄熟人社会具有信息对称、互动在场和价值贡献三大特征,它们影响着农民对自身阶层的认知与定位。"高度分化"是对东部农村阶层分化本质属性的概括,说明下层农民与上层农民差距甚大。"富人在村"意味着上层农民要参与村庄的社会性竞争和公共资源分配。而"上层农民规模较大"则使得上层农民在村庄中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他们的价值标准上升为村庄的价值标准。这样,下层农民在与上层农民的价值比较中达不到上层农民引领的价值标准,由此产生生存性压力和对上层农民的怨恨情绪。上层农民则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竞选担任村干部,并总体性占有村庄优质资源,构成对下层农民的排斥和剥夺。东部地区农村出现阶层固化的迹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尹伟 谢武纪
如何正确解读和诠释教育事实,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亟待澄清的前提性问题。将教育事实简单等同于一般的自然事实,导致了一系列认识悖论。深究起来,这实际上源于教育学的科学主义情愫和确定性思维,并由此造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离,延误和妨碍了教育理论的成长与建设。
关键词:
事实 教育事实 逻辑 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玉婷
同质化是困扰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主要桎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盲目、人才培养模式雷同、办学特色不足是高职教育同质化的主要表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制约、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不科学、高职院校评估标准单一是造成高职教育同质化的三大原因。要消解高职教育同质化迷局,必须科学定位,打造特色;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分类指导,多元评价。
关键词:
同质化 高职教育 迷局 消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舒志定
教育理论界运用福柯等一批思想家的权力概念分析教育问题,认为现代学校教育变成强制性控制力量,是一种教育权力。其实,教育权力具有双重作用,关键是通过学校教育改革,消解教育权力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教育权力 教育改革 人的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田富俊
"管道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组织与成员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组织结构与管理流程过于繁杂以及组织成员多元化与感知差异。本文针对引发"管道效应"的"最小管道",提出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解,基于产生机理分析了企业运营的诸多问题,从中获得了加强企业管理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管道效应 组织运营 管理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平利
"上升期"和"成熟期":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界定"高职教育"概念无论其他国家把"高职教育"称作什么,本文对这个概念可以做一个统一的界定。所谓高职教育,即是在工业化时代,应着企业对生产制造及其管理人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专门用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第一,高职教育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这个限定把医学院和音乐学院等"精英大学"排除在外了;第二,高职教育最初是为制造业服务的,随着后工业时代来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作章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成功典范,但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入学机会"非均等性"的表现和应对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将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职业教育入学情况概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家新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技术本科教育在现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理念上的困局,如"专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之辨,"经验教育"与"理性教育"之辨,"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之辨等等。从"技术本科"这一特定概念的本源出发,考察其符号能指背后的真实所指,有助于从抽象层面消解上述困扰技术本科办学的理念困局。
关键词:
技术本科 技术本科教育 理念困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义丹 马君
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阻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瓶颈,人们日益增长职业教育需求与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解决职业教育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但限于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起步晚、理论研究薄弱、标准单一、方法选择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迟迟不能建立。为此,文章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质量评价 困境 消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长远 庞学光
职业教育授以劳动者"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技能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然而职业教育惟"何以为生"的理念或模式却遮蔽并扰乱了"为何而生"的终极思考。职业教育惟"何以为生"现象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过早或过度的专业化倾向、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主体性缺失以及职业教育轻视或忽视人文课程。职业教育惟"何以为生"现象的外在原因是功利主义价值观影响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在原因是片面强调外在价值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惟"何以为生"教育的超越,一是职业教育要确立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二是要明确职业教育应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职业人,三是职业教育要对学生施以价值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克勇
技能学习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阻滞个体技能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技能投资与回报的时间差和不可预见性、技能投资的成本与回报不成比例、技能学习本身的复杂性阻碍学习者的技能投资等因素。一些国家通过技能学习匹配、学习成本补偿、学习过程激励、学习价值挖掘等方式,促进个体投入技能的持续学习。接受职业教育是个体技能学习的主要方式,但一些制度障碍的存在,影响了职业教育促进个体技能学习的效果,如劳动力市场体制性分割制约了技能学习的制度保障,政府耐心资本的缺失制约了个体职业教育投入的有效补偿,社会固有的文化认同制约了职业教育价值的有效挖掘,职业教育资源的地域分割制约了技能学习机会的平等获取。构建促进个体技能学习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应破除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屏障,优化政府投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路径和方式,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跨域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的社会话语表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夏雪 杨颖秀
与细胞的特化机能可以逆转的情况相反,教育改革对受教育者造成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这是由教育培养人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改革必须尊重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学生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由于忽视了改革"弊刃"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并从政策制定、改革进程、效果评判、利益保障等方面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特殊性 不可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天佑 李晓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层次上移的“产物”,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也面临着社会认同感低的现实危机。调研发现,社会民众普遍认为职业本科教育存在办学质量不高、本科属性不强、发展前景不明等问题。对职业本科院校转型前的办学背景及其定位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存在类型定位模糊、办学资源不足、制度建设缺位和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进而引发了社会“认同危机”。为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形象,可从优化类型定位、发展数字技术、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来消解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危机,从而构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新形态。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社会认同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